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曾实行过一国两制?

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曾实行过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这一伟大的战略思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的问题,并为解决国际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一种成功的范例。然而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这种思想,并得到了成功运用。大体是经历了唐、宋、辽、金、元明几个朝代,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这几个朝代的“一国两制”。

1、唐朝的“一国两制”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强大的封建王朝。那时,它的疆域“东及海,西至焉耆,南及林州南境,北及薛延陀界,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亿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在这样一个辽阔的范围里,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不但文化先进,而且是立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社会制度必然成为这个国家的统治制度。然而,在这个辽阔的地域范围内,还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如突厥、回纥、党项、吐蕃、龟兹、于阗、西域十六国等,这些少数民族,当时基本上处于奴隶制时期,相对比汉族地区落后。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民族大家庭,唐王朝特别是唐太宗没有简单地在全国采用单一的封建郡县制,没有在所有地区有朝廷来派遣命官,也没有在全国实行统一的赋税制度,而是有所区别:

在汉族地区,唐王朝实行封建郡县制,建置了328个州府,1573个县,这些州县官均由中央朝廷派。遣;赋役之法则是“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 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 “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月三尺。”

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则允许他们保留原有的奴隶制,允许他们在本地区或本民族内部有自主权,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羁縻府州制度。在这些地区,行政建署名义上虽然相同,但与内地的府州在实质上有很大的不同,这些羁縻府州的建署大多以各少数民族的部落为单位,不同于内地的以地理为划分,他们的府州官不但非朝廷所派遣,多由其首领担任,而且是世袭制;所谓“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是说这些地区一般不征收赋税,他们只是定期向朝廷贡纳一定的财物,财物的品种和数量并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定。并且这些羁縻府州的数目很是不少。《旧唐书》说“迨八百焉”,《新唐书》则明确为“八百五十六”。

这样,唐政府于内地三百二十八州府实行封建制,于周边八百五十六羁縻府州仍允许保留其奴隶社会制度。这就构成了唐朝的“一国两制”。

2、宋朝的“一国两制”

宋朝也是以汉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一个封建王朝,它基本上沿袭了唐朝的羁縻府州制度,只是在疆域上远不如唐王朝那样辽阔,因此羁縻府州也就没有唐朝那样众多。宋代的羁縻府州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总数三百零三府,与唐八百五十六相距甚远。

宋朝的羁縻府州的长官,仍和唐代一样,是用当地部落的首领充当,不过名称改为土知州,土知县,土知峒等。一般则统称为“土官”。这些土官虽然世代承袭,但他们的承袭必须得到宋朝政府的认可。他们必须定期向宋王朝纳贡,或三年一贡,或五年一贡。而在其部落内部,则仍然维持其原有的奴隶制。

宋代,不但羁縻府州的总数不多,而且随着边远地区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的发展,随着宋政府对羁縻府州统治力加强,有不少羁縻府州逐渐变成了与内地一样的州县,开始由奴隶制进入封建制。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一种进步现象。

3、辽的“一国两制”

辽由契丹所建,世居于中国辽河流域,建国于唐末五代。在进入中原前是一个游牧民族,其发展速度大大落后于中原地区汉族,基本上处于奴隶制时代。在立国以后,在他们所统治的疆域内,既有高度封建化的汉族,又有许多处于奴隶制时代的少数民族。虽然他们本民族在迅速封建化,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彻底消灭两种社会形态的一切差别。于是,明智的君主,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实行封建制和奴隶制两套统治制度。

会同元年(公元938年),辽太宗统治幽云十六州后,为适应两种不同的社会,就实行了不同的制度。即“北南面官制”的“一国两制”的政治制度,“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即契丹官制,统称北面官;汉制当时称唐制,统称南面官。即以契丹官制统治契丹人,以汉族官制统治汉人。

与中央官制相适应,辽的地方行政与官制也是两种制度并存。在幽云十六州等地,仍用原来的汉制,即州设刺史,县设令。在契丹故地,虽然从阿保机时代已经开始建置州县,其实只是将俘虏的汉族及其他各族人民做奴隶,而以州县的名义统治。这些以俘虏汉民建立起来的州县,实际只是以州县形式的奴隶主奴役奴隶的寨堡。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辽到辽圣宗耶律隆绪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整个国家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进。由俘虏户建立起来的投下军州,这时也开始交粮纳税,到后来辽的封建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除少数皇后、公主以及亲王的投下军州外,其他大多数军州或因嗣主断绝,或因主犯罪过,而被中央政府收归,进行直接管辖。

4、金的“一国两制”

金朝是一个女真族王朝,在灭辽灭北宋以前,它还处在奴隶制发展时期。猛安谋克制是其典型的军事奴隶制。在后来的对外扩张中,全国统治每占领一地,即将其猛安谋克制推行到一地,对新占领区实行军事奴隶式的统治。但当金灭辽,尤其是北宋后,广大不愿做奴隶的汉族人民掀起了强烈的反抗浪潮,迫使金统治者不得不改变其原来的统治方法,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制度。金统治者与辽一样也采取了奴隶制与封建制并存的方针。在女真故地实行女真官制,在原辽及北宋地区实行汉官制度。

金统治者在南下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单纯的猛安谋克制不能有效地统治各个不同的地区,于是利用汉人地区的原有制度去统治。到金灭北宋后更立了一个儿皇帝刘豫,利用他去统治原北宋所统治的黄淮地区。在刘豫的伪齐国内基本上仍然实行北宋的一套封建制度。

金统治者在经济上也相应地实行了两种制度,在女真族奴隶主贵族统治区,仍按奴隶主占有奴隶和牲畜的多少来占用土地,并以此奴隶主应向国家交纳的赋税,而在汉人地区则实行租赋制,所谓“官地输租,私田输税”。金朝在原辽、北宋等地实行一套封建租税制度。

