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总结 评论 一下郭姓人群?

如题所述

郭姓,按姓氏人口统计,居第18位,总数达一千余万人。

早在上古夏后氏部落领袖禹的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郭姓就已得姓开基。郭姓人的得姓,有相当古老的渊源。

一.出自夏代的郭哀和郭支之后

古书记载“禹乘二龙,郭哀之御”。“上古有郭侯,夏朝的禹即有驭手郭哀。”郭哀是黄帝少子禺虢的后裔。郭哀与郭支是中国有史籍记载的最早的郭姓人。因此,我国历史上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东郜城镇)等地的夏代人郭支与郭哀,都被后人认为是郭姓人的始祖,河南是中国最早的郭氏族人居住地。

二.出自商代郭崇之后

据《三一经》记载:商有郭崇,是郭哀的后裔。因此,商代郭崇,也被认为是郭姓人的始祖。郭崇的部分后人,在春秋战国时生活在古郭国的封地——博之聊城,即今山东、辽东半岛广大地区。后世所称之中山郭氏、馆陶郭氏即其支脉。

三.出自姬姓

姬姓始于黄帝。据《史记》所载,黄帝本姓公孙,名叫轩辕,但因“长居姬水”,改为姬姓。黄帝是传说中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帝王,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百家大姓中有七十多个姓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姬姓。他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的有14人,共12姓(有同姓的,故14人有12姓),姬姓居首。周的祖先后稷是黄帝的曾孙帝喾的儿子,承继了姬姓。关于后稷以姬为姓,还有一个神乎其神的传说;后稷的母亲姜原,是帝喾的元配皇后,有一次她到野外出游,见到了臣人的足迹而心生喜悦,就踩踏这些足迹,而后身动如怀孕一般,不久就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孩子就是后来的后稷。后稷长大后出任尧的农官,教民稼穑,被后人尊为“神农” ,赐姓姬,成为周族的先祖。黄帝生昌意,历经玄嚣、帝喾、后稷、不屈、叔望、季历等数十代先祖之后,季历生三子,长姬昌,次虢仲,三虢叔。武王封侯,封虢叔于西,地在郑虞之间。虢叔裔孙世居阳曲,号曰郭公。

周代虢国的子孙后代是当今郭姓最大、最主要的一支,他们以郭为姓,渊源自姬姓,又多半与河南、山西有关。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封文王姬昌的季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虢国中的“虢”字为象形字,最早见于殷墟甲骨一期卜辞。此形从手、从攴、从虎,作一手按虎,一手持械,奋力击虎状,本意为双手奋力搏(或持械击)虎的会意兼形声字。东虢地址在今天河南省荥阳市东北。到了西周末年,周王室衰微,申侯勾结犬戎作乱,周幽王被杀于骊山,周王室被迫东迁。当时,郑武公与晋文侯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阳,立下汗马功劳,深得平王依重,同时把郑国从陕西迁到河南虢(即东虢)、郐之间。为兴建郑国,郑武公于周平王二年(公元前769年)灭郐国,平王四年(公元前767年)又吞并东虢。从此,郑国日渐强盛,引起各诸侯国的不满。楚国趁机起兵向周平王问罪,率陆浑(地在河南省嵩县东北)之师,逼近洛阳。周平王大惧,于是把虢叔裔孙虢序封于阳曲(地在今山西太原市北阳曲县),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虢公”又称“郭公”,于是,其后代遂成郭姓。

虢叔所封之西虢,东迁后分为两部分,徒居下阳(分属山西平陆县)者,因滨河之北,称为北虢,宗庙社稷之所在;徒居上阳(今河南陕县)者,称为南虢。公元前658年夏,晋献公假道子虞(虞,国名,故址在平陆县北,今称古城),以伐虢,克下阳,北虢亡。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又假道虞国,克上阳,南虢亡。回师途中又灭虞,虞国亡。晋献公迁虢国和虞国之民于瓜衍(今汾阳孝义间),虢人聚居地,称虢城;虞人聚居地,称虞城。此即今汾阳县虢城与虞城之由来。《太平寰宇记》载:“虞、虢二城,相传晋灭虞、虢,迁其民于此,筑城以居之。”如果说阳曲是郭姓得姓之地的话,那么虢城(今属汾阳)则是虢人聚居之地。阳曲和虢城的郭氏都是虢叔之后裔。西虢东迁后遗留的小虢,春秋初年为秦所灭。东汉末,大司农郭全,即世居阳曲之郭序的后裔。唐高宗时宰相郭待举,即郭全之后裔。唐睿宗时宰相郭元振,即东汉时郭泰之后裔。郭泰,字林宗,世居介休。师事成皋屈伯彦,博通典籍,太学生首领,与李膺友善,名震京师。后归乡里,屡拒征召,深得人们敬仰。党锢之祸起,闭门讲学,弟子数千。后周游各地,扬名天下。死后,四方之士,皆来会葬。书法家蔡邕执笔书《郭有道碑》,流传至今,现存太原傅山碑林。

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篡》写到:周文王季弟虢叔受封于虢,曰虢公,因以为氏。《公羊传》云:虢即郭,声之转也。《左传》云:齐有郭最,燕有郭隗,后汉有司徒郭丹,郭泰。明代罗伦撰《郭氏族谱序》云:“郭得姓自周虢叔。林宗振汉,郭子仪鸣唐,太原、汾阳著望天下,上下数千年由二人而郭氏大焉。

四.以封地为姓

史载,郭姓始祖有以封地“虢”为姓的,又因虢、郭同声之转,故虢、郭二姓互通。

五.以居处为姓

中国古代有些居住在城、郭、园、池的人,分别以“城”、“郭”、“园”、“池”为姓。其中居住在郭(即外城,古代“郭”字的字义为外城)的人,以居住地为姓氏,形成郭姓。

郭姓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陕西、山西省外,已迁于山东、河北。至秦、汉时,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汉代及其以后的较长时期内,太原一直是郭氏的发展繁衍中心。此外,郭氏在汉代又有居于今内蒙、甘肃、四川、安徽者。三国时吴国有富春人(今属浙江)郭成。晋代有武昌人(今属湖北)郭翻,闻喜人(今属山西)郭璞于西晋末避乱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唐初与唐末,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一是唐总章年间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在龙溪郭埭乡安家落户,又有将佐郭益,亦随陈氏父子入闽;一是郭嵩随王审知从弟王想入闽,家于新宁,子孙传衍于仙游、莆田及南安之蓬岛乡。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人随之逃到江南,居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两广,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21
说到姓郭我就想到\"锅\" 刘罗锅 于是就想到驼背 还有畸形 所以我个人不喜欢这个字 注意是这个字而已 别无其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