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7
海湾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原因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经过美国帮忙开打伊拉克,结果伊拉克战败科威特获救
海湾战争 起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起因:伊拉克想迅速发展国家

经过:伊拉克进攻科威特,于是美国联合了多国军队进行围剿

结果:"伊拉克退兵,接受制裁

影响: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伐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
第二次海湾战争爆发原因!
people/GB/guoji阀209/10482/
海湾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 海湾战争有什么特点
您好。

在1980年到1988年的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下了一些 *** 国家的债,其中欠科威特的债务为140亿美元。伊拉克希望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降低石油产量,上涨石油价格,获利后偿还债务。
为什么说海湾战争打破了世界格局?有什么理由
海湾战争评析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发生的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这场战争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它深刻地反映了80年代末期世界的基本矛盾,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必然结果;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它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 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

海湾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现代化局部战争,80年代末期,随着东欧和前苏联的剧变以及前苏联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收缩,世界形势开始 发生战后最深刻的变化。东西方两大阵营长达40年的冷战局面被打破,作为战后世界战略格局支柱的雅尔塔体系开始瓦解,世界的主要矛盾即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逐渐下降。这种情况,使世界进入了一个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它一方面给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酝酿和产生著新的矛盾与不稳定因素。海湾战争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发生的。

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和吞并,违反了国际法准则,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就世界的一个局部来说,这是中东地区力量对比失衡的产物,也是伊拉克 *** 谋求地区霸权的结果。但是,就世界范围而论,这一事件又构成了对有关国家战略利益的冲击。

首先,它对美国在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过程中谋求新的霸权地位的全球性战略提出了挑战;

其次,它对西方发达国家以对中东石油资源的渴求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利益构成了威胁;

再次,它对本来就很紧张的中东局势更增添了不稳定因素,引起了这一地区国家的强烈不安和反对。

正是这些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激烈冲突,在以政治手段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导致了战争的爆发。作为政治的继续,海湾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胜利一方政治上的目的。科威特的 *** 得到了恢复,美国在西方世界和中东地区的地位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加强;西方发达国家的石油利益得到了维护;中东格局表面上恢复了战前状况。

但是,作为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引发这场战争的所有世界基本矛盾。战后,由于美国霸权主义思想的膨胀,在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过程中,霸权与反霸权的斗争更加突出;西方发达国家在共同的目标达到之后,都想在战后中东格局的建立和科威特重建中捞取实利,在原有各种摩擦继续存在的基础上,矛盾难以弥合;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经济受到了石油的冲击,使这些国家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等关系更加突出,南北矛盾愈益加剧;中东地区仍然是在世界新秩序建立过程中斗争的重点地区,各派力量重新排列组合,原先已有的多种矛盾更加复杂;世界各国从这场战争中重新认识到军事力量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军备的势头又有所发展,战争与和平的矛盾又增添了新的内容。

海湾战争标志著战争的高技术时代已经到来 在海湾战争之前的几场局部战争中,高技术战争的特征已初露端倪,其最为突出的标志是高技术兵器的使用。但是,就使用的广泛程度来说,那几场战争都无法同海湾战争相提并论。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尤其是美军使用的高技术兵器几乎包括陆海空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有军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精确制导弹药、夜视器材、新型坦克、隐型飞机、巡航导弹、防空导弹系统、电子战武器、军用计算机、C3I系统等等。高技术兵器的使用,使战争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情况。例如,在以往的战争中,美军的坦克必须先找到隐蔽物,停车瞄准后才能开火,而且夜间在2000米以外击中目标的机会几乎等于零。而在海湾战争中,M-1A坦克却不仅可以在行进中开......>>
海湾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 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这场 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 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 国围绕 *** 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 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从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 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体说就是解决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 欠下的钜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 要求遭到拒绝后,定下了以武力吞并科威特的决心。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经过周密准备之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三个师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与此同时,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从海上对 科威特市实施直升机突击。拂晓时分,东西对进的两支部队开始攻打市内目标。科威特 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仓促中携部分王室成员逃到附近美国军舰上。埃米尔的胞弟法赫 德亲王在保卫王宫的战斗中阵亡。上午9时,伊军基本控制科威特市。 下午4时,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联合国先后多次通过反对伊拉克入 侵科威特并对伊实施制裁的决议。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在海湾地区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8月2日和3日,美国总统布什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 议,研究对策。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大规模军事部署行动,以迫使伊拉克撤军,并为必 要时采取军事打击行动做好准备。根据这一精神,负责中东地区防务的美军中央总部拟 定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8月7日凌晨2时(美国东部时间),布什总统正式批准了 该计划。

