水电站电力设备

立式水轮发电机转子顶起高度不得超过多少CM?

第1个回答  2013-12-28
我不太懂这些,但找到一下资料: 5.3 转子检修工艺要求 5.3.1 转子吊出与吊入5.3.1.1 转子吊出应具备的条件:a) 转子上部无妨碍转子吊出的部件,电气各引线均已断开。b) 发电机空气间隙检查测定完毕。c) 推力头与转子中心体把合螺栓、销钉已拆除。d) 顶起转子,制动器锁定投入,将转子落在制动器上。转子顶起高度要根据主轴法兰或主轴与中心体连接止口脱开而定。e) 转轮下环与基础环间垫放好楔子板,楔子板用手锤对称打紧,并与固定部件点焊牢固。l) 拆除水轮机和发电机连轴螺栓或转子中心体与水轮机轴连接螺栓。一字键两边的侧键拔出。g) 起吊转子的桥式起重机的电气和机械设备已全面检查试验,动作可靠。h) 检查厂用电源,保证供电可靠。i) 起吊转子轴和平衡梁牢固连接,平衡梁水平调整在0.3mm/m以内。j) 安放转子的检修场地准备:安装间支承转子基础板应清除焊点、打磨平整;检查钢筋混凝土荷重梁和盖板无裂纹、无严重缺损现象,荷重盖板与支墩接触良好、受力均匀;布置支墩,调整支墩上面的楔子板高程在±lmm范围之内。转子机坑已清理。组装吊转子的专用工具连接就绪。5.3.1.2 转子吊出过程中的主要工序如下:a)将转子吊起100mm~150mm,停留10min,必要时测量桥式起重机主梁的扰度不得超过设计许可值,检查平衡梁的水平。进行桥式起重机起落制动试验,检查桥式起重机扰度值和主钩制动情况。b) 起吊过程中,在桥式起重机上应设专责机电人员负责对制动器、减速器、卷筒钢丝绳及其绳夹、电气设备的监视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故障预防事故。c) 转子在定子内起吊过程中,沿定子圆周每隔二个磁极设一个专人用(根据定子铁芯高度、磁极宽度、定转子空气间隙尺寸而制做的)木板条插入转子磁极极掌表面中线处和定子之间的空气间隙中,并不断晃动;当木板条出现卡住现象时,应停止起落转子,找正中心后再起落。d) 转子吊出后,应及时对发电机轴法兰、转子中心体下部结合面及螺栓孔进行清扫除锈,涂上凡士林或抹上黄油,防止锈蚀。e) 转子起吊高度必须超过沿途最高点200mm,必须按指定路线匀速行走直至安装场,没有异常情况中途不得停顿。5.3.1.3 转子吊人应具备的条件:a) 转子吊人前,将影响下部吊人工作的水轮机、发电机各部件,全部吊装就位,安装就绪。b) 制动器安装完毕,制动闸瓦顶面高程偏差,不应超过±1mm,与转子制动环的间隙偏差,应在设计值的±20%范围内。c) 推力头与镜板连接完毕,找平落在推力瓦上。d) 连轴法兰及螺栓孔、止口、组合面、键槽等清扫检修完毕。e) 水轮机大轴法兰水平调至0.10mm/m,并研磨清扫合格。f) 平衡梁及桥式起重机检查完好。g) 发电机定子、转子检查清扫,喷漆合格。5.3.1.4 转子吊人过程中的主要工序如下:a) 转子吊人步骤与吊出步骤相反。b) 转子吊起后移至机坑上方,下落距定子20mm左右时,校正中心一次。c) 调整方位,应保证发电机轴或转子中心体与水轮机轴中心偏差小于0.5mm。d) 当转子制动环距制动器顶面10mm左右时,进行大轴法兰或转子中心体与水轮机轴法兰对孔。对称穿上2~4个螺栓后,将转子落在制动器上。检查转子的中心及水平。e) 测定发电机空气间隙合格后,进行连轴,所有连轴螺栓按工艺要求进行紧固。5.3.2机械部分检修 5.3.2.1 转子在机坑内的检查,应符合如下要求:a)检查转子结构焊缝,各把合螺栓点焊好、无松动。b)转子挡风板焊缝无开裂和开焊,风扇应无裂纹。