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哪儿?

如题所述

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应该在长安。唐代“杏花村”,现在叫双竹村,属于长安韦曲街办。过去这个村还叫过“杏花坪”“御史庄”“双竹庄”和“坡底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晚唐诗人杜牧创作的七言绝句《清明》,以其清新流畅的语言、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优美含蓄的意境,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因此,人们对“杏花村”的属地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山西临汾、安徽贵池、江苏徐州和南京、湖北麻城等地均自称杏花村在他们那里。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文化界、学术界也就“杏花村”的属地进行了讨论。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山西说”,这种说法流传甚广,山西杏花村汾酒公司还对“杏花村”进行了商标注册;二是“安徽贵池”说,依据是杜牧的贵池任职经历和《清明》的诗意,央视主持人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节目也曾确认杏花村在安徽贵池;第三说法则认为杏花村是泛指,根本就不是真实的村庄名。其实,人们在研究“杏花村”的属地时,遗忘了一个不该忽视的地方,那就是杜牧的出生地长安。

杜牧和长安樊川的关系

杜牧(公元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二年(828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最终官至中书舍人,终老故地樊川。

杜牧出生在唐长安一个显赫的官僚家庭,祖父杜佑为三朝元老,官至宰相,对于自己的出生地,杜牧在一首诗中这样描述:“旧地开朱门,长安城中央。”杜佑的府邸位于朱雀门外东边往南的第三坊安仁坊,在唐代这条大街两边居住的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员。

杜牧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是在长安城度过的,直至25岁中进士进入官场,之后宦海沉浮,前后四次任职于长安。晚年回到长安后,杜牧用多年的积蓄修建了位于长安朱坡的别墅。最后,杜牧终老长安,入葬于现在长安引镇司马村的杜氏祖坟。

杜牧祖居地就在长安朱坡村,杜枚的多首诗都提到或者描述过这个地方。朱坡地处樊川,樊川又名后宽川,是当时城南风景最秀丽的地方。杜牧的祖父杜佑曾任淮南节度使15年,回到故乡樊川后,难忘做官时的江南瓜洲古镇,遂把杜家种瓜的地方命名为“瓜洲村”。传说杜牧年轻的时候也在这里种过瓜,瓜洲村北不远就是樊川八大寺之一的牛头寺,杜牧年轻的时候在寺西念书。

牛头寺的西边,有个村叫“杏花村”。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与友人别》曰:“半醉别都门,含凄上古原。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在唐代,出了长安城南门明德门不远就是少陵原,少陵原有个村子叫杏花村,杜牧晚年与诗人温庭筠有过交往。研究与杜牧有关的地名,这是出现最早的“杏花村”,比山西临汾、安徽贵池当地记载的“杏花村”都要早。

北宋时期,政府官员张礼有一卷专著叫《游城南记》,这是研究唐长安城南郊地区地理遗址的重要文献,时间是北宋哲宗元年(1086年),距离唐朝灭亡不到200年。《游城南记》载:“龙堂在牛头寺之西,寺故有龙泉塔院,此堂即其地也。泉北有塔,俗称龙堂坡也,甚平衍,中多植杏,谓之杏花坪,见杜诩《胜游录》。”查遍古长安周边村庄,叫“杏花村”或“杏花坪”的,只此一家。由此可以断定,温庭筠诗中描述的“杏花村”和200年后张礼记载的“杏花坪”,是一个地方。而且,这个地方离杜枚的居所特别近。

唐长安清明前后的天气

杜牧居住的地方位于唐代长安的樊川故地。樊川位于唐代长安城的南郊,东南起自江村,西北至塔坡,为一东西长约 15公里的带状盆地。这里南望终南山,北倚少陵原,清澈的潏河水横贯其间。隋唐时期又引清明渠从少陵原下通过,河渠纵横,植被茂密,山清水秀,桃红柳绿。自古八水绕长安,秦岭北坡山林茂密,八水多发源于此,且水势较大,再加上昆明池、影娥池、灵池和太液池等10处天然湖泊,良好的自然环境给唐长安降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酒家”是《清明》诗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的另一个必备条件。