“沙漠盾牌”行动计划拟分两个阶段向海湾地区部署部队。第一阶段用3至4个月时 间(17周)部署24万人的部队及其建制装备,以使该地区美军和其他出兵国家部队兵力 达到同伊军大致相抗衡的水平。第二阶段将视形势发展继续增兵,以使兵力达到足以将 伊军赶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阶段部署,又将根据伊军有可能在短期内向沙特发动进攻 的形势,首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宰赫兰一线部署快速反应部队和空中打击力量,建立机 动防御,采取“以空间换时间”战略,挡住伊军可能的进攻,保证后续部队陆续抵达和 部署。

计划确定后,美军制定了具体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动了运输司令部所辖战略运输 工具,动员了后备和民用运输力量,同时,进行了后备役征召和编组。其他出兵国家也 展开了各自的部署行动。经过紧张行动,分别于11月8日和11月底完成了两个阶段的部 署。是时,美军在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达到43万人,其中陆军26万人,海军5万人,空军4 万人,海军陆战队8万人。主要武器装备有:坦克1200辆,装甲车2000辆,作战飞机 1300架,直升机1500架,军舰100余艘。

其他国家出动的总兵力达50万人。部分未出兵国家提供了武器装备、舰船、飞机和 医疗队。 随着各国部队的部署,建立统一、协调的指挥机构的必要性日益突出。8月中旬, 经协商在多国部队最高层成立了协调性作战指挥机构。原则是,战区内所有部队均接受 沙特 *** 武装部队司令哈立德中将和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将的统一指挥, 但各国部队又分别接受本国最高当局的命令和指示。

面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出兵行动,以及国际......>>
海湾战争是怎么爆发的?
1991年初爆发的第一次海湾战争距今有14年,2003年开打的第二次海湾战争距今已有2年多了。

战争的尘埃基本落定。

谈谈这二次战争的主角,美利坚合众国吧。

第一回;海湾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一、幽幽的石油情节

1、美国的生活方式

论坛上喜欢议论美国的网友不少,但真正了解美国的却并不是很多。经常听人谈起美国式的生活方式。呵呵,说到这也许有人已经开始流出口水了。

我们就从美国式的生活方式说起吧。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美国是个被上帝宠坏了的孩子。这句话虽然有很大的嘲讽的成分,但仔细一想还是大有道理的。

200年前的美国,以一大片广袤的尚待开垦的富饶之地吸引了全世界有胆有识的淘金者的到来。一条大西洋和另一条太平洋把美国与欧洲大陆的战乱和亚非州殖民地的苦难巧妙的隔开了。丰富的资源和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得美国人可以充分的发挥移民的创造力过上富足甚至是奢侈的生活。奢侈就是美国生活方式的最大特点。

美国的生活方式是建立在大字之上的。大的住宅、大的轿车、大的工厂,大的冰箱电器最后是大的能耗。一句话,美国式的生活方式是建立在对资源的强力需要基础之上的。

科技越发达,美国人的生活质量越提高,美国人对资源的渴求越迫切。这种迫切把美国送上了一条对资源无尽贪婪的道路之上。

2、美国的石油情结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其重要性在所有的资源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美国对石油的情节可以用一首流行歌曲来形容“就像老鼠爱大米”

说道石油必须先给大家说点经济学的烂事。

石油是一种通常所说的原油的价格,其实并不是原油的原始价值,由于原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其价值是很难估算,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油价,更多的只是以成本价格为基础计算的油价。并没有包含石油本身的价值。现行油价中含有不同的成本成分,包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销售成本和"欧佩克税"

其中生产成本部分即因地质条件和地理位置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额,这类似于好地和次地的区别。如伊拉克的产油成本只有2.5美元一桶,而我国的产油成本约为1..5美元一桶。一般而言中东地区不会超过5美元每桶。高于成本的部分被称为"租金"。租金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所谓"级差地租"。在竞争的情况下,石油价格就定于17.5美元一桶。17.5美元与2.5美元之差15美元就是伊拉克油田的级差地租。去掉级差地租的租金就是所谓"经济租",即因资源的稀缺而形成的租金,也是因欧佩克限制产量而使价格提升的部分。关于租金由谁享有,就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谁也没有付出劳动,分配给谁,取决于谈判实力。例如现在国际市场上一桶石油价格60美金,成本5圆,级差地租15圆,那么经济租至少有30美元。可见石油产品的利润之高。如果经济租由石油公司享有,似乎不太公平。因为这完全和企业的投入无关。既然这笔租金帮助人类更有效地使用石油,而依赖于市场制度却无法实现,征收石油租金就是实现一个集体行动而采取的行动,并有相应的成本。这应该是超企业的 *** 所为。但这个世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 *** ,只有不同的民族国家。这个经济租怎样分配,就取决于国家实力和国际政治格局。