c)磁极键和磁轭键无松动,点焊无开裂。5.3.2.2 机坑内磁极的拆除工序要求如下:a) 准备好拆除工具。b) 拆开磁极键的点焊处,拆开阻尼环及磁极绕组连接线的软接头。c) 对应磁极下方放好铁墩、千斤顶和木块将磁极支承。d) 用已挂在桥式起重机吊钩上的拔键器夹住磁极键的大头,然后找正桥式起重机吊钩的垂直位置,拔出磁极键。e) 需拔出的磁极键均已拔出后,在磁极上下端罩处装入镶有毡垫的U型护帽,并用钢丝绳捆扎妥当,吊出磁极。f) 磁极在吊出过程中严禁与定子相碰撞。g) 拔出的磁极键应编号保管,装复前应检查修理。5.3.2.3 机坑内磁极回装工序要求如下:a) 磁极装复前,检查磁极T尾是否平直、干净,磁轭T型键槽内有无杂物并清理干净。b) 对应磁极下部放好千斤顶、专用垫铁。c) 先将两根短键按号放人磁轭T尾两侧,注意键的大头朝下,斜面朝向轴心,下部键头落于专用小垫铁上。d) 用桥式起重机吊钩吊起磁极找正后顺“n”型槽下落,直到比周围磁极高lmm时停止,调整磁极高程。e) 将两根长键的斜面均匀地涂一层润滑剂,按小头朝下,斜面朝轴心对号插入键槽,打人后其配合面接触良好,用手摇晃不动。f) 磁极键打人深度不得小于磁极铁芯高度的90%。g) 为以后拔键方便,打人磁极键的上端留出200mm左右的长度。磁极下部露出的键头割至与磁极铁芯底面平齐即可。h) 在阻尼环处测量磁极与相邻磁极的相对高差不得超过1mm。i) 将磁极键对搭焊接,按顺序连上阻尼环和磁极绕组连接接头。j) 新更换的磁极应注意配重。5.3.2.4 转子吊出后应进行清扫、检查。检修后应达到以下要求:a) 转子各结构焊缝,各把合螺栓点焊处完好,无开裂和松动。转子挡风板和各焊缝处无开裂和开焊,风扇应无裂纹。b) 制动环无裂纹,固定制动环螺栓头部应低于制动环制动面2mm~3mm。制动环接缝处的错牙不得大于1mm。轮臂和中心体的接合面应无间隙。c) 磁极键和磁轭键无松动,点焊无开裂。d) 转子通风沟和其他隐蔽部件上无异物。e) 喷漆质量达到要求。5.3.2.5 转子圆度可用测圆架进行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a) 测圆架本身刚度良好,中心架转臂重复测量圆周上任意点的误差不大于0.1mm。b) 测点应设在每个磁极极掌表面中轴线上,测点表面漆应消除干净,测量过程中测圆架应始终保持转动平稳。c) 测量部位应有上、下二个部位。检查转子磁极圆度,各半径与平均半径之差,不应大于设计空气间隙值的±5%。5.3.2.6 转子测圆过程中可利用测圆架检查磁极高程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a) 铁芯长度小于或等于1.5m的磁极,不应大于±1.0mm;铁芯长度大于1.5m的磁极,不应大于±2.0mm。b) 额定转速在300r/min及以上的发电机转子,对称方向磁极挂装高程差不大于1.5mm。5.3.3 电气部分检修5.3.3.1 转子磁极及磁极接头经检查处理后应符合下列要求:a) 磁极绕组表面绝缘完好,匝间主绝缘及整体绝缘良好,按试验规程测试交流阻抗,绝缘电阻。主绝缘耐压数据合格。b) 磁极接头绝缘包扎完整。c) 磁极接头无松动、断裂、开焊,接头拉杆螺丝与绝缘夹板应完整无缺,螺栓连接的磁极接头,固定螺栓应紧固,锁片应锁紧。5.3.3.2 阻尼环及其接头检修后应符合下列要求:a) 阻尼环与阻尼条连接良好,无断裂开焊。螺栓应紧固,锁片应锁紧。b) 阻尼环及其软接头无裂纹、无变形、无断片,螺栓无松动。c) 阻尼条无裂缝、无松动、无磨损、无断裂。5.3.3.3 转子引线经检修后应符合下列要求:a) 绝缘应完整良好,无破损及过热。