金朝后来也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在官制上废除了女真旧制采用汉制,地方上也依北宋旧制设路府州县四级,并废除伪齐国,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显示了进一步汉化的倾向,同时也在科举制、土地关系和租税制方面实行了封建化,奴隶制只是作为残余,还在女真内部存在。

5、元朝的“一国两制”

元朝是蒙古统治者建立的王朝。它的疆域“北逾阴山,南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比辽、金大得多,所包含的民族也大为增加,面临的情况比辽、金复杂,这更要求元统治者实行“一国两制”。

元灭南宋后,金、宋的一套制度基本上被沿袭下来,但蒙古的一些旧制度也得到保留,而在西南地区则仿效宋代实行土司制度。

在元朝的各项制度中,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使台,地方设行省及路府州县;赋税制度上北方是丁税,地税并举,南方则行夏秋二税,这些大都沿袭金宋原有的封建制度。而投下制的保留,驱奴的盛行,则是蒙古旧奴隶制的表现。“投下”一词,原从辽朝承袭而来,实际上是蒙古统治者将战争中占领的土地和俘虏的奴隶分赐给功臣贵族。后来虽然随着封建关系的日益发展,驱奴数量逐渐减少,他们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整个元朝一代,这种驱奴制是一直存在的。

在元朝这样广阔的疆域中,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的发展也略有不同,一些先进地区与汉族相近,元朝在这里仍用封建制度,一些落后地区大都还处在奴隶制时期,元朝对这些地区则仿效宋代建立了一套任用土官为统治者的土司制度。这些土司大致可分为文武两职。宣尉、宣抚、安抚长官司及指挥使司等为武职,土知府、土知县等为文职,均属子孙世袭。

6、明朝的“一国两制”

明代在全国广大地区实行封建制度外,仍在西南边远地区保留了带有奴隶制性质的土官制度,一般称为“土司制度”,这些土司主要分布在湖广、四川及云贵、广西等地,情形也不近一致。先进的地区这时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一般地区仍处于奴隶制时期;落后地区甚至还残留着原始氏族公社制的许多特征。所以,明代的土司地区虽然大多数仍是土官统治,但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土流兼治现象”;或以流官为主,土官为辅;或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如云南各土司中,“即正印为流官,亦必以土司估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明朝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又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土归流”。他们采取的方法大致有几种:一是废除敢于反抗朝廷的土司,改为流官统治。另一种是将为害乡里,罪大恶极的土官按法律处死,并以流官相代。还有一种是乘土官继嗣断绝,改派流官去统治。

明代的“改土归流”虽然在很多地方取得了成功,但没有能在完全土司地区完成这一变革,有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反复,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才发展成一个大规模的潮流。

“改土归流”是历史的进步,它有着相应的经济基础和深刻的社会根源,自唐宋、以来,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许多土司地区的生产力已达到相应的水平,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已在向封建制度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实行“改土归流”,实际上是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其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是改奴隶制为封建制。

以上讲的是我国不同时期的“一国两制”政策,自唐宋以来,我国的一国两制,都是面临特殊情况实施的。在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内,如果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程度有很大的悬殊,原有的社会制度又具有时代的局限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实行“一国两制”,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有益处的,可以较快和较长时间造成一个和平环境,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和发展。同时这可以使全国人民对两种制度切身感受作出对比,自愿接受先进制度的管理,从而由“两制”逐渐过度到“一制”。自唐宋以来,我国实行的“一国两制”几乎每个朝代都体现出由“两制”向“一制”的演变趋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27
北魏是胡朝。建立北魏的鲜卑族拓跋部,最初活动于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过着游牧生活。北魏占领中原以后,没有采取武力高压政策强迫汉族退回到奴隶社会,而是让中原封建制度继续存在,凡汉族士大夫“诸军门者,无少长,皆引入赐见”,广听意见,尽量采用。他任用汉族文人作官,建立封建的政治机构。平城四郊种田人大多来自中原,拓跋珪采取“计口授田”的封建生产方式。这样,北魏实行了“一国两制”的政策。邓小平同志在谈“一国两制”时指出:“历史上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的确,我国历史上北魏就曾实行过“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政策在北魏实行了约一个世纪。封建制度的优越性在与奴隶制度的和平竞赛中日益明显,终于导致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魏经过孝文帝改革,成为一个强盛、统一的封建国家。
第2个回答  2010-05-27
其实很多,并且也有人专门写过这方面的论文。
所谓一国两制,就是在同一个国家内,对政策不进行一刀切。
-----------(以下为网络资料)--------
北魏是胡朝。建立北魏的鲜卑族拓跋部,最初活动于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过着游牧生活。北魏占领中原以后,没有采取武力高压政策强迫汉族退回到奴隶社会,而是让中原封建制度继续存在,凡汉族士大夫“诸军门者,无少长,皆引入赐见”,广听意见,尽量采用。他任用汉族文人作官,建立封建的政治机构。平城四郊种田人大多来自中原,拓跋珪采取“计口授田”的封建生产方式。这样,北魏实行了“一国两制”的政策。邓小平同志在谈“一国两制”时指出:“历史上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的确,我国历史上北魏就曾实行过“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政策在北魏实行了约一个世纪。封建制度的优越性在与奴隶制度的和平竞赛中日益明显,终于导致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北魏经过孝文帝改革,成为一个强盛、统一的封建国家。
第3个回答  2010-05-27
辽国 契丹人用契丹法 汉人用汉法
第4个回答  2010-05-27
西汉初郡县制和封国并存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