由于石油在现代经济中的至关重要的地位,有关石油的经济租如何分配,涉及到不同国家以什么样的成本使用石油,也就涉及到该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都有巨大的跨国石油公司,它们控制着大量的油田、输油管道、石油销售渠道和炼油厂,分享了大量的因提价而带......>>
海湾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夺占科威特,勾销所欠科威特的钜额债务,并用这个“金库”来解决由于连绵8年的两伊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危机;夺占科威特,可将其海岸线从50公里延展至213公里,从而大大改善其海军的活动领域和石油出口及其他对外贸易的海上通道;通过吞并科威特,解决两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边界争议问题及由此带来的边界地区石油开发争端;夺占科威特,还可以“杀鸡儆猴”,起到震慑海湾国家及其他中东国家的作用,为其争夺 *** 世界领导地位,称霸中东地区扫平道路。 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 *** ,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萨达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划脚。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股份。如果这些资财被伊拉克抽走耽也将给西方经济造成钜额损失。

据战后统计,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方面在参战的43个师 *** 有38个师被重创或歼灭,6.2万人被俘,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输送车、2917门火炮被击毁或缴获,107架飞机被击落、击毁或缴获。多国部队方面共有126人阵亡,其中美军79人,300余人受伤,12人失踪。 关于海湾战争的伤亡数字有争议。盟军死亡人数可能是378人,其中美军因战事身亡的有148人,非战事身亡的145人。英军死亡47人, *** 军队死亡40人,法军损失2人。盟军死亡最多的是在1991年2月25日,该日一颗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击中一个美国兵营造成28个美军预备队员死亡。盟军受伤人数可能少于1000人。伊拉克伤亡人数的争议比较大。有些估计说少于1500人死亡,有些说约20万死亡。大多数学者认为死亡人数在2.5万到7.5万之间。受伤人数也不清楚。被美军俘虏的伊拉克人为7.1万。估计的伊拉克平民死亡人数从100人到超过20万人不等。 此外战后的状态造成更多伊拉克人死亡。比如在炸弹中含有共300吨贫铀,铀是一种可能可以致癌的重金属(不过这一点也有争议)。战后伊拉克儿童的癌症率提高了四倍。战后对伊拉克的制裁可能也导致了约200万人死亡,其中半数是儿童。从海湾战争结束到美伊战争开始美军和英军空军几乎每个月都对伊拉克境内禁飞地带及其附近进行攻击。 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战区的43个陆军师中,36~38个师丧失战斗力,伤亡8.5~10万人,被俘8.6万人,损失坦克3874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飞机324架(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军作战舰艇遭重创或被击毁。科威特直接战争损失600亿美元;伊拉克损失达2000余亿美元,美国耗资600亿美元。

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体系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它深刻地反 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结果。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主要是:武器装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打击方式已不再以大规模毁伤为主,而是在破坏力 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 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主要......>>
海湾战争是怎么回事?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

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这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起因

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 国围绕 *** 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从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 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体说就是解决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欠下的钜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1990年7月中旬,由于石油政策、领土纠纷、债务等问题,伊拉克与科威特和 *** 联合酋长国之间的争端突然公开化。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 要求遭到拒绝后,定下了以武力吞并科威特的决心。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经过周密准备之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三个师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与此同时,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从海上对 科威特市实施直升机突击。拂晓时分,东西对进的两支部队开始攻打市内目标。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仓促中携部分王室成员逃到附近美国军舰上。埃米尔的胞弟法赫德亲王在保卫王宫的战斗中阵亡。上午9时,伊军基本控制科威特市。 下午4时,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并将科威特划归其第19个省。

联合国制裁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联合国先后多次通过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对伊实施制裁的决议。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在海湾地区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8月2日和3日,美国总统布什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对策。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大规模军事部署行动,以迫使伊拉克撤军,并为必要时采取军事打击行动做好准备。根据这一精神,负责中东地区防务的美军中央总部拟定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8月7日凌晨2时(美国东部时间),布什总统正式批准了该计划。

“沙漠盾牌”行动计划拟分两个阶段向海湾地区部署部队。第一阶段用3至4个月时 间(17周)部署24万人的部队及其建制装备,以使该地区美军和其他出兵国家部队兵力 达到同伊军大致相抗衡的水平。第二阶段将视形势发展继续增兵,以使兵力达到足以将 伊军赶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阶段部署,又将根据伊军有可能在短期内向沙特发动进攻的形势,首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宰赫兰一线部署快速反应部队和空中打击力量,建立机动防御,采取“以空间换时间”战略,挡住伊军可能的进攻,保证后续部队陆续抵达和部署。

计划确定后,美军制定了具体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动了运输司令部所辖战略运输 工具,动员了后备和民用运输力量,同时,进行了后备役征召和编组。其他出兵国家也 展开了各自的部署行动。经过紧张行动,分别于11月8日和11月底完成了两个阶段的部署。是时,美军在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达到43万人,其中陆军26万人,海军5万人,空军4万人,海军陆战队8万人。主要武器装备有:坦克1200辆,装甲车2000辆,作战飞机 1300架,直升机1500架,军舰100余艘。

连同其他国家出动的总兵力达50万人。部分未出兵国家提供了武器装备、舰船、飞机和 医疗队。 随着各国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