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外部中断的电平触发与边沿触发方式的工作原理并说明两者的区别

如题所述

通俗点说,这两个的区别:
如果是下降沿触发,当从高至低电平转变时,触发产生;低电平保持多久都只产生一次。所以,边沿触发适合与以负脉冲形式输入的外部中断请求。
如果是低电平触发,那么在低电平时间内中断一直有效;因此如果在电平没有恢复之前中断程序就已经执行完成从而退出,那么会在退出后又再次进入中断;但只要中断没有退出是不会重复触发的。所以,电平触发方式适合于外部中断以低电平输入而且中断服务能清除外部中断源的情况(实际中通常采用这样的做法:在中断退出前关闭中断,等后面恰当时机再打开)。

1)电平触发方式时,中断标志寄存器不锁存中断请求信号。也就是说,单片机把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采样到的外部中断源口线的电平逻辑直接赋值到中断标志寄存器。标志寄存器对于请求信号来说是透明的。这样当中断请求被阻塞而没有得到及时响应时,将被丢失。换句话说,要使电平触发的中断被CPU响应并执行,必须保证外部中断源口线的低电平维持到中断被执行为止。因此当CPU正在执行同级中断或更高级中断期间,产生的外部中断源(产生低电平)如果在该中断执行完毕之前撤销(变为高电平)了,那么将得不到响应,就如同没发生一样。同样,当CPU在执行不可被中断的指令(如RETI)时,产生的电平触发中断如果时间太短,也得不到执行。

2)边沿触发方式时,中断标志寄存器锁存了中断请求。中断口线上一个从高到低的跳变将记录在标志寄存器中,直到CPU响应并转向该中断服务程序时,由硬件自动清除。因此当CPU正在执行同级中断(甚至是外部中断本身)或高级中断时,产生的外部中断(负跳变)同样将被记录在中断标志寄存器中。在该中断退出后,将被响应执行。如果你不希望这样,必须在中断退出之前,手工清除外部中断标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