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在医药上的作用

如题所述

乌梅
别名~梅实、熏梅、桔梅肉、梅、春梅
归肝;脾;肺;肾;胃;大肠经
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生津;安蛔
主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
禁忌有实邪者忌服,胃酸过多者慎服。
味酸;性平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煅研干撒或调敷。
~乌梅丸(《伤寒论》),温脏安蛔,主治蛔厥证,心烦呕吐,时发时止,食入吐蛔,手足厥冷,腹痛,久痢,久泻等证。
~理中安蛔汤(《万病回春》),温中安蛔,治中阳不振,脾胃虚寒,便溏尿清,腹痛肠鸣,四肢不温,舌苔薄白,脉虚缓,蛔虫从口中吐出,或由大便排出。
~一服散(《世医得效方》),敛肺化痰止咳,主治肺虚久咳。
~玉泉丸(《沈氏尊生书》),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主治虚热烦咳,多饮,多尿,烦躁失眠等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10
  乌梅是一味具有收敛固涩功效的中药。其性平味酸涩,常用量为去核3~10克。其功用归纳起来有“五止”。
  止渴
  乌梅的酸味可刺激唾液分泌,生津止渴。常用来治疗口渴多饮的消渴(如糖尿病)以及热病口渴、咽干等。夏天可用乌梅煎汤作饮品,能去暑解渴。
  止咳
  乌梅酸涩收敛,能敛肺止咳而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症,常配半夏、杏仁等。但对实证要慎用。
  止泻
  乌梅能涩肠止泻痢,可用于脾虚久泻、久痢或大肠滑泻不止甚至脱肛不收。近年有人用《伤寒论》中的乌梅丸作基本方加减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止痛
  一能安蛔止腹痛。蛔虫得酸则伏,用乌梅配细辛、川椒、黄连、附子等可治疗胆道或肠道蛔虫引发的腹痛、呕吐甚至四肢厥冷。二能活血止瘀痛。乌梅可软化骨刺,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而疗足跟痛。取乌梅200克,加水2000毫升煎40分钟,过滤去渣,加食醋200毫升,待药液温度适宜时,浸泡足跟,每晚1次,每次1小时左右(药液可重复加热使用)。

  止血
  乌梅炒炭可疗便血、崩漏属虚证者。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重用炒乌梅至30克配人参、茯苓、木瓜、赤石脂、禹余粮等煎服;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血尿、蛋白尿经久不消者,在辨证方中加入乌梅炭、蝉蜕各6~10克功效显著,这与实验证明乌梅可助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增强肾小管重吸收精微物质的能力
第2个回答  2014-01-11
【性味】:味酸;性平。
①《本经》:味酸,平。 ②《别录》: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④《医学启源》:气寒,味酸。

【归经】:入肝、脾、肺、大肠经。
①王好古:入脾、肺二经血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肝。 ④《药品化义》:入肺、胃、大肠三经。

【入药部分】:为蔷薇科植物梅近成熟果实经熏焙加工而成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煅研干撒或调敷。

【注意事项】:
有实邪者忌服。 ①孟诜:多食损齿, ②《日华子本草》:多啖伤骨,蚀脾胃,令人发热。 ③《本草经疏》:不宜多食,齿痛及病当发散者咸忌之。 ④《药品化义》:咳嗽初起,气实喘促,胸膈痞闷,恐酸以束邪气,戒之。 ⑤《得配本草》:疟痢初起者禁用。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生津;安蛔。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①《本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 ②《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脉,去痹。 ③陶弘景:伤寒烦热,水渍饮汁。 ④孟诜:大便不通,气奔欲死,以乌梅十颗,置汤中,须臾挼去核,杵为丸如枣大,纳下部,少时即通。擘破水渍,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乱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疟方多用之。 ⑤《本草拾遗》:去痰,主疟瘴,止渴调中,除冷热痢,止吐逆。 ⑥《日华子本草》:除劳,治骨蒸,去烦闷,涩肠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又入建茶、干姜为丸,止休息痢。 ⑦《本草图经》:主伤寒烦热及霍乱躁(’躁’一作’燥’)渴,虚劳瘦羸,产妇气痢等方中多用之。 ⑧《用药心法》:收肺气。 ⑨《纲目》:敛肺涩肠,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 ⑩《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诸血证,自汗,口燥咽干。

