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资本主义读后感

一千五百字左右 急求

在听冬吴相对论以前,我不知道原来还有另一种资本主义模式。听到他们介绍这本法国作者米歇尔 阿尔贝尔写的《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后,我对资本主义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里主要对比的是美国模式和莱茵模式。莱茵模式多以德国作代表。(本人其实对这些国家也没有什么专业的研究,只能是在一个普通人的认识上对印象中的这些国家作评论。)
(引用书中的原文均以蓝色字体表示)

“莱茵模式的典型形式是‘社会市场经济’,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建立在企业自由与竞争之上的经济,但是,市场在这种经济中只是一个繁荣经济的工具,目标却带有社会性质,即在社会各阶层之间公平分配这种繁荣。从这个角度看,莱茵模式中最先进的机制是大公司的共同管理制度,这种共决制在德国是强制实施的。”
澳洲作者盖尔 C 阿芙利的《莱茵模式——如何开创和谐的常青基业》中对美国模式和莱茵模式的解释是:
“一种资本主义形式被称为英美资本主义,起源于美国并聚焦于股东价值的短期最大化。它经常被叫做‘新自由主义’或者‘自由市场经济’”。
“第二种形式的资本主义被宝气得不那么广泛。它以社会公平的理念为基础并承认工商业和当地社区的相互依赖性。它被称为‘莱茵资本主义’、‘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或‘协调市场经济学’(Coordinated market Economics)。”

资本主义这个词,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不论是现实还是书上的马克思的理论中,资本主义,似乎就是个张着血盆大口吞噬着劳动人民的怪物。自由市场?那就是开阔的斗兽场,人类在里面你争我夺,不过又是一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世界罢了。
一直有听闻欧洲的社会和美国是很不一样的,那里有着高福利,人民的生活十分富足、闲适。对于他们不愿多上一秒班的印象是一直存在的。羡慕之余,却不支持把这制度用在中国,总觉得,一是国家还不富足至此,二是这样岂不是怂恿人们坐吃山空吗?
是我对我们的国民素质没有信心吧。
社会主义的理想状态,不正是大家自发地去干活吗?
马克思不是说,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的开始吗?

东吴相对论的时候,听到他们谈到日本的案例,(日本的模式和德国是相同的,但个人觉得现在的日本可能已经变了)谈到日本的企业对于员工的研究态度是十分开放的。比如当年一位员工对老板说,想研究“荷花为什么出污泥而不染”,在不知这东西到底能研究出个什么东西来,员工和老板均不知的情况下,企业还是把研究经费拨下来了。而这个研究的成果,在今天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那就是让高速公路等的路牌在恶劣的天气下始终保持干净清晰。
有许多重要的研究,都是在不经意间发现了可以改变世界的结果。这过程和结果,都是不可设计和预见的,需要的是广泛的基础研究,需要的是去挖掘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才有可能乐此不疲地不断地去挖掘挖掘挖掘……这个世上,没有无意义的研究,只有现在还不知如何应用的研究。

觉得社会保障制度好、讲究职业培训、个人发展的莱茵模式,是个和谐、欢乐的社会,但是我们却总是不自觉地被美国模式深深地吸引。这是为什么呢?

语言的渗透力是可怕的,我们从多小的时候就开始学英语?精英们是不是都向往着去美国的常青藤学校深造?为什么总说美国有着话语权,正是在这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已经被深植入了美国的思想和文化。我们和美国人毕竟是不一样的,但当你拿着美国标准去看自己时,总是会找出不一样的地方,而不一样就说明自己不对了。就是这样否定,让自己没有了自信。
比如,自由。中国的文化,千年来都是家族式的管理方法,百事孝为先,我们认同的,就是对父母的服从和孝顺。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养儿防老,不是国家,是家族承担着养老的责任。日本企业的模式就是这样的。论资排辈,到了年限,就是比新来的职位高,就是拿着更高的工资。
其实这“服从”并不是说无条件无是非的盲目服从,而是要有引导性地去指出错误。如流水一般,顺势而下却又拍击出自己意愿的浪花。这是处世的艺术。
我恨那些打着自由的招牌而让自己为所欲为的人。
中国的文化,一向是向强调责任,然后再说自己的权利。对家的责任,对朋友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是的,这样的活法比先强调自己权利的情况累得多。因为大家先是不断地要付出付出付出。
可是,为什么会认为付出是痛苦的呢。是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所以痛苦吗?那自己想做的是什么呢?为什么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呢?是自己的选择还是被逼迫的?为什么最终会选择了让自己痛苦的路呢?这里面,有什么是自己能做的?

