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考上清华北大的人都有哪些特质?

如题所述

      被邀请来回答这个问题,说实话内心非常的虚,不敢自诩为“学霸”,尤其是在清华这样大神云集的地方。有一句话叫做“一入清北深似海,从此装逼是路人”,清北的牛人实在是太多,不管哪个方面都有比你更强大的人存在,甚至还有方方面面都比你强的“大神”存在,所以我在清华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谦卑”。既然被邀请了,那我就回答一些我周围人的特质吧。

一、坚持

      一个人的学习和智商其实是慢慢发育来的,那些所谓投胎直接投成天才的人是非常少的,至少我在清华没有看到。有很多人会说很多学霸学神都是天生的,靠基因决定的等等,我身边的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顶多是小有天赋,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也有很多人说我也坚持努力了,但是我还是没有考上?

      我举一个小例子,我身边大部分人无论是本科就考上清华美院还是研究生才考上,基本没事闲暇的时候都在画画。无论是抱着Ipad在画,还是画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这个习惯应该坚持了很多年。我是从3岁就开始学画画的,一直没有中断,直到现在工作,每天也有画画的习惯,不知不觉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样的坚持也可以映射到学习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因为热爱所以不会轻言放弃。

工作后闲暇之余画的

上学时候没事画的

二、自信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的行为,相信自己的想法,很多事全凭自己内心的想法去执行。其实很多清北人都是极其自信甚至自负的,只是在学校学会了谦卑,永远准备着从别人身上学习。所以在做重大选择时,比如择业,不会去疯狂比较和参考其他人的做法而去做决定,因为没有最正确的决定,只有如何把自己的决定变成正确。一般做决定后就不再去花费很多时间去纠结去比较,因为从小到大慢慢培养的自信,所以对自己的每一个选择,都相信是正确的并认真对待尽情享受。

      所以当很多人发现清北毕业的竟然选择去下乡、去当中小学老师、去支教等等,对其表示非常的不理解甚至批判,我只想说,有人择业时可能真的只是找了一份糊口的工作,而有人真的是为了家国情怀并乐在其中。这些人骨子里有一种“笃信”,对未知的事情不会去过分纠结,无条件相信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所以全力以赴。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清华除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外,最让我铭记在心的是开学典礼上校长讲的“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最近看到一位学哲学的博士学长说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一个人的一生到底该如何度过?这个问题如果不想清楚,那一辈子都在和别人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曾这样回答:“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应为虚度年华而后悔,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和大家共勉。

宿舍楼下抓拍

三、会玩

      如果你真的以为考上清北的都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那只能说你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过去。我身边平时聊天时,大家除了学习聊得最多就是“玩儿”,身边就不乏几个游戏大神,无论是学习还是游戏段位都吊打我。晚上在紫荆操场上走走,很多人在操场上弹吉他、唱歌。学校也全方位大力支持我们做暑期实践和寒假实践,当时有个段子不是说杨倩利用暑假实践拿了两块奥运金牌,其实也不完全是段子哈哈!

      我在大一时去了巴基斯坦当了两个月的国际志愿者,当地政府还派了“私人保镖”来保护我,所以我的这个头像近10年都没有换哈哈。大二去了斯里兰卡支教,大三靠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把东南亚想看的海都看了。毕业后去了设计公司工作,我的老板是石榴,比我还小一岁,所以我说我想去外面看看,她也同意了。又自己去欧洲2个月,自己去了意大利翡冷翠看到圣母百花大教堂,看看这个文艺复兴开始的城市,突然又觉得是不是该换一种人生了?又回国考研,当时是以本专业全国初试第一名的成绩上岸。而我只是这个学校的一个小小透明而已,所以如果你以为我们只是一群只会学不会玩的人,我们会不开心的哈哈!“Work hard,play harder!”

微信头像,当地政府给我派的两个保镖

四、专注

      我也是工作后,慢慢才发现自己做事的效率确实还行。再回忆回忆我的舍友们,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专注”。记得当时天天抢图书馆座位,有时比较投入,以致于经常错过饭点,现在工作后,经常是同事提醒我“该吃饭啦!”“该下班啦!”,不是我刻意内卷,只是太专注太想把这件事快速完成。

      所以那些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低的小伙伴,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为什么一到要做事的时候,就会感觉全世界的风吹草动都是诱惑?书上看到过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其实勤奋能决定的只是下限,真正决定人与人差距上限的是,你能否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并全身贯注。

      最后我想说,那些所谓的“学神”,其实都是一名现实世界的普通人。他们只是略微稍早的时候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在该努力学习的时候努力学习了,该玩的时候也通通快快玩了。也从来不是只有天赋异禀聪明努力的鲜衣怒马少年才能考上清北,天资卓越的人可以,天资驽笨的人也可以,你也可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6

