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结拜称为义结金兰(义结金兰怎么结拜)

如题所述


义结金兰,典故源自《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易·系辞上》也有类似记载:“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谊”是指情谊,“契”是指契约,称为谊亲,又称契亲。通常友上加亲,亦友亦亲,关系比一般的远亲和一般的朋友更密切。人们通常透过兰花来展现自己的人格襟抱,兄弟情谊应犹如兰花一样品质,所以习惯说成“义结金兰”。
自古,兰花就被视为高风亮节的代表。屈原在《离骚》中就多次提到采兰、佩兰、熏兰。
据《周易》记载:“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说的是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可以折斧斩金;同心同德的人同出一言,就会让人像享受幽兰发出的香气一样,甘愿接受。从此,兰花也就有了指代同心协力、同心同德的人的意思。而“金兰”一词,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中。其中说山涛与嵇康、阮籍一见如故,三人很是投缘,于是就结成了异姓兄弟。他们三人关系特别好,文中使用“契若金兰,固若金汤”来形容。由此,后人将结拜行为称为“契若金兰”。
结拜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结拜中,其他环节都可省去,唯一不能略去的就是换帖事宜。通常,结拜的人要将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等写于红纸之上,互相交换。最早,人们将这种互换的帖子称为《金兰谱》,誓言过后,按照《金兰谱》上所写生辰八字,兄弟相称。“义结金兰”便因此叫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