【附方】:
①治久咳不已:乌梅肉(微炒)、罂粟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纲目》) ②治久痢不止,肠垢已出:乌梅肉二十个,水一盏,煎六分,食前,分二服。(《肘后方》) ③治天行下痢不能食者:黄连一升,乌梅二十枚(炙燥)。并得捣末,蜡如棋子大,蜜一升,合于微火上,令可丸,丸如梧子大。一服二丸,日三。(《补缺肘后方》,即《圣惠方》乌梅丸) ④治痢兼渴:麦门冬三两(去心),乌梅二大枚。上二味,以水一大升煮取强半,绞去滓,待冷,细细咽之,即定,仍含之。(孟诜(必效方》) ⑤治便痢脓血:乌梅一两,去核,烧过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圣济总录》) ⑥治大便下血不止:乌梅三两(烧存性),为末,用好醋打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济生方》) ⑦治小便尿血:乌梅烧存性,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下。(《纲目》) ⑧治妇人血崩:乌梅烧灰,为末,以乌梅汤调下。(《妇人良方》) ⑨治消渴,止烦闷:乌梅肉二两(微炒),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入豉二百粒,煎至半盏,去滓,临卧时服。(《简要济众方》) ⑩治伤寒四、五日,头痛壮热,胸中烦痛:乌梅十四个,辣五合。水一升,煎取一半服,吐之。(《梅师集验方》) ⑾治伤寒蛔厥及久痢: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伤寒论》乌梅丸) ⑿治蛔虫上行口鼻:乌梅肉噙之,或煎汤饮自下。(《日用本草》) ⒀治伤寒下部生匿疮:乌梅肉二两,炒令燥,捣细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石榴根皮汤下十丸。(《圣惠方》) ⒁治劳疟劣弱者:乌梅十四枚,豆豉二合,桃、柳枝各一虎口握,甘草三寸长,生姜一块。以童子小便二升,煎七合,温服。(《本草图经》) ⒂治一切疮肉出:乌梅烧为灰,杵末敷上,恶肉立尽。(《刘涓子鬼遗方》) ⒃治咽喉肿痛:乌梅一两,双花二两,雄黄四钱。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一钱。一次一丸,含化徐徐咽下,日三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⒄治化脓性指头炎:乌梅肉加适量的食醋研烂,或用乌梅二份,凡士林一份,制成乌梅软膏外敷,每日上药一次。此方对脉管炎所引起的指(趾)头溃疡也有效。(《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⒅治小儿头疮,积年不差:乌梅肉,烧灰细研,以生油调涂之。(《圣惠方》) ⒆治久咳肺虚证。久咳不已,咳甚则气喘自汗,痰少而粘,脉虚数:人参、款冬花、桑白皮、桔梗、五味子、阿胶、乌梅各10g,贝母、罂粟壳各15g。上为末,每服三钱,白汤点服,咳住止后服。方中乌梅酸涩收敛肺气,加强敛肺止咳之效,为臣药。(《卫生宝鉴》九仙散) ⒇治回厥证,腹痛时作,心烦呕吐,时发时止,手足厥冷。亦治久痢久泻:乌梅30g,细辛3g,干姜9g,黄连6g,当归6g,附子6g,蜀椒6g,桂枝6g,人参6g,黄柏6g。苦酒渍乌梅一宿,、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合药,与米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服十丸,日三服。禁食生冷滑物,臭食等。方中乌梅安蛔,使蛔静而痛止,为君药。(《伤寒论》乌梅丸) (21)治虫积腹痛。不思饮食,食则吐蛔,或者烦躁,厥逆,且有面赤,口燥,舌红,脉数身热等症:胡黄连3g,川椒2g,白雷丸9g,乌梅肉5g,生川柏2g,尖槟榔10g.水煎,一剂煎三次,早晨空腹服两次,下午空腹服一次。方中乌梅安蛔。(《通俗伤寒论》连梅安蛔汤)
第3个回答  2014-01-11
主治

【性味】酸、涩,平。
【归经】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
功效

保护肠胃
乌梅有消毒的功能,也防止食物在肠胃里腐化。
乌梅组图
乌梅组图(5张)
消除便秘
乌梅里的苹果酸把适量的水分导引到大肠,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
增进食欲
长期性的无食欲是身体里的一些器官操作得不好,胃及大肠的功能不好,生病后食欲也差了。若要康复得快,需要吃东西,能帮助恢复食欲的就是每天吃一个乌梅。
防老化
若要真正的享受长寿,就不应该受老化病的折磨。吃乌梅会刺激腮腺荷尔蒙的分泌,而这种荷尔蒙能预防老化。所以从今天开始就每天吃一个乌梅吧。
清血
现代人喜欢吃的食物不外是精制食品如精白谷类、精白面包、精白面条、精白糖、化学调味料及动物性食物。吃了这些食物会致使血液里的毒素剧增,日子久了,血液循环恶化而产生酸素。每天吃一个乌梅可帮助清扫血液,使血液流动量正常化,排除过量的酸素。
孕妇止吐
很多孕妇想要吃酸味的食物而不碰油腻食物及甜食,这是一个自然的反应。妇女怀孕时,血液偏酸了,胃及肝脏功能及能量也减少了。当身体偏酸时,钙质会流失,所以有些孕妇的牙齿会变的松的,更有一些孕妇的情绪会上下波动不已,建议孕妇每日吃一个乌梅来调和。
解酒功能
乌梅对治口臭及宿醉的效果也很好,在兴高采烈欢庆佳节时,难免会喝多几杯,睡醒时头痛欲裂时,可尝试喝一杯乌梅番茶。做法是这样的:用一个乌梅,泡在一杯温水里约5分钟,然后加入一茶匙番茶叶,慢慢地喝完。
增加能量
当血液净化时,新陈代谢就增强,身体自然会恢复能量。乌梅里的柠檬酸酸帮助吸收维他命及酵素,还有能预防疾病及消除疲劳。[3]
第4个回答  2014-01-10
生津止咳润肺止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