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祭祖是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

过年祭祖是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

鲁南,即指泰山以南的广大丘陵和平原地区,包括济宁、菏泽、枣庄、临沂等地。这
一地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曾诞生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其中世界十大名人
之一的孔子就诞生在这里。近几年开展的孔子文化节搞得轰轰烈烈,但祭祖旅游还未被人
重视,而且这一市场潜力甚大,开发前景广阔。
一、祭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产品
祭祖旅游是现代社会一项重要旅游活动,其主要特点是:
(一)祭祀对象的吸引力和辐射范围决定于祭祀对象对历史贡献的大小
伏羲、女蜗、神农、黄帝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祖先;密洛陀(瑶族)、尧白(
基诺族)、代哇麻(布朗族)、彭祖(徐州及彭姓)等是各地各族人民的祖先;各家族,
如孔姓、孟姓,尤其是南方一些旺族都有自己的宗谱,一定时间海外人士都将归来祭祀自
己的先人。黄帝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贡献最大,他统一各部落,被各部落推选为部落联盟首
领,命苍颉造字、嫘祖养蚕、共彭、货秘作船、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隶首
作算数、容成造历、伶伦和荣将作音律、胲驾牛等,是中华各族人民公认的祖先。
(二)祭祖旅游是一项文