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性麻痹的病人可出现:

如题所述

病早期震颤仅于肢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出现,随意运动时可减轻或暂时停止。至晚期随意运动亦不减轻或休止。情绪激动时震颤加重,睡眠中则完全停止。强直是由于伸肌与屈肌的肌张力都有增高,在关节做被动运动时,增高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而感觉有均匀的阻力,称为铅管样强直。如病人合并有震颤,则在伸屈肢体时可感到在均匀的阻力上出现断续的停顿,称为齿轮样强直。四肢、躯干、颈部及面部肌肉均可受累。由于这些肌肉的强直,出现病人头部前倾,躯干俯屈,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前臂内收,下肢髋及膝关节略为弯曲,手足姿势特殊,指间关节伸直,手指内收,拇指对掌等特殊姿势。运动障碍方面,初期病人上肢不能做精细动作,表现为书写困难,字写得弯弯曲曲,越写越小,称为写字过小征。生活不能自理,如结鞋带和钮扣、穿脱鞋袜和裤子、洗脸、刷牙、坐下后起立、卧床翻身等都有困难。步态障碍最为突出,病的早期,表现为走路时下肢拖曳,随病情发展,步伐逐渐变小变慢,起步困难,迈步后即以极小的步伐向前冲去,越走越快,不能即时停步或转弯,称"慌张步态"。由于面:部肌肉运动减少,病人面部无表情,不眨眼,双目凝视,形成"面具脸"。流涎,严重时出现吞咽困难。病人常出现便秘,震颤侧大量出汗。有的病人可有言语障碍,有脑部器质性病变者尚可有智能衰退。原发性震颤麻痹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动脉硬化症、一氧化碳中毒、颅脑损伤、脑代谢障碍、基底节肿瘤、脑炎后、重金属中毒、吩噻嗪类药物及抗忧郁剂等中毒,均可产生与震颤麻痹类似症状或病理改变,称震颤麻痹征群。原发性震颤麻痹好发于50~60岁之间,男多于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5
你好!震颤性麻痹,又称作帕金森病,这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病变在脑部维持身体姿势和调节躯体运动的锥体外的神经系统。
对单经麻痹的病人可出现:
头和四肢的不自主的哆嗦,这就是震颤,这种震颤以上肢远端显著,也就是手最明显。看起来就像是手在不停地搓药丸一样,震颤有一定的节律性,大约每秒钟4至6次,安静时明显,情绪激动时加重,运动时减弱或消失,睡眠时完全消失。受累的肢体动作缓慢,伸肌和屈肌张力增高,呈齿轮样强直。由于病人面部表情肌比较僵硬,所以导致了表情的呆滞、两眼直视,成面具脸。语言慢而且单调,写字困难写字越来越小成为写字过小症。走路的时候,头和身子前倾,一旦迈开步子就越走越快,难以止步,慌慌张张,成为慌张病态。本病的男性多于女性,起病和发展都很缓慢,进行性的阶梯性加重。
第2个回答  2020-11-05
震颤性麻痹行走时必须高抬下肢才能起步,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下肢畸形及外伤,关节损害等皆可引起各种不定型步态

震颤麻痹是帕金森病的俗称。帕金森病是由于锥体外系变性造成肢体肌张力增高,静止时肢体不自主震颤,手部可有搓丸样动作、行动迟缓、走路缓慢。帕金森病患者走路时有特殊的步态,走路启动时比较慢、走路的时候身躯弯曲、身体处于前倾状态、步幅会变小。行走时缓慢且拖拖沓沓、会越走越快、走路时摆臂动作消失、身体略前倾、不能突然停止走路或突然回头转身、有时会有摔倒的现象。

震颤性麻痹是一种缓慢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生与纹状体黑质的多巴胺系统损害有关系,最主要的原因有动脉硬化,一氧化碳,汞中毒,流行性脑炎等,常发生于50到80岁的老年人,起始症状可能不明显,但呈进行性加重,一旦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

另外,患者姿势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可能会出现特定的一些姿势,另外有些病人可能对过门槛等产生一种恐惧,所以到门前的时候会出现震颤的更加明显,不容易通过。

诊断明确的话主要是美多巴治疗的。后期主要是调整药物剂量,根据睡眠障碍及精神障碍加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注意观察的。
第3个回答  2020-11-05
震颤性麻痹是一种缓慢进行性疾病,多发生在50~80岁。临床表现为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姿势及步态不稳、起步及止步困难、假面具样面容等。本病的发生与纹状体黑质多巴胺系统损害有关,最主要的是原因不明性(特发性)Parkinson病,其他如甲型脑炎后,动脉硬化,及一氧化碳、锰、汞中毒等,均可产生类似震颤性麻痹症状或病理改变。因此该病如果不加关注的话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患者要早期治疗,现在治疗该病最好的就是干细胞移植疗法,希望患者可以尝试治疗。
第4个回答  2020-11-05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巴金森氏症或柏金逊症,多在60岁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柔软性,变得僵硬。最早系统描述该病的是英国的内科医生詹母·帕金森,当时还不知道该病应归入哪一类疾病,称该病为“震颤麻痹”。言语障碍是该病患者常见症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