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如题所述

1. 译文:近年来,我多次观赏瀑布,但对峡江寺的飞泉亭尤为留恋。
2. 注释:决舍,指的是离别;匡庐,即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罗浮,山名,位于广东博罗县东江边;倾盖交,指路上偶遇并成为朋友;箕踞,指随意坐姿;瀹茗,指烹茶;九天银河,这里指瀑布;天籁人籁,指自然和人发出的声音;无征不信,指没有证据就不会被人相信;偃,指仰卧;磴,指石阶;纡曲,指曲折;张覆,指树荫覆盖;纵横,指面积的大小。
3. 简析:本文写于乾隆四十九年,当时袁枚前往广东肇庆探望弟弟袁树,途中经过峡江寺。峡江寺位于广东清远县城北中宿峡后的峡山上,建于南朝梁武帝时期,初名正德寺。又传说黄帝的二子太禺和仲阳化为神人,将安徽舒城的上元延祚寺在一个风雨之夜飞到这里,故又名飞来寺。寺后有飞泉亭,亭临水崖,疏槛面江,四周树木茂盛,游人稀少。这篇游记避免了平均用笔,拉杂而书,而是善于发掘景色的独特之处,从主观上去认识与适应客观世界,使读者产生共鸣。峡山飞泉虽然没有什么奇特,难以与天台、雁荡的瀑布相比,但袁枚通过自己的感受,从“游趣”出发,挖掘平淡中的奇异,舍瀑布而记亭,逐一展示亭的好处:先写亭能遮阴,得以从容观赏瀑布;接写亭的环境,以景物衬托亭的幽雅;再写亭子本身,“闭窗瀑闻,开窗瀑至”,可自由自在地在亭内休憩赏玩,从而又引出在亭内下棋、吟诗之悠闲容与。这样,全文纯闹丛通灵活透,完美地把风景的秀丽与游人的心理结合消融在一起。宣扬了以逸待劳,以旁观的态度欣赏风云变幻,而又愿把自己与天地同化的思想,具有丰富的哲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