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销量又要跌?丰田大众都被逼着出这些绝招了

如题所述

2019年全球汽车市场的低迷态势,让许多车企苦不堪言,而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下滑的趋势还将持续下去,预计将下降1%至7890万辆。那么面对前景依旧不明朗的2020年,各大车企都憋了什么“大招”来应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众汽车:全面推进电气化布局

2019年已经过去,大众汽车也已经在积极规划2020年的计划。根据大众汽车最近宣布的转型战略进展,2020年将推出34款新车型。其中包括12款SUV车型和8款新能源车型,大众旨在这些新车型助力下,在2020年实现4%到5%的营业利润。到2024年,大众还将在未来技术上投资190亿欧元,其中110亿欧元将用于电动汽车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大众集团的规划,预计在未来几年,其针对新能源汽车产品领域的投资将超过燃油汽车。这一投资计划还将助力大众集团实现包括优化产品组合、开发新型移动出行方案,以及推动智慧城市项目和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在内的目标。

此外,大众汽车集团还修改了未来十年的产品投放计划和销量计划。计划到2029年大众将推出75款纯电动车型以及60款混合动力车型。可以说,对于电动化的发展和未来出行方面的布局,大众已做好了十足的准备。

丰田汽车:连续7年定千万销量计划

尽管车市低迷,但2019年丰田汽车在全球市场的表现依然不错。日前,丰田汽车发布公告称,预计丰田集团(包括丰田、大发、日野)2019年全球销量为1,072万辆,同比增长1%。此外,丰田集团2020年的全球销售目标为1,077万辆,基本和2019年的预计销量持平,这将是丰田集团连续七年超过1000万的销量计划。

在2020年销量计划制定的同时,丰田在电动化方面也加快了步伐。丰田计划将在2020年把雷克萨斯的首款电动车型“UX300e”,率先投放于中国市场,2020年夏季将在欧洲、2021年上半年将在日本上市。而2025年丰田计划推出纯电动车型要达到10款以上,并且在全球电动化车型年销量达到550万辆。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丰田再次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力度。为了“扩大战果”,丰田汽车将分别扩大广汽丰田的广州工厂以及一汽丰田的成都工厂产能,届时丰田在华总产能将达到每年200万辆。

雷诺-日产-三菱:专注技术研发

作为全球第三大车企,雷诺-日产-三菱之间的关系自2018年11月份“戈恩事件”爆发之后,就降至了冰点。不过,随着日产、雷诺相继更换CEO,双方之间的关系得到缓和,联盟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开始正常化。

早前,日产、雷诺和三菱已达成协议,将成立一家专注于先进汽车技术研发的新合资公司,以加强联盟关系。而该公司在2020年或将研发一个联盟共用的电动车平台,此举旨在提升该联盟在汽车行业中的竞争力。据悉,该平台将作为许多中型车的基础,并且该公司计划从2020年到2025年内,使用该平台生产电动汽车约200万辆,其中主要的车型为SUV。

根据“联盟2022”中期事业计划,到2022年,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将推出12款全新的零排放电动车、40款搭载不同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车型,以及在全球范围内超过90%的联盟车型具备智能互联功能。该计划还包括承诺运营一项机器人网约车出行服务。

其实,最近一段时间,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之间的合作内容逐渐增多,但鉴于此前戈恩事件的影响,雷诺、日产及三菱要想按计划实现目标仍是个不小的挑战。

PSA与FCA:将于2021年完成合并

早在2019年12月18日,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发布官方消息称,其与标致汽车公司签署了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合并协议,规定双方业务以50:50的比例合并,以实现彼此业务的全面合并。公告中显示,合并后的公司年销量将达到870万辆,这也使其成为仅次于大众集团、丰田汽车和雷诺-日产联盟之后排名第四的汽车制造商。另外,双方的合并预计在未来12-15个月内完成。

在完成合并前,PSA与FCA也都各自发布了未来的产品规划。PSA计划到2021年初推出15款电气化车型,包括8款PHEV车型和7款EV车型,第一个便是标致旗下的508车型。到2025年,PSA将实现全车系100%电气化。FCA则计划推出1款纯电,3款插混车型,3款12V微混车型,并通过推出小排量燃油车来达到排放法规的标准。

目前来看,无论是FCA还是PSA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均比较乏力,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步入寒冬,PSA和FCA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持续下跌,在中国市场“弱弱联合”的新联盟或许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很小。未来如果两者没有拿出足够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那么这一“联合”或许无法迅速地让其在中国市场恢复“元气”。

总结

2020年各个品牌对自家车型的销量都抱着一定的“增长”预期,“电动化”也被各大车企提上了日程。可以说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届时新能源汽车市场必将步入了一个新的局面。而各大车企们要在变局中求增长,相信无论是渠道、营销、生产等等方面都会面临不小的压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