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内涵如下:
1、强化对化学学科本质和学科价值的认识
化学是什么?化学研究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颇具争议。从不同时期著名化学家文献中对化学的定义,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的本质。通过对这些定义的梳理,发现其共同点都指向“化学研究物质及其反应”(变化或转化);
大多数定义涉及到“在原子、分子水平”(或分子水平)、研究“组成和结构”“性质和应用”;部分定义明确提出“物质制备”“创造物质”“创造分子”等观点。
2、重视化学课程对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影响
在学科层面如何真正实现全面育人的目的,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价值?这需要立足化学课程的学习,梳理与化学学科密切关联的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在这些关键能力上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中学化学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3、突出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与实践”
从上世纪70年代起,“科学探究”逐渐成为国际科学教育占优势地位的一种理论。1995年颁布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将其纳入科学教育的目标中,在中小学科学课程中进行实施,各国的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先后纳入“科学探究”,强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一般过程。
4、关注通过化学课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早在1978年,“十年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就明确提出“要根据中学化学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特别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