唐代,少陵原畔的泉水特别多。“下杜乡故园,泉声绕舍啼”(杜牧《朱坡》),史载,杜牧郊居的园中有千回百折的九曲池。在牛头寺西,还有一条天然的沟堑“祁姓沟”(《新唐书》:杜氏出于祁姓),沟道很深,多泉眼,一年四季水流不断,一直汇入坡底下的清明渠里,形成一个不小的池沼(勋荫陂)。这里不仅泉眼众多,水质也特别好,以牛头寺旁的“九龙潭”最为出名。唐武则天曾到过这里,她有一首诗为证:“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水质好,水量大,千年不绝。1900年,慈禧太后逃亡至西安,一行人饮用的就是九龙潭的水。直到现在,这里还不断有泉水涌出。

好水产好酒。在唐代,都城长安就是全国酒业的中心,酒的酿造水平高、产销两旺。刘禹锡“劝君多饮长安酒,南陌东城占取春”,说明长安酒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另外,从刘禹锡的《百花行》:“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戴叔伦的“客来应是酒频赊”;岑参的“爱客多酒债”“取酒虾蟆陵下,家家守岁传卮”都可以看出,长安酿酒、卖酒的地方特别多。

樊川酿酒有传承,康有为来西安时曾写下了“朝吟杜曲酒,夕观樊川月”的诗。时至今日,“长安酒厂”的水就取自少陵原,它是古代长安樊川酒业的一个缩影。

不可忽略的要素

原诗中,有一些不可忽略的要素。一、少陵原自古沟壑纵横、绿草丰茂,原坡地不适宜种庄稼,特别适合放牧,现在这一带仍有人在放牛、养羊;二、原坡地视线受限,加上古柏森森,转一道弯就是一景,牧童站在放牧的地方,前方视线受限,所以不能直指,需要“遥”指,这符合当地的地貌特征;三、杜家祖坟在杜牧住所东北方向的引镇司马村,《清明》诗中的情景,应该是清明时节,杜牧上完坟回来的路上看到的(杏花村在西)。四、杜牧对当地的地形很熟悉,知道杏花村里有酒。牧童指一下,他就知道牧童指的是杏花村。

综上所述,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应该在长安。唐代“杏花村”,现在叫双竹村,属于长安韦曲街办。过去这个村还叫过“杏花坪”“御史庄”“双竹庄”和“坡底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山西汾阳县的杏花村才是杜牧的杏花村。当年就是杜牧想喝酒了,想要去找一个好找地方去喝酒,结果就找到了这个杏花村。现在这个杏花村真的是非常的有名,就是因为杜牧这首诗。



小时候在小学中学到了这个课文,虽然自己从来没有喝过酒,但是感觉这首诗是一首好诗,念起来朗朗上口。不知道里面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只要是自己喜欢就非常的好,平时的时候就是喜欢念一下装一下逼,尤其是到家中长辈要喝酒的时候,自己就念了这一首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当然是被家中的长辈嘲笑了一下。这个小屁孩还在自己面前装打算,真的是年轻人啊,实在是太搞笑了。说实话,当时我也想去喝酒,这个酒刚好就是人们所说的杏花酒。我就眼巴巴的看着长辈们在家里喝着酒,就坐在旁边看着他们一口又一口的,后来他们发现我眼馋。





我心里暗想,机会来了,我一定要尝尝这个著名的酒。虽然家里人不让我喝这个酒,但是那一天非常高兴,你是让我拿筷子沾了几下,让我尝一下味道,不然总是这样眼巴巴的也不好看。可是我尝了以后,却发现味道不怎么好,喉咙都辣的要死。赶紧吃了几口青菜,喝了几口冰水才好了些,头都有点晕就赶紧去睡觉了,以后再也不敢喝这样的酒了。




但是我家里人说,这酒还是蛮好的,就是有点不怎么正宗,要真的去吃好的酒的话,就应该去杏花村走一走。等有时间出去旅游一下,上那里去买几瓶酒,回来让大家一起尝一尝。但是我一直都在摇头,我才不想吃这样的酒呢!