b) 引线固定完好,固定夹板绝缘良好,固定牢靠,无松动。5.3.3.4 集电环及励磁引线检修后应符合下列要求:a) 集电环表面应光滑无麻点、无刷印或沟纹,表面不平度不大于0.5mm。b) 集电环负极运行中磨损较快,为使两集电环磨损一致,必要时将极性调换。c) 刷架刷握及绝缘支柱应完好,固定牢靠。刷握距离集电环表面应有3mm-~4mm间隙。刷握应垂直对正集电环,弹性良好。d) 电刷与集电环接触良好。电刷与刷盒壁间应有0.1mm~0.2mm间隙。e) 电刷的压力应调整在0.15MPa~0.25MPa范围内,同一刷架上每个电刷压力相互差值不应超过10%。f) 新换电刷与原电刷牌号必须一致。g) 励磁引线及电缆绝缘应完好无损伤,接头连接牢固,固定夹板完好。5.3.3.5 大修中转子喷漆的主要工序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a) 机械及电气检修工作全部结束。b) 喷漆前转子清扫干净,再用清洁干燥的压缩空气吹扫。c) 检查所有的螺栓已紧固,锁片已锁。d) 磁极绕组交流耐压合格。e) 将1361(1321)漆用甲苯调至每秒8~10滴为适宜。f) 喷漆均匀,无流挂现象。g) 待漆干后,磁极按原编号标记。5.3.3.6 磁极发现有下列缺陷之一时应分解检修或更换:a) 主绝缘不良。b) 绕组匝间短路。c) 绕组接头更换或重新铆焊。5.3.3.7 磁极分解检修的主要工序为:a) 拆开线夹板螺栓。b) 焊开磁极焊接头。c) 吊拔磁极。d) 绕组与铁芯分解。e) 铁芯及绕组清扫检查。f) 检修主绝缘、匝间绝缘或铆焊接头。g) 绕组与铁芯组装。5.3.3.8 磁极绕组组装的主要工序为:a) 检查绕组、线芯各部无异常。b) 用专用工具将绕组套人铁芯。c) 调节绕组高度,磁极绕组高度和垫板,在压紧状态下,垫板与铁芯高度差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规定时不应超过-lmm。d) 绕组与铁芯间塞人环氧玻璃布板,楔紧绕组。e) 磁极于燥(必要时)。f) 测量单个磁极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Ω。g) 交流耐压试验合格。5.3.3.9 磁极接头发现下列缺陷时应进行更换处理:a) 软接头铜片断裂。b) 软接头损伤使导电截面减少15%以上及焊缝有裂纹。c) 铜片失去弹性。d) 软接头与磁极绕组铆焊不良。e) 软接头接触电阻不合格。5.3.3.10 磁极接头更换处理的主要工序为:a) 拆卸上下阻尼环接头(磁极需吊出时)。b) 拆卸磁极软接头固定夹板,拆卸下包扎的绝缘。c) 拆开磁极软接头。d) 软接头清理、整形。e) 连接磁极软接头,包绝缘,上固定夹板。f) 安装阻尼环软接头。g) 测量接触电阻。5.3.3.11 磁极接头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a) 接头错位不应超过接头宽度的10%,接触面电流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b) 焊接接头焊接应饱满,外观光洁,并具有一定弹性。c) 接头绝缘包扎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头与接地导体之间应有不小于10mm的安全距离,绝缘卡板卡紧后,两块卡板端头,应有lmm~2mm间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