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段落划分

如题所述

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途径,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 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的积累。
传统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造成了语文学习与丰富的语文生活相隔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小学生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标准》提出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获得课本知识以外的大量知识,发展创新。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为孩子多方位、多角度地运用自己获得的语文知识、展示自己的语文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例如《琥珀》一文,介绍的是科学家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的特点,推测出它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过程,从而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这是一篇科学想象性的说明文。如果就这篇课文的内容来教,未免过于枯燥乏味。因而在教学前,我广泛发动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展开信息的调查和收集。学生通过搜索和交流,获取了丰富的资料信息。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和环境,增加了活跃的交流,也使交流更容易,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广了。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知道了琥珀的产地、色泽、种类、密度、硬度、形成条件、人造琥珀等知识。结合课后思考练习“块琥珀还可能是怎样形成的?请你展开丰富的形象,编一个故事。”
这一创造性的综合活动,增强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如有的孩子把自己编的故事制作成录音磁带,还配上解说和背景音乐。还有的孩子几人一组搜集相关的传说、故事、知识,配上合适的音乐、解说,作成演示文稿,大家交流分享。在这些有趣精彩的活动中,学生普遍积极参与,运用互联网上的信息的意识以及鉴赏能力、理解能力,广泛收集、分析、加工、改造各种相关信息的能力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语文能力得到综合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明显增强。更重要的是,这为孩子们提供了多方位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二、再现情景并引入课堂。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是阅读活动的能动的参与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正是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以往阅读教学采用的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其信息组织结构都是线性的,而人的大脑是网状结构的。线性结构限制了人的思考能力、自由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发挥。而多媒体和网络阅读材料是呈网状的,它们有利于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张扬个性,加快个体进入文本获取知识的速度。网络技术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它能够创造新的课程和新的教学活动,把真实的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供学生探索和解决。它使用反映现实环境的录象节目和计算机模拟学习环境,学生通过扮演某种角色,执行角色所要完成的实际任务来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教学《开国大典》一课,由于课文内容距离现在已经有50多年,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运用网络技术,利用多媒体文、图、音并茂的特点,可以把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展现在学生面前,创造一个良好的主动学习的环境。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使静态的课文内容动态化,把平面的课文内容立体化;与此同时,学生与课件互动,与电脑互动,与老师及其他同学互动。当这种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运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互动的教学过程时,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他们通过对自己喜爱的自然段的纵情朗读而逐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扮演角色“假如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最难忘的镜头?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拍摄的照片?”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且还能引导他们自觉地探究课文的哲理。在网络创造的情景下,同学们联系课前在网络上收集到的文字资料和图片,结合课文内容,以记者的身份绘声绘色地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学生自然能体会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欢乐、自豪、激动的感情。
三、提供合作、反馈和修正的机会。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它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出发点是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以学生独立探索为主要形式的个别化学习和基于网络的协商学习两种模式,恰恰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课堂交流技术能使学生合作学习、反馈的过程变得更容易。使用“课堂对话系统”(classtalk),能够促进积极学习。例如教学《放弃射门》一课,对于“在这场至关重要的足球比赛中,福勒放弃勒射门究竟对还是不对”这个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后,根据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感受,发表自己的看法。它鼓励学生创新、求异,让学生自主创造有个性的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再通过服务器,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展示给全体同学看,然后师生一起交流,互相启发,即评即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使个人的兴趣、能力在课堂上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和发挥,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学习小组在共同寻找、开发和利用计算机中的学习资源时,各人所得的收获亦会有所不同,避免了由教师面向全班“授课”出现的“千人一面”的教学结果,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接着,运用(classtalk)这一技术,全班学生通过输入装置来输入答案,技术系统负责收集、存储和分析答案,结果能够用柱状图把全班学生的答案分布表示出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有效的反馈。但是,仅仅依靠课堂对话系统并不能保证学习是有效的,它必须有双向或者多向的交流,把学生的推理分析过程展示出来。
因此教学本课后,我让学生再调查生活中类似的事例,人们对此的看法,本人对此的分析等等,利用互联网(电子邮件),或向老师提出质疑,或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讨论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交流、反馈中训练了思维,提高了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网络技术已经成为有力的教学工具。它不仅能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大大增加学生看和听的机会,文、图、声的有机结合又可大大扩充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沟通、思维发散、能力迁移,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利用多媒体的诸多优势来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鼓励标新立异,使学生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