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读懂《战争论》系列(之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接触《战争论》这本书,源自近期看到了“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是政治交往的一部分,政治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政治不仅引起战争,而且支配战争,因而政治的性质决定战争的性质”这段话,深有感触,被其深刻的语言和语言背后蕴含的真理所折服。于是,进一步了解了《战争论》这本书,了解了《战争论》的作者卡尔·冯·克劳塞维茨这位伟人、智者。

近日,专门买了一套书来认真拜读。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期,我将与大家分享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介绍一下《战争论》的作者。《战争论》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1780年7月1日-1831年11月16日),毕业于柏林军官学校,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军队少将,一生参加了莱茵战役、奥斯塔德会战、法俄战争和滑铁卢战役四次著名战役。1792年,参加普鲁士军队。1795年,晋升为军官,并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1803年,从柏林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奥古斯特亲王副官。1806年10月,随亲王参加奥尔施泰特会战时,被法军俘虏,翌年底获释。1809年初,调普军总参谋部工作,任总参谋长兼军事改革委员会主席G.J.D.von沙恩霍斯特的办公室主任,协助沙恩霍斯特从事军事改革。1810年秋,任军校教官,并为王太子讲授军事课。1812年春,主张联合俄国抗击法国,因不满普鲁士国王同拿破仑一世结盟而辞职,转到俄军,在骑兵军和步兵军司令部中任职。1814年,回归普军,翌年任G.L.布吕歇尔军团第三军参谋长,参加利尼会战。1818年5月,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9月晋升为少将。任校长职12年,潜心研究战史和从事军事理论著述。1830年,任炮兵第二监察部监察。1831年5月,任驻波兰边境普军参谋长。同年11月,卒于布雷斯劳。克劳塞维茨去世后,他的妻子于1832~1837年整理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10卷,1~3卷为《战争论》,其余为战史著作。列宁称他为“一位非常有名的战争哲学和战争史的作家”。

其次,介绍一下《战争论》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战争论》共8篇125章,全书系统总结战争经验,在战争的性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精神要素的作用、武装力量、进攻与防御等许多方面有精辟论述,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被誉为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作者在书中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尽管该书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但由于克劳塞维茨注意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考察战争问题,因而阐发了诸如:"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等一系列在战争理论中引发革命的主要思想。

对于很多人来讲,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很多人会疑问,除了理解过去的战争,今天我们再读《战争论》意义何在?我想说,其实战争也好,和平也罢,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一直没有变化。读懂战争,我们就读懂了人性,读懂了社会运行和向前发展的基本规律。克劳塞维茨无疑是一位伟大的你智者,而《战争论》是其智慧的集中体现。通过此书,我们不仅可以以其视角来透过观察战争来察看人性、社会运行的规律,而且还体会了这种思维的立场、观点、方法。

今天读了此书第一篇论战争的性质的第一章“什么是战争”,主要内容如下。

这一部分首先对战争进行了定义,指出战争是迫使敌方服从我方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提出了战争的目标是,使另一方放弃抵抗能力。并且,强调了战争的性质与文明程度没有关系。文明程度的提高丝毫没有影响或改变战争的性质,战争的目的仍然是消灭敌人。所以,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暴力的使用是没有限度的。

同时,在这一章里,他提出了,战争不仅是政治行为的一种,更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延续,是通过另一种手段实现的政治交往。

在结论中,他指出,战争是一个奇怪的“三位一体”。一是战争要素的惨烈性,也即仇恨感和敌忾心,是盲目的自然冲动,这与广大人民大众相关;二是战争是一种概率和偶然性活动,这使战争成为自由的精神活动,这与军队统帅和士兵相关;三是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性,战争又是理智行为,这与政府与官员相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