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棋,走一步看一步是庸者,走一步算三步是常者,走一步定十步是智者。 求解释?

如题所述

人生就像下棋一样,眼光要放长远,不要只想着眼前的(眼睛能看到的),如果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只有眼光放长远,才能成为人生赢家。

有长远眼光的人,就有对待事情的格局性和目标性,看似80年代的人选择很高明的,首先分清当下形势,其次有目的性,再有对待后期生活的知道想要什么(看待一件事不是看在表面,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长远眼光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培养,就像下棋一样。下棋看出步数越多的人越厉害。

扩展资料

人生不能只看到眼前,要将自己的眼光放远,更要有不同于常人的处世之道,这样才能在人生路上走得坦荡。人生在世,很多做人的道理与做人的技巧是我们不了解的,也是人们没有掌握的。

但只要掌握其本质,那么一切就能融会贯通,自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掌握着五个关键的原则,就能成就非凡的人生。

拥有长远眼光的人会把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所以在面对事情的看法,往往也就会有更多的洞见与清晰判断。能容得下自己的委屈,能自我激励。

深深的理解并接纳痛苦与委屈,这种委屈与痛苦,在他们看来或许是自我成长的催化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0
《走一步,再走一步》
鲁迅曾在短篇小说集《呐喊》中的《故乡》一文中写道:“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他本身的原意是为了表达文中的“我”怀着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并不因此消极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但现在很多人将这句话理解为,不论何时,哪怕陷入窘境、穷途末路,只要自己愿意,就会一步一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正如我们从出生到至今,都是由一小步一小步组成的。
记得刚上幼儿园时,话还说没说利索,母亲就开始教我学拼音。那时候条件不比现在,没有大幅带图案的拼音表,母亲就去问比我年长的哥哥姐姐借了语文书,在泛黄的纸张上一页页抄下来,还简单的画了些象形图方便我理解。她从单韵母开始教,每天教我三个,先是教会我读音,然后比着象形图让我记住它的写法,又给我扩充认识教我用它们组词。拼音学会后,母亲又给我去买了一些带拼音的故事书,让我试着自己阅读,要是遇到拼读困难的就标记出来等她下班为我解答。因此那时幼儿园期末,老师要求每个小朋友读故事,我一直是读的最流利的。
后来,母亲见我阅读越来越顺畅,便又给我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要求我每天背一首。这在当时可把我难坏了,我只会读,却从来不懂背,光是开篇的一首虞世南写的《蝉》就把我难哭了。母亲觉得死记硬背不行,还是要先理解,就跟着页面下方的注释一句一句给我作解释,让我在脑海中有了一定的概念。果不其然,理解之后,我也一字一句的背下来了,以致于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
没过多久,母亲不知从哪知道了小学开始加入了英语课程,她又去借书抄来了字母表。这回她不是直接教我,而是先教自己。那年代,会英语的人少之又少,她自己摸索不通,就骑着自行车去请教在乡下做了英语老师的发小,人家一得空便去。母亲的学习能力极强,来来回回不过几次,就学会了不少,接着她便开始着手教我,纠正我的读音和写法,让我要把英语字母和拼音区分开来,不要搞混。
慢慢地,后来上了小学,我拿到了教材,发现整本书都是我学过的,因此我学习起来也比同班的其他同学更加轻松。可是,数学我却没那么轻松,虽然成绩不差,但较于语文英语还是吃力些。
母亲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发现自己之前忘了给我数学打基础。于是她便开始在每次放学指导完我的作业后,开始带着我复习这一天上的数学内容,复习完会拿着本子给我出题,如果有做错的她会再给我作讲解,记录下来错的点,下次再给我出类似的题。而后,在每个周末的时候,她会带着我预习下礼拜要学的数学内容,圈出我难理解的点,尝试用多种方法给我作解释,直到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帮助我学习。
第2个回答  2017-10-14
下棋的高手往往能看到十步开外的棋局,所以他能够稳操胜券。人生也要提前规划十年二十年的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坚定不移的前行,必然会取得胜利。
第3个回答  2017-10-14
就是做事要有远见
第4个回答  2020-08-2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