作者自己也在感叹,莱茵模式比美国模式好得多,可是连莱茵模式自己都被美国模式的光芒所吸引。
美国模式就像是好莱坞大片,充满了幻想、刺激、希望和成功。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即使在企业里,领导都是个人英雄主义,充满了传奇色彩。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充分的肯定。不像莱茵模式,几乎全是集体。
我自己也问自己,是不是更认可一个人多劳多得。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问题啊,问题甚至还没有问完,我已经得到了自己肯定的答复。
那么,穷人的穷是不是他们自食其果?因为不好好学习,不好好工作?我发现自己坚定而可怕的回答:是的。
而在欧洲文化中,他们不把穷人看做是一个罪犯,而是一种牺牲品。这种牺牲是从多种角度来看的。包括无敌、贫困、个人绝望和社会无能为力。
难道我的内心深处,还是认为那些迷茫的人、那些贫弱的孩子,都是活该吗?每当我看到社会不公里的那种愤怒,难道已经被自己给否定了吗?我的正义感,其实并不被自己所认同吗?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是这样的矛盾。

出现了国学热,也许正是因为正在强大,所以想找到自己的根,我们不是暴发户。
但是,我们的精英们受到的教育,不还是从“先进”的国家中拿来的吗?不还是英语至上吗?
我们就是我们,我们有着自己的文化和思维模式,美国人的衣服生穿在我们身上,又不合适又难受。
“在欧洲或在南半球的任何国家中,它们的文化背景是与美国不同的。我们在美国看到的各种各样的限制、平衡和纠偏机制,在这些国家中并不存在,或运行方式不同。‘舶来的’美国式资本主义,即欧洲极端自由派盲目推崇的这种美国式资本主义的舶来品,比其原版更强硬、更失衡,更加‘弱肉强食’。他们说,只管大胆使用就行了,这等于他们硬向我们推销一种剧毒药品,而又不让我们准备一些可以纠偏的解毒药品。东方国家正在冒险进行这种过于精暴的生搬硬套试验。”
比如,书中提到,美国的制度的实行,是一手放在宪法之上,一手放在圣经之上。我们和他们有很多地方太不一样了。
我们在追赶的路途中,所以多少会有些心急,不自觉地就会更注重绩效,我们付出的代价是巨大而且沉重的,但这牺牲,确实换来了快速的发展。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想停一停,要想一想,看看怎样融合进自己的文化来修剪一下这衣服。
比如,大家经常会感慨,在千年前,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有许多精华,仍然可以应用到当下,而且,这些正是我们的文化的根源,用它们来融合现代的理论和技术,不是可以更好地走“中国式”的道路吗。
例如,法律的中,可不可以融合进法家和儒家的思想,管理中,可不可以融合进孙子兵法、老子的思想等,社会道德上,对长辈孝、对朋友义、对企业忠、对小辈爱,这难道不是好的品德吗?这些,难道不是我们所特有的纠偏机制吗?
我们一直就是个人情社会,严法宽办,总是说法不外乎人情,正是以内法家外儒家的治国理念。是的,看似好像给了执法人员留下了许多空间,但扪心自问,是不是我们没有了自己基本的道德底线,才会连社会的良心都丧失了呢?
正如希望大家在富足的生活中,还会自发地去工作。这是一种精神境界。这也是让社会更有效率地运转的基础。法律是防止人们做坏事的工具,执法人员是惩戒的人,如果人人都遵守大家的共识,信守承诺地办事,这些国家机器,是根本不需要的。可惜现实是,现在还做不到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