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石如何分辨

如题所述

  一、观察血色,假“鸡血”花纹、颜色不自然,色调单一,色块、色带机械呆滞,而真“鸡血”颜色有深浅变幻、形状自然流畅的特点。

  二、观察光泽度,因假鸡血石涂有树脂或502胶水,可见光泽反射异常,尤其在光照下翻动更明显,而真鸡血石因上蜡抛光,亮度柔和,蜡状光泽明显。

  三、用小刀刮,对于完全用树脂合成的全假鸡血石刮起的是卷曲状皮花,用砂皮细磨也没有石粉,而真鸡血石在上过蜡的表面刮起的是蜡,在质地上刮起的是石粉。此法只能鉴别用树脂类合成的造假鸡血石。

  四、用火烧,假鸡血石会被烧焦变形,并伴有烧焦的胶臭味,并且立即变色,冷却后也不再复回原色;而真鸡血石用火烧,在表面看到的是少量蜡油和蜡油味,血色受到高温后会变紫、变暗,但冷却后会立即复回原色。注意烧的时候最好选择背面或不重要的部位,要让整个鸡血石受热均匀一点,以免因受热不均匀,温差太大产生裂纹。也可在电炉上放块光洁的铁皮,再把鸡血石放到铁皮上加热,要翻动鸡血石,当鸡血石加热到高温时,注意观察血色的变化。此法简单而又灵验。但对于拼接的鸡血石,只有靠仔细观察和经验了。

  五、用手触摸或贴紧脸部,合成全假的鸡血石没有石质的冰凉感,而真鸡血石有明显的冰凉感觉。

  六、鉴别重量,对于全假的鸡血石,重量较轻浮,而真鸡血石则较沉重,两者之间的重量明显不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08
“鸡血石”是我国特有的稀有石种,因色红如鸡血,故称“鸡血石”。其质地硬度(2.5~3度)正适于人工雕刻,是篆刻印章的珍贵印材,亦称“软宝石”,历来被富有的文人墨客,以及收藏爱好者视为珍宝。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鸡血石的产量极低,现已面临枯竭,由此身价倍增。由于利益的驱动,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假鸡血石,借以“鱼目混珠”,混淆市场。
欲识别鸡血石的真伪,必先要了解鸡血石的自然结构及仿造工艺。
鸡血石是“叶腊石”与“辰砂”的共生体,其“血”(辰砂)是由无规则的“点”“线”“面”自然状态组成。评价一块鸡血石的质量优次,尚无确切的界定标准,简单言之,“血”面大而浓厚、色鲜纯、石地纯净无杂质,石色与“血”的反差相和谐为上品,反之为次。人们通常所谓的“大红袍”,即六面不露石地的全红“血”块为极品,此品极为罕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仿造鸡血石的手段越来越高,已达到了乱真的程度。目前仿造方法有多种,如“添补”、“组拼”、“包皮”、“合成”等制做工艺。
1、“添补”是在低质鸡血石的人工刻挖处填充色料(为防避化验掺少许辰砂),扩大“血”面,以次充优(此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2、“组拼”,是利用鸡血石的下角,选其地色相近者拼接成整体,再用树脂、色料填充不足之处,加以表面处理,经切磨抛光,即成为一块完整的鸡血石印材。此法工艺精细,技术含量高,难度较大,须有相当的工艺技能。
3、“包皮”,其做法有两种,一种是用鸡血石的下角切成薄片,粘贴在普通印石的毛坯上,再用树脂、色料添补缝隙修饰而成。另一种是在普通印石的毛坯上,用树脂、色料加少许辰砂,绘制与鸡血石相似的“自然”图案,再平涂一层树脂封面,如此反复修饰几遍,其厚度约2~3mm,凝固后再磨平抛光。此工艺表里不一,容易被篆刻者识破,经过刻磨即“露出真面目”。这种仿制工艺,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现已落后,已在市场上以“公开身份”出售,谓之“工艺鸡血石”,其价格低廉。
4、“合成”,是由石粉、树脂、色料、辰砂粉等原料,经过工艺调配、铸型、磨光抛光,此法应有相当的高超技术。按此工艺仿制出的成品表里如一、外观逼真,其比重、表温、硬度以及雕刻手感均相近于真品,即使有经验的篆刻家也难识别,甚至专营鸡血石的商家也常被蒙骗。
关于对鸡血石真假的鉴别,是一项新课题,“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应随着做假者的“花样”不断更新,从多方面入手去研究相应的对策。
1、“观察表层”,“血”的“点”“线”“面”之形态是否自然。所谓“点”,观其表是不规则的“点”形,实则应有一定的深厚度(应是立体形态)。“线”与“面”多为一体,从正面看是“面”,侧面看是“线”。根据加工切割角度的不同,其“面”的大小与“线”的粗细是成反比的。对“线”的形态、走向要仔细观察是否自然。造假者的技术再高,总有力所不及之处,从而违背了这个自然规律。对这种造假工艺的鉴别,亦非一般人所能掌握的,必须是专门加工鸡血石,并具备丰富的切割经验者才能做到。
2、“掂比重”,造假者虽插入了金属物(钢球、铁块、铁条)配重,但仍有微量的差异,没有纯石体的那种坠手感。
3、“试表温”,众所周知,纯正的石体握在掌心有一种透凉和湿润感,表面呈现一层微薄的汗状。仿制品则无此感觉,因为含有树脂的成分,反而有轻微的温和感,如触在脸部较敏感的部位尤为明显。
4、“破坏性检验”(经卖主许可),采用酒精灯烧烤或用烧热的钢锥烫烙,如真鸡血石无任何反应,而仿制品则有软化感并有异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09
1、形成  鸡血石为朱砂(硫化汞)
渗透到高岭石,地开石之中而形成,这样两者交融,共生一体的天然宝石,在国内外是极为罕见的。  2、性状  鸡血的成份是硫化汞,石质则为地开石或高岭石,硬度为2—3度。石中时常带有水银斑及少量的石英颗粒突起于石表面。鸡血中除主要成份为硫化汞外,还含有少量的致色元素铁、钛,它们是深色染剂,它的含量多少是鸡血呈现不同红色的主要原因,含量多则血色呈暗红色。另外,鸡血石也含有不同的感光元素硒、碲,这也是鸡血在光照和热烤下退色或变色(呈现暗红)的主要原因。  3、分布  昌化鸡血石产地在浙江省临安县上溪乡玉岩山,矿洞分布在康山岭一带。    4、如何鉴别真假鸡血石  带血色的石头称为鸡血石,不带血色的则称为昌化石。  品评鸡血石,首先是看“血”的红色,以其鲜、凝、厚为佳。鲜者红如淋漓之鲜血;凝者聚而不散;厚者指有厚度有层次深透于石层中者。另外鸡血石的地张也是判断鸡血石的重要依据。地张就是红色染在什么样的石头上。鸡血石的地张以纯净、半透明,无钉与血之鲜红色彩交相辉映者为上品。鸡血石的品样可分为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圆形、畸形,尺寸大致以5——2公分的径边为宜。  
第3个回答  2021-02-12

鸡血石如何鉴别真伪,原来这么简单,这下涨知识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