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的作品鉴赏

如题所述

从艺术上来说,《少年中国说》的价值首先在于其颠覆性地丰富了传统散文的意象体系。文章不仅用“夕照”、“瘠牛”、“秋柳”、“陨石”等民族的、传统的、为人熟知的形象对“老”作多侧面的展示,从而对清帝国的衰败萎顿进行了系统批判;而且大量地运用了“死海”、“金字塔”、“西伯利亚大铁路”等新时代、新生活、新知识、新事物提供的丰富形象,从而巧妙地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中华帝国之外的更为广阔、丰富、鲜活、跃动的新世界。

从文体语言上来说,《少年中国说》也很有代表性,长短交替的句式、韵散结合的文风,尤其是前此提及的新词汇、新意象的大量引入或创造,无疑是对中国古代散文使用的词法、句法系统进行了颠覆。就文体而言,《少年中国说》融辞赋、四六、律句、古文于一炉,各体之间自由穿梭而又流利畅达,彰显出作家深厚的操作文体的艺术功力。在中国文学语言、文体演进史上,梁启超的散文无疑是从文言文转变为白话文的过渡形态,并直接导出了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方向。

扩展资料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政论文,作者站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上,在文中将封建古老的中国与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了鲜明的对比,极力赞扬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要求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少年中国说》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所之暗潮”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作散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政论文,作者站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上,在文中将封建古老的中国与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了鲜明的对比,极力赞扬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要求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所之暗潮”的代表作。
《少年中国说》开篇以驳斥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对“我中国”的侮辱性的称呼“老大帝国”入笔,引出梁启超远大而美好的政治理想——“少年中国”。作家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心胸,抚今追昔,在历数唐虞郅治、秦汉雄杰、汉唐隆盛、康乾武功的基础上,笔锋顿挫,一转而至感慨万千:畴昔已随岁月流转为陈迹,“而今颓然老矣”!风雨飘摇、山河破碎、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国为待死之国,民为待死之民。字里行间充满着痛心疾首的深沉焦虑与忧愁。随后,作家从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指出造成国势衰微的根源——“中国老朽”,亦即制度的因袭、官员的守旧。进而,作家指出创造少年中国的力量在于“中国少年”——富有创新精神和爱国志向的一代民族新人。与此同时,形象化的表现手法揭示了中国老朽与中国少年对于民族和时代的迥乎不同的责任心。在鲜明、冷峻的对照中,作家提出了“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政治主张。在此基础上,梁启超以激昂饱满的诗人般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中国少年奋发有为而少年中国豪迈崛起的振奋民志、激动人心的画面:美哉我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从思想上来说,《少年中国说》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一方面,文章极具批判的力度,对中国这个“老大帝国”逐层进行解剖,并对那些手握国柄而又老朽不堪的人的心理状态作了无情的批判。另一方面,作者反复描述的“少年中国”则又寄托了作者渴望祖国繁荣昌盛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心,同样具有浓郁的抒情特质。因此,梁启超的“新文体”政论文往往以抒情之笔出政论之说。《少年中国说》通篇不是用冷静的分析、严密的逻辑逐层论证,而似乎是顺看情感的奔流,纵横“诗”笔而成”文”。
从艺术上来说,《少年中国说》的价值首先在于其颠覆性地丰富了传统散文的意象体系。文章不仅用“夕照”、“瘠牛”、“秋柳”、“陨石”等民族的、传统的、为人熟知的形象对“老”作多侧面的展示,从而对清帝国的衰败萎顿进行了系统批判;而且大量地运用了“死海”、“金字塔”、“西伯利亚大铁路”等新时代、新生活、新知识、新事物提供的丰富形象,从而巧妙地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中华帝国之外的更为广阔、丰富、鲜活、跃动的新世界。
从文体语言上来说,《少年中国说》也很有代表性,长短交替的句式、韵散结合的文风,尤其是前此提及的新词汇、新意象的大量引入或创造,无疑是对中国古代散文使用的词法、句法系统进行了颠覆。就文体而言,《少年中国说》融辞赋、四六、律句、古文于一炉,各体之间自由穿梭而又流利畅达,彰显出作家深厚的操作文体的艺术功力。在中国文学语言、文体演进史上,梁启超的散文无疑是从文言文转变为白话文的过渡形态,并直接导出了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方向。
