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阅读答案中文中描写了哪五幅故都秋天的图景?以“xxxx图”形式作简要概

如题所述

《故都的秋》描写了五幅秋景图:庭院秋景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秋雨话凉图、秋日盛果图。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跟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关。

《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26年6月,郁达夫之子龙儿在北京病逝,此外故都北平,在19世纪末卷起的历史风云中却越来越显得衰老颓败,小家与大国,两层感情的潮水浸过心灵的堤岸,留下的都是悲伤的印记。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

《故都的秋》创作于1934 年8 月17 日。当时,郁达夫到达北京仅仅只有四天的时间。郁达夫本身是浙江人,在到达北平之后,对于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在作者的心理,对于秋天悲凉的感受实质上是对人生的感受。

郁达夫虽蛰居远离北平的杭州,一样会感受到国事的危急。因而,当他到达北平,触景伤情,写了《故都的秋》,描绘的是“悲凉”景物,流露的是“悲凉”心绪,表达的是对故都的一往情深。这些,正是特定时代的社会风云在作者心灵上投下的阴影,在心里留下的隐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2
《故都的秋》描写了五幅秋景图:庭院秋景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秋雨话凉图、秋日盛果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10-20
明确:
(1)庭院秋景
明确: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色彩——碧绿、蓝色、白色——清、纯净
声音——驯鸽的飞声——安静
秋草——历经沧桑
联系诗句,品味意境: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2)秋槐落蕊
明确: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落蕊——曾经绽放、曾经繁华,如今凋落——悲凉
声音也没有——静
丝纹——细腻、清闲
关键词:落寞、深沉——悲凉
联系诗句,品味意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3)秋蝉残鸣
明确: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衰弱的残声、嘶叫——经历了盛夏的旺盛时期
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他们的啼唱——衬托秋天的“静”
联系诗句,品味意境: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蝉本身也是古典诗词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
(4)闲话秋雨
明确: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秋雨的特点:奇、有味、更像样
悠闲的都市人:清、静
联系诗句,品味意境: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5)胜日秋果:
明确: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色彩——淡绿、微黄、红
英文的作用——清秋的佳日
联系诗句,品味意境: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2.分析完这五幅秋景图,同学们能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了吗?为什么作者不写名胜古迹,而要详写这些景色呢?
明确:名胜古迹中作者所欣赏的也是一些平常的自然景观,而这几幅秋景图中的景物取材于大自然,甚至随处可见,所以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更能表现秋的色、秋的声、秋的味,也反映了作者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审美品味。
第3个回答  2019-12-29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那个吗?我觉得他这个可能是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