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地下水系统边界

如题所述

一、地下水系统边界类型

华北平原一级地下水系统边界由太行山、燕山分水岭、黄河侧向流入边界和渤海侧向流出边界组成。太行山、燕山分水岭:华北平原西部、北部的太行山、燕山沟谷纵横,基岩裸露,构造裂隙和岩溶裂隙发育,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进而侧向径流补给平原地下水,山地的分水岭形成一级地下水系统的天然边界。黄河侧向补给边界:黄河由武陟县进入华北平原的豫北平原,由台前县进入山东省,西—东—东北向贯穿华北平原南部,黄河水水位高出浅层地下水2~3m,常年补给浅层地下水,构成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的入渗补给边界。渤海侧向流出边界:由于地下水大量开采,水位大幅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循环方式,减少了向渤海的排泄量,在沧州等部分地段出现海水倒灌补给平原地下水的现象;华北平原地下水总的流动趋势仍然是从山前向滨海径向流动,最终通过渤海边界侧向径流入海。

华北平原二级地下水系统,在一级系统的基础上圈定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按海河、黄河、滦河等一级地表水流域内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进行划分,在不同的一级流域范围内圈定各自从山前到滨海的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华北平原二级地下水系统边界,所有一级地下水系统的边界都构成了二级地下水系统边界,此外二级地下水系统最主要的边界类型为三大一级水系之间的地表分水岭。华北平原东部和滨海地区地势平坦,各水系的分水岭很难直接在地貌上反映出来,因此地下水系统边界在山前主要为一级地表流域的分水岭;在中部平原、滨海平原主要为不同一级地表流域所形成的冲洪积扇群之间的洼地和古河道间带黏性土弱透水带。

华北平原三级地下水系统,在二级系统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区分为滦河、潮白河-蓟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古黄河等二级地表水流域(每一个流域基本都涵盖了从山前—中部—滨海的区域水流系统)水文地质特征的差异,划分三级地下水系统。华北平原三级地下水系统边界,所有二级地下水系统的边界都构成了三级地下水系统边界。此外,三级地下水系统最主要的边界类型为二级地表流域的分水岭。由于华北平原东部和滨海地区地势平坦,各水系的分水岭很难直接在地貌上反映出来,三级地下水系统边界在山前主要为二级地表流域的分水岭;在中部平原滨海平原主要为不同二级地表流域所形成的冲洪积扇(扇群)之间的洼地和古河道间带黏性土弱透水带,局部地段由于冲洪积扇的叠置和古河道的穿插,地下水系统的边界以相对透水带为边界。

华北平原四级地下水系统,在三级地下水系统内部,进一步圈定地下水中间流动系统,充分考虑区域地下水流系统中含水介质沉积环境和沉积粒径的差异,以明显的水平分带特征作为四级地下水系统的划分依据。华北平原四级地下水系统边界,所有三级地下水系统的边界都构成了四级地下水系统边界。四级地下水系统最主要的边界类型在河流上游(山区)为河流间的分水岭;在山前平原为冲洪积扇前缘洼地带;在冲积平原为河间洼地集中分布区与第四系海侵主要影响区之间的黏性土弱透水带,这两类边界都垂直区域地下水径流方向,属于流量边界。

华北平原五级地下水系统,在四级地下水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圈定地下水局部流动系统,考虑四级系统内次级地表水系所形成的冲洪积扇和古河道内含水介质结构场、地下水水动力场和补径排条件的差异,进一步划分为次级地下水系统。华北平原五级地下水系统边界主要为冲洪积扇扇间洼地(区分不同冲洪积扇),古河道间带黏性土弱透水带(区分不同古河道)。

华北平原地下水垂向边界。浅层地下水系统上边界,从山前到滨海,主要为不同岩性、不同厚度的包气带,通过降水入渗、灌溉回归、渠系入渗和蒸发蒸腾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浅层地下水系统下边界在山前平原为第Ⅰ、Ⅱ含水岩组底界的黏性土层,在中部、滨海平原为第Ⅰ含水岩组底界的黏性土层,黏性土层由山前到滨海厚度增加,深浅层地下水通过越流进行输入、输出交换。

二、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边界主要特点

1)地下水系统边界基本都为不同级别流域的分水岭,由于华北平原东部和滨海地区水系冲湖积、海积交错,地势平坦,各水系的分水岭很难直接在地貌上反映出来,因此地下水系统边界在山前主要为不同级别地表流域的分水岭;在中部平原滨海平原主要为不同级别地表流域所形成的冲洪积扇(扇群)之间的洼地和古河道间带黏性土弱透水带,局部地段由于冲洪积扇的叠置和古河道的穿插,地下水系统的边界以相对透水带为边界。

2)以区域水流系统划分的边界(二级、三级系统)主要为一级流域、二级流域的分水岭;以中间水流系统划分的边界(四级边界)主要为分水岭和岩相界线,在河流上游(山区)为分水岭;在山前平原为冲洪积扇前缘洼地带;在冲积平原为河间洼地集中分布区与第四系海侵主要影响区之间的黏性土弱透水带,这两类边界都近乎垂直区域地下水径流方向,属于流量边界;以局部水流系统划分的边界(五级)主要为三级水系的冲洪积扇扇间洼地(区分不同冲洪积扇),古河道间带黏性土弱透水带(区分不同古河道)。

3)浅层地下水系统在有明显的垂向边界。上边界,从山前到滨海,主要为不同岩性、不同厚度的包气带;下边界在山前平原为第Ⅰ、Ⅱ含水岩组底界的黏性土层,在中部、滨海平原为第Ⅰ含水岩组底界的黏性土层,黏性土层由山前到滨海厚度增加,有越流输入输出,属于弱透水边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