第2个回答  2021-06-0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朝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在千百年来流传不衰的同时,也留给后人一个深深的疑问,诗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现有争议的关于“杏花村”归属地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山西汾阳、安徽贵池、以及江苏丰县)。
翻遍历史学家缪钺编著的《杜牧年谱》,都没有找到杜牧到过山西的足迹。杜牧在池州待了两年,作为地方最高长官,还不至于冒雨跑到荒郊野外找酒喝。如果此诗作于杜牧从湖北黄州转任安徽池州的路上,即会昌四年的九月份,则在时间上与“清明时节”不符。杜牧曾三次经过江苏丰县,但丰县一带自古以来只有一个“张杏村”,且向来不产酒。
三处呼声较高的“杏花村”,都因证据不足纷纷落榜。那么,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到底是实是虚?在翻阅唐诗宋词过程中,似乎找到了答案。“杏花村”是唐宋诗词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字眼。如唐诗中有“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宋词中有“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等等。其中的“杏花村”,均泛指杏花盛开的村庄。
类似于“杏花村”的白描手法,比较常见的还有“黄叶村”、“绿杨村”、“菊花村”、“苇花村”、“夕阳村”等等。细细品味,这些村名的意境并不比“杏花村”差,但因杜牧名气太大,且诗中有“酒”字,所以关于“杏花村”商标、归属地的问题才会引起激烈争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5-2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朝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在千百年来流传不衰的同时,也留给后人一个深深的疑问,诗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现有争议的关于“杏花村”归属地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山西汾阳、安徽贵池、以及江苏丰县)。
翻遍历史学家缪钺编著的《杜牧年谱》,都没有找到杜牧到过山西的足迹。杜牧在池州待了两年,作为地方最高长官,还不至于冒雨跑到荒郊野外找酒喝。如果此诗作于杜牧从湖北黄州转任安徽池州的路上,即会昌四年的九月份,则在时间上与“清明时节”不符。杜牧曾三次经过江苏丰县,但丰县一带自古以来只有一个“张杏村”,且向来不产酒。
三处呼声较高的“杏花村”,都因证据不足纷纷落榜。那么,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到底是实是虚?在翻阅唐诗宋词过程中,似乎找到了答案。“杏花村”是唐宋诗词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字眼。如唐诗中有“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宋词中有“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等等。其中的“杏花村”,均泛指杏花盛开的村庄。
类似于“杏花村”的白描手法,比较常见的还有“黄叶村”、“绿杨村”、“菊花村”、“苇花村”、“夕阳村”等等。细细品味,这些村名的意境并不比“杏花村”差,但因杜牧名气太大,且诗中有“酒”字,所以关于“杏花村”商标、归属地的问题才会引起激烈争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5-25
山西汾阳县的杏花村才是杜牧的杏花村。当年就是杜牧想喝酒了,想要去找一个好找地方去喝酒,结果就找到了这个杏花村。现在这个杏花村真的是非常的有名,就是因为杜牧这首诗。
小时候在小学中学到了这个课文,虽然自己从来没有喝过酒,但是感觉这首诗是一首好诗,念起来朗朗上口。不知道里面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只要是自己喜欢就非常的好,平时的时候就是喜欢念一下装一下逼,尤其是到家中长辈要喝酒的时候,自己就念了这一首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当然是被家中的长辈嘲笑了一下。这个小屁孩还在自己面前装打算,真的是年轻人啊,实在是太搞笑了。说实话,当时我也想去喝酒,这个酒刚好就是人们所说的杏花酒。我就眼巴巴的看着长辈们在家里喝着酒,就坐在旁边看着他们一口又一口的,后来他们发现我眼馋。
我心里暗想,机会来了,我一定要尝尝这个著名的酒。虽然家里人不让我喝这个酒,但是那一天非常高兴,你是让我拿筷子沾了几下,让我尝一下味道,不然总是这样眼巴巴的也不好看。可是我尝了以后,却发现味道不怎么好,喉咙都辣的要死。赶紧吃了几口青菜,喝了几口冰水才好了些,头都有点晕就赶紧去睡觉了,以后再也不敢喝这样的酒了。
但是我家里人说,这酒还是蛮好的,就是有点不怎么正宗,要真的去吃好的酒的话,就应该去杏花村走一走。等有时间出去旅游一下,上那里去买几瓶酒,回来让大家一起尝一尝。但是我一直都在摇头,我才不想吃这样的酒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