《少年中国说》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寄予无限希望,鼓励他们奋然而起,投入到改造中国的战斗中去。文字语言特点是高度凝练、概括,气势宏大,感情饱满。文章多为四字一句,而且押韵,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大量地引用了典故,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从全文看,作者开篇就提出外国人认为中国是“老大帝国”的问题,尔后阐明“老大帝国”的实际含义,进而辨明今日之中国实非“老大帝国”,因此激励青年要为“少年之中国”而努力奋斗。在圆融贯通的层次中体现出严谨周至的逻辑力量,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从个别段落上看,也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如第二段中,由老年人“常思既往”推出:“故生留恋心”,“故保守”,“故永旧”;由老年人“常多忧虑”,推出:“故灰心”,“故怯懦”,“故苟且”,“故能灭世界”。行文中排比、递进句法的运用,更显示出作者思维的明晰和推理的严谨。
语言形象生动,对比鲜明。
全文在阐发辨析“老大帝国”与“少年中国”的过程中,围绕“老大”与“少年”的基本形象进行鲜明的对比。如有少年人与老年人的对比、中国过去强盛与今日颓老的对比,有“如其老大”与“如其非老大”的对比。而在每一对比中都大量运用鲜明的形象来说明,如将老年人比作“夕照”、“瘠牛”;少年人比作“朝阳”、“乳虎”;将老朽为保其位比为乞儿拾金锭;将老朽、少年与中国之关系比为迁居者、入室者与屋之关系。形象的对比不但使抽象的事理具体化,还使文章显得摇曳多姿,奇彩纷呈。
感情充沛,富有气势。
为表达奔放的感情,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排比、博喻,或复沓、呼应,使文章气势浓重炽烈。作者还常用多变的句式表述激情,或感叹,或设问,或奇或偶,或韵或白,或骈或散,节奏明快。无论是新旧雅俗之语,还是古诗名句西谚,写到痛快之处信手拈来,毫无检束。这种酣畅淋漓的用笔使全文情感真挚,热烈动人,富有极大的鼓动性。 《中外名家经典作品选》:这篇演讲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字里行间饱含爱国激情,对处于内外交困情况下的中国知识分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时隔一个多世纪,重温这篇演讲,仍使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青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与脊梁,青年肩负着保卫和建设祖国的重任。因此,青年必须发愤图强,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理想而奋斗。
《阅读梁启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足见其于当时青年影响之大。
《世界名人经典演讲词》: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有感于清廷的腐败,列强的欺凌,于1900年发表了《少年中国说》这篇著名的演说。表现了当时中国人民、中国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强国愿望,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在表达上,铺陈强调,酣畅淋漓,在语言的运用上,或散或骈,或文或白,或中或外,从而形成一种崇高、奔放的风格。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梁启超是介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的文章大家。其文风感情充沛,酣畅淋漓,妙在有独到的思想、大胆的立论,却又能以极美的语言畅快地表达,堪称近代政治美文的典范。本文形、事、情、理、典,五诀齐用;比喻、对仗、排比、递进,轮番上阵。读其文如观沧海,直觉作者胸中激情如潮,文思如海,奔腾而来。本文几乎通篇都是美言美句。
《爱国主义教育手册》:文章以充畅的气势,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的灿烂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寄予无限希望,并鼓励他们奋然而起,努力投身于改造旧中国的战斗。表现出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也表现了作者对“纵有千古,横有八荒”的伟大祖国充满了眷恋情和自豪感。
《中外著名演说鉴赏 (上)》:这篇演说词抨击了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强烈地表现了当时中国人民、中国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强国愿望,情绪饱满,格调高昂,是有强烈的时代感,在表达上,铺陈强调,酣畅淋漓,“笔锋常带感情”,在语言的运用上,或奇或偶,或散或骈,或文或白,或中或外,“纵笔所至不检束”,从而形成了一种崇高、奔放的风格。(林雨)
晋崖:开文章之新体 激民气之暗潮
李承林:此文思想积极,感情饱满,气势昂扬,具有非常强大的震撼力!
赵博:这篇《少年中国说》最鲜明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它强烈的批判性,用犀利的语言对中国这个“老大帝国”逐层进行解剖。与此同时,《少年中国说》通篇不是用冷静的分析、严密的逻辑逐层论证,而是顺着情感的奔流,纵笔而成。一落笔,“欲言国之老少,请言人之老少”。就像久遭禁锢的情感的火山,突然爆发。目的就是为了克服氏族传承5000年的谎言,断了崇洋媚外的根源,了结卖国而偷生的情愫,对于当时那些空怀报国之志,却无救国之方的仁人志士们来说具有强烈的激励性和启发性。
张赛玉:《少年中国说》蕴含诸多的先进思想,善于从教育的运行规律着眼、进行教育立意的深化,特别对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