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有哪三种形式?

如题所述

介绍,是社交中人们互相认识、建立联系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介绍分为自我介绍、介绍他人和别人介绍你三种形式。

1.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直接影响着你在人们心目中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亦称“首因效应”。它在人们心目中一旦形成,便以此定下了对这个人的认识的基调,成为了以后交往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好“首因效应”,为结交朋友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必须高度重视给人第一印象的自我介绍。

最简单的自我介绍则是自报姓名。这是连小孩都能做的事,但是有许多人却做不好。很多人简单地报出自己的姓名:“我姓×,叫××。”就自以为介绍已经完成,然而这样的介绍毫无技巧,也许只过了三五分钟,别人已经把你的姓名忘得一干二净了。要想让别人记住自己的姓名,就得对“姓”和“名”加以解释,你解释得越巧妙,给别人的印象就越深。这不仅反映一个人的水平和性格修养,也体现一个人的口才。有个青年叫聂品,他是这样自报“家门”的:“我叫聂品,三只耳朵,三张口,就是没有三个头……”这样一说,“聂品”两个字就深深地印在别人的脑海里。

介绍中,如果姓名的字比较难认、难写或容易让人误解时,可将姓名所用的字描述一下,比如:“弓长张”、“耳东陈”、“双口吕”、“木子李”、“孔子的孔”、“路程的程”、“言午许”、“道德的德”、“展览的展”等。

如果自己的职务、身份比较重要,如果没有工作需要,不宜详细介绍。比如:你是局长,可以说:“在××局工作”;你是某大学副教授,可以说:“我是××大学教师”,等等。这样说显得比较谦虚,如果照直说就有自吹与傲慢之嫌了。

以下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自我介绍的方法:

(1)简略式。比如:“我是朱小平,请多指教”。

这种介绍过于简单,对方在听了你的介绍后,除了名字以外其他一无所知,很难把话题继续下去,做进一步的交谈。

(2)详尽式。比如:“我是艾嘉公司业务部经理朱小平,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毕业生,著名的经济学家×××教授是我的老师,我和××集团的总裁关系非同一般”。

这种介绍方式显得有些啰嗦,且有自吹自擂之嫌,容易引起对方反感,而不愿意与你做更深入的交谈。

(3)简明式。比如:“我是艾嘉公司业务部经理朱小平,请多多指教”。

这种介绍方式既简洁,又适当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容易使对方找到接下去交谈的话题。

2.介绍他人

为他人做介绍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般说来,要先介绍客人再介绍主人,先介绍年长的、身份高的再介绍年轻的、身份低的,先介绍女的再介绍男的。在年龄差别不大的同性之间,向已婚的引见未婚的;向一对夫妇引见别人时,先向女性引见男性。介绍时要伸开手掌示意,不要用手指指着人说话。在人较多的场合,作为被介绍的双方,也可以主动地做自我介绍,以减少介绍人的麻烦;如有后来者,可先介绍后来的,然后逐一介绍在场的人,也可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人,不必把所有的客人都逐一介绍完。

为他人做介绍时,除了介绍彼此的姓名、工作单位外,还要为双方找一些共同的话题。如介绍一下双方的共同爱好、相似经历、共同兴趣以及各自的特长,并分别给予一定的评价,让他们相互产生好感,为他们能进一步交流打下基础。

介绍他人往往只用三言两语就要画出一个人的轮廓,且要尽量避免拐弯抹角、故弄玄虚。如“这位是我的朋友老刘,搞建筑设计的”。“这是××同志,很会讲笑话,同他交谈你会感到快乐。”也可采用征询别人意愿的方式向人做介绍,如“王×,我可以介绍李××同你认识吗?”这样既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使自己的话亲切感人。

3.别人介绍你

如果有人将你介绍给别人时,你作为被介绍人,应站在另一被介绍人的对面,等介绍完后,应握一下对方的手,并说“您好”、“认识您很高兴”、“久仰久仰”等。也可递上自己的名片,说声“请多关照”、“请多指教”等。

随着对名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以名片代口头介绍,既显得慎重,又免却对方劳思费神地去记自己的姓名、住址、职业、电话号码等麻烦,可谓一举多得。在使用名片时要注意的是:

(1)要把自己的名片放在易于拿出的地方,以免在需要时手忙脚乱。

(2)出示名片时,目光要正视对方,并用双手递上,要说“请多关照”一类的寒暄语。

(3)出示名片时要适时。通常有两种机会适于出示名片:一是谈话比较融洽,对方愿意与你建立联系时;二是双方交谈时没有给对方留详细的联系方式,双方握手告别时。

(4)接到对方名片,要认真看一下,再郑重地放进口袋。切不可接过名片看也不看就随意扔在桌上,那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如自己没带名片,要向对方说明情况,并主动做自我介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