第2个回答  2022-06-09

上清华北大的人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但一定是失误最少的。

我有一个同学,她就是清华的,这里举一个她的例子。

学生时代的她一大爱好就是观察别人怎么读书,纵观周围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童鞋(剔除那些偶然人品爆发的),无论贫穷或者富有,创新或者守旧,激进或者保守,用功或者偷懒,淡泊名利或者欲壑难填.......他们都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特点:那就是考试的时候失误很少,几乎不犯低级错误。

为嘛?要考啥都已经在考纲里清楚地写明了,考题再变换多端也得基于考纲而来,而按照考纲编制的教材考生花整整三年的时间翻来覆去,不断地炒冷饭(既无天资又不勤奋的就不在此列了),正常情况下,你觉得还能有他不知道的考点吗?当然没有。一个人学得快、领悟能力好只能让他在开始的时候相对领先于其他同学,但是要在后期卯足劲不被拉下马最重要的要思维严密,少失误。------因为上清华北大,需要拿下高考总分的90%以上的分数。

具体说来成功的应试要依次达到三个结果:

(1)扎实掌握,指考纲和教材而言,这是三年中老师会反复训练你的部分,将那些知识点正面反面、前面侧面反复呈现让你去记住、理解、掌握。非本文重点,但为了行文完整,略述。

(2)思维严密,拿到题目的时候,有一个审题的过程,那就是确定出题人想要考察的模块(树的主干),然后联想模块相应的知识点(树的枝叶),最后定位到最终考察的知识点。

(3)应用灵活,大部分在高考考场上见到的题目是你已经似曾相识的题目(如果你不熟悉,说明你的题海战术还不够彻底 ),一小撮题目以陌生的面目出现,需要你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转换成你熟悉的解题形式。

其中(2)严密的思维是我观察到的所谓清华北大同学的共同特质,系统而全面的思考有助于在应对难题,不会一筹莫展,能够一步步找到思路,在应对易错题的时候,及时发现出题人挖的陷阱,找到思考的盲区。也就是常常被大家称之为粗心犯错而潦草带过的地方。

可惜的是,学生大多缺乏这方面的训练,老师上课的重点还一直停留在(1)扎实掌握的阶段,退一步讲高中老师自己本身就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更何况是教同学呢。

也有很多人会说自己根本没有这个过程,照样可以名列前茅,解题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其实他的大脑真实发生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因为速度快又隐蔽他本人并没有察觉,而这种未经训练的方式谈不上系统和成熟,这样会造成如果第一反应的思路对了,解题就快,如果思维的小火花一直没有出现,解题就会卡壳,成绩也会起伏不定,班上一定会有那种学生,一会儿只考70分,一会儿却能考90分,家长会说孩子没发挥好,实际原因就是缺乏系统的思维过程。

望文生义,就不再一一叙述,值得一提的是(3)常常被忽略,但是对形成系统的思维却极为重要,因为越是没有见过的题目越要回归最基本的定义,这是有助于你应变的秘密法宝。但是反复背诵并非指每天抱着概念颠来倒去的念,而是在一次次做题中加深理解之后才返回来看定义,这个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个定义没有一个字是废的,都是珠玑啊!

当然清华北大绝不意味着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了,漫漫人生路才只走了不到三分之一,之后闯荡江湖的技能就不再是清晰可见,规律明显了。但是一个好大学会比一个差大学在同等条件下给你更强劲的起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6-07
我身边考上清华北大的人基本具有的特质:(1)平均水平以上的智商和学习能力。能够上清北基本的智商水平和学习能力都不低,一部分人是智商本身超群,另一部分人是有自身勤奋加持;(2)有持续激励的自身目标和志向。曾经一个北大学姐(南方人)高中的目标是一路向北,志在北京创下一番事业,有一个目标才能激励人持续去努力奋斗考入名校;(3)渊博学识的积累。他们基本在初高中阶段读过的书比很多普通人一生读的书还多,点点滴滴的积累才能说在七门功课中有如此不俗的表现;(4)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奋斗是人一生需要坚持的事业,考上清北的人和我们普通人拥有的时间没有区别,但是他们完美利用了珍贵的时间。
第4个回答  2019-06-07
我的高中是在著名的高中学习的,所以我们班级里有几个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我感觉他们共同的特质有以下几点,首先他们都很专注,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感觉是心无旁骛的,根本不受外界的事情打扰,其次他们感觉学习是乐趣,不像大多数人感觉学习很无聊,他们一学习就会很兴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