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成了自己对自己的救赎

如题所述

[独处成了自己对自己的救赎]

有一部分社恐群体,对过多的人际交往深感无力和恐惧,不喜欢亲密关系,也不愿意接受亲密关系带来的尴尬和局促。于是,独处成了自己对自己的救赎。

一个人确实可以很坚强独立,可到了四五十岁父母老了走了,世界上就剩自己一个孤零零的,朋友都成家立业了,也没时间出来玩。就算朋友都是单身有闲的人,没有很强的共同利益,关系要么难持久,要么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遇到大事还是没人商量。

喜欢独处的人,不愿意参与群体性活动,如果一个人可以自给自足,会减少交际带来的纠纷和麻烦。所以,你有条件有资本独处后,独处是你的选择。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拒绝无效社交,降低社交成本,回归自我内心的安宁。

拒绝无效社交的这个群体,会比较珍惜自己的时间成本,对人生对人际关系看得非常通透,更是对人性有了了解和抵触......依旧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的选择。很多原生家庭缺爱的人,心是空的。因为空,内心没有力量,所以一刻也停不下来。他们不断刷手机,不断给自己找事做,搞得自己好像很忙,仿佛连轴转,很努力就能接近成功。

但其实对于生活,更多只是喊口号。什么搞钱出人头地,收获美满婚姻,拥有更美好的自己喊完以后就是一片麻木,真心没啥感觉。即使有,内在的核心动力也根本不是对自己的期待,而是为了迎合世俗。所以,会时常陷入虚无,大多数时候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的人,尤其害怕独处。因为独处时,内心的缺陷会无所遁形。灵魂深处的声音会不断逼问,这一生到底想要什么,究竟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当这个声音不断徘徊在耳边时,会觉得烦躁,焦虑,更会觉得自己无能。为了摆脱这个声音,只能再次让自己忙碌起来,工作,社交,娱乐,放纵,不断恶性循环而一个人,只有敢于与孤独同频共振,敢于拨开灵魂的重重迷雾,才能收获内心的真相,也才能够享受人生的美妙。

其实不管哪一种生活方式,当你能选择生活方式的时候,都是幸运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