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机器人十二、机器人发展历程

如题所述

机器人技术始于二战后,人力短缺促使汽车工业、机械制造业等领域的迫切需求。机器人技术主要基于两大目的:一是替代人类从事有毒、有害、高温或危险的劳动,减轻人类的劳动强度;二是胜任高强度、高速度、高复杂性、高重复单调性工作,人类难以适应的环境。机器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的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到如今的情感理解型机器人。



第一代机器人是示教再现型机器人。1947年,美国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遥控机器人,用于搬运和处理核燃料。1962年,美国研制成功PUMA通用示教再现型机器人,能够通过一个计算机控制多自由度机械,存储并重现人示教的动作。这种机器人主要用于重复性高、精度要求高的工作,如汽车点焊过程。



第二代机器人引入了感觉型功能。20世纪70年代后期,研究发展了能够感知外部环境、操作力、工件形状、大小、颜色等信息的机器人,增强了机器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各国提出情感计算、感性工学、人工情感等理论,推动了第三代机器人——情感识别与表达型机器人的发展。这种机器人能够模拟人的情感表达,识别基本情感模式,但在内在情感逻辑系统和情感思维方面仍有限。



第四代机器人——情感理解型机器人,经过长期研究,基于仇德辉创立的“统一价值论”和“数理情感学”理论。这些理论揭示了情感的本质、目的与数学描述,解决了情感机器人的核心理论问题,为情感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从第一代到第四代机器人,技术不断进步,功能日益完善。未来,情感理解型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优势,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变革和进步。


扩展资料

情感机器人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赋予计算机或机器人以人类式的情感,使之具有表达、识别和理解喜乐哀怒,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情感的能力,是许多科学家的梦想,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发展相比,人工情感技术所取得的进展却是微乎其微,情感始终是横跨在人脑与电脑之间一条无法愈越的鸿沟。很长时间内,情感机器人只能是科幻小说中的重要素材,很少纳入科学家们的研究课题之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