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历史选择题比较容易失分..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吗?遇到不会做的选择题怎样提高得分率呢?

我历史选择题比较容易失分..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吗?遇到不会做的选择题怎样提高得分率呢?

剖析高考历史选择题失分的十一种原因

一、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经典考例1】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这支军队与以往各式军队的主要区别是

A重视思想教育,配置专职政治干部

B实行征兵制,提高军队素质

C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军队

D通过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

解析:只要了解了教材的表述“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许多共产党员在军队中担任党代表或政治部主任”,本题就知道选A。考生易错选D。

【经典考例2】下列国际会议所颁布的文件中,涉及台湾问题的是

①《凡尔赛和约》 ②“九国公约” ③《开罗宣言》 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此题只要牢固地掌握《凡尔赛和约》是对德和约,其涉及的中国问题是要日本归还一战期间日本占据原德国势力中山东青岛和太平洋上的三个岛。而②③④都涉及到台湾问题,故选D。考生易错选A。

二、历史常识缺失

【经典考例3】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解析:此题教材没有现成的表述,考的是考生的基本素养,即作为一个文科生必须具备的历史常识。秦始皇是他自己的称谓,唐太宗谥号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康熙是年号,故选B。考生易错选C。

三、读懂材料,获取有效能力欠缺

【经典考例4】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这种军队组织形式

A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

B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

C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

D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解析:首先要读懂材料,考生要有基本的文言文常识,它指的是汉族地主团练武装,A与地主团练武装不符合,“将专兵”、“ 官兵不平等”,故B、D都不正确,应选C。考生易错选A或B。

四、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限制

【经典考例5】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生产关系的变化,大致相当于苏联的

A1918—1921年 B1921—1927年

C1928—1936年 D1937—1941年

解析: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生产关系上的变化指“一化三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对照苏联完成此项任务应是1928年至1936年,故正确选项C。

五、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

【经典考例6】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

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

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

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解析:要准确理解“社会之革命”的内涵,“实行法治” 、“任用女官”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移风易俗”与武则天关系不大,故A、B、D不选。考生易错选D。应选C,它讲的是科举制度的影响,可以称之为社会之革命。

六、历史阶段特征把握不清

【经典考例7】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解析:此题三个时间1884年、1898年、1900年对应的时代特征是中法战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了解了这些,就能把“民教冲突”和“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结合起来。故选D。考生易错选A。

七、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经典考例8】在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中,泉州属于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解析:首先要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泉州属于闽南三角洲。所以,学历史时,要注意图文并茂,本题正确答案是C。考生易错选B。

八、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迁移能力欠缺

【经典考例9】15、16世纪欧洲封建国家的君主专制比同一时期的中国来讲要弱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充分发展 B新航路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君主权力受到教会、诸侯的削弱

D封建君主奢侈腐化,不理政事

解析:将同一时期的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 15、16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经历相当长时间,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而西欧占最高统治地位的是天主教会,封建君主要受天主教会的统治和束缚。考生易错选A,15、16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未得到充分发展,故本题选C。

九、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考查能力不够

【经典考例10】从对时代发展的认识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运动的最大不同在于

A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

B主张建立“均贫富”的理想社会

C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

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

解析:一部分考生错误地选择C,反侵略反封建是太平天国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特点。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时,历史阶段特征是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从题干的 “时代发展” 角度,本题应选择D。

十、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混淆

【经典考例11】促使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是:①马歇尔计划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普遍实行。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本题应选B。考生易错选D。

十一、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经典考例12】苏联最终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A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B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资本主义大国的“和平演变”战略

D苏联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解析:主要原因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一般情况指内部的、人为的因素。以据此可排除C。而A是根本原因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因素中起关键作用、决定因素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故正确选项是B。考生易错选A。

阅卷老师说应考策略

综观近年来文综试卷中的历史选择题,可以看出,在考查历史基础主干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考查考生依据已有的历史知识独立分析、理解、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统计一下2007年全国卷I的12道选择题,发现有10道题都是从内涵、外延和时代特征的角度着眼的。为此,笔者认为做好选择题,除了要夯实基础,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外,更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历史事件、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时代特征。

高考历史试题中,大凡较难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在历史事件及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时代特征上做文章。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外延在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这类选择题,高考中经常见到。例如:

【经典考例13】下列有关北魏时期均田制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B它将全国所有土地实行分配

C它是寓土地和赋税制度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关系

D它对隋唐时期我国的社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均田制”这一历史概念内涵的理解。“均田制”不仅是一种土地分配制度,也是产品分配制度,其规定包括赋税、徭役。B项可以排除,A、D两项有较强的迷惑性,只有C项的表述是全面的。

由此可见,高考注重对历史事件、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时代特征考查的导向。我们唯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把课本中重要概念、关键字词真正弄懂吃透,才不至于面对扑朔迷离的选项感到茫然。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在复习时给予注意,那就是概念问题。历史学科中有许多概念和专有名词,其中也包括若干哲学或经济学上的概念或名词,因为历史学是个综合性的学科。例如: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土地所有制、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赋税、徭役、天干地支、绝对君主制、开明君主制、君主立宪制、资本原始积累、简单协作、手工工场、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市场、世界格局……所有这些都是一种概念或名词,各有特定的含义,一定要准确地搞清楚。例如:土地所有制,是指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归谁所有,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问题。遇到这种概念,就要搞清楚它的特点以及是封建性质的还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这些都要注意科学和准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3
首先,介绍一些常用的答题技巧。一是直接认定法。就是考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记忆或者历史常识就能一眼选择出答案。这种方法单项选择中使用的较多,既节约了时间又有很高的正确率。同时,在多项、不定项选择题中的某个选项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快速确定或者排除。二是排除法。考生拿到某道题目,如果不能确定正确选项,通过对明显错误项的排除,也可以很大的提高正确概率。对于一些自己完全无法确定的题目,考试也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排除。比如有两个相矛盾的选项必有一个错误,单项选择有两项意思相近则可能两项都是错误项。三是猜定法。即在运用以上方法仍不能得出满意答案的情况下,考生根据常理或者依自己的直觉进行合理猜测选定正确答案的方法。

接下来,介绍一般的做题步骤。考生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可以分四个步骤来进行。

首先要审题。审题是正确回答选择题最基本的要求。比如要求你选择出错误的一项或者多项,如果不正确审题就可能习惯性的去选择了正确的项。而因为审题不正确而失分是非常可惜的。因此,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先审题,特别注意是要求选择正确的项还是错误的项。

第二,要全面的分析题干。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案例分析类选择题,考生就需要全面的分析题干,理清案例中的法律关系,才能准确的做出正确选择。

第三,采用排除的方法来选择答案。首先,根据题干题肢,将明显错误项排除(选项本身内容错误),然后再对剩下的项根据题干来做出选择。一般来说,考生对于绝对选项要多思考,这样的选项容易成为干扰项。

第四,检验自己的选项。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我们都可以采用以上的步骤。当然,历史考试的记点多难度高,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就按照这个步骤练习。这样才能又较高程度的保证了正确率,又保证了做题的速度。同时,单项选择一般较简单,多项选择和不定项选择难度提高。所以,接下来,针对这三类选择题分别就行答题技巧分析。

第一类,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难度低,很多是属于记忆或者常识性题目,所以基本是属于送分题。所以对于这一类选择题,考生要能够拿到大多数分数。因此,在备考中考生要扎实基础,认真复习教材。同时,由于这部分题目基础知识多,考生在平时复习过程中可以对题目的解释做一些有意识的记忆学习。
第二类,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大多数考生比较头疼的一类,因为不论多选或者少选一项,所有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因此,很多考生对多项选择题有抵触心理或者畏难心理。首先,考生要端正对多项选择题的态度,按照前面的步骤,依靠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是可以在多项选择题拿到很好的分数的。因此,考生在平时复习中,要懂得融会贯通。对于相似的知识点,要多比较分析。

第三类,不定项选择题。不定选选择题是三类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一类。但是正如前文提醒考生的一样,考生要有正确的心态和必要的记忆。正确的心态,按照步骤认真作答,一定能够获得很好的分数。

自然,单纯依靠答题的技巧是无法顺利的通过历史考试的,它只能是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历史考试的关键,还在于广大考生要掌握踏实的历史基础知识,有良好的分析历史事件问题的能力。相信在这一基础上,广大考生再运用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一定能水到渠成,顺利通过历史考试。
第2个回答  2010-06-03
我不是历史老师 但是我3+1加的是历史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请问你做选择题出错是出错在年代 还是 出错在分析呢?
如果是年代 你可以把历史上的大事记一下他的年代 还有时间发展顺序(每件事情都有起因和结果 历史就是连环效应 每个重要时间肯定有诱因 其结果又导致了另一个事件) 然后根据特别重要的事件以及其年代 结合事件发展先后顺序 找到一个相应的时间区间 最后得出近似值
如果是分析 你就应该结合时间的诱因 结果

个人感觉 在学习历史的时候 不但要熟悉考题中问到的国家 同时也要熟悉这个年代世界别的国家中正在发生的事情。每个国家都是在相互影响的。不可能闭关锁国不问世事。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问题你可以继续问我!
第3个回答  2010-06-03
建议你采用排除法去做历史选择题,排除你知道错误的选项,一旦有拿不准的题目,即便是猜答案,命中率也比较高。最根本的方法还是提高记忆力,加强对历史常识的记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6-03
历史选择题一般都是小知识点,建议平时把选择题当成小知识点背背,,碰到不会的首选排除法,排除掉明显错误的,在剩下的几个里面选跟你记忆里相近知识点相近的答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