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建筑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道教的建筑称宫、观、洞、庙等。唐以前的道教建筑几乎无存,但早期的道教建筑,基本格局还可以在文献资料上得到,我们可以看看《要修科仪戒律钞》:“太真科曰:立天师治,地方八十一步,法九九之数,唯升阳之气,治正中央名崇虚堂,一区七架六间十二丈,起堂屋上当中央二间上作一层崇玄台。当中央安大香炉,高五尺,恒焚香。开东西南三户,户边安窗。两头马道,厦南户下飞格上朝礼。天师子孙上八大治,山居清苦济世道士可登台朝礼,其余职大小中外祭酒,并在大堂下遥朝礼。崇虚台北五丈起崇仙台,七间十四丈七架,东为阳仙房,西为阴仙房。玄台之南,去台十二丈,近南门起五间三架门室。门室东门南部宣威祭酒舍,门室西间典司察气祭酒舍,其余小舍,不能具书,二十四治各各如此。”据段玉明《中国寺庙文化》认为,从建筑布局上看,其主要建筑是摆在南北中轴线上,东西两侧为马道,崇玄台与崇虚堂是整个治的中心与“朝礼”中心。至南北朝,随着道教宫、观的兴建,由民间向官修转化,宫观规模逐步扩大,殿堂楼阁显著增多,其平面布局也向更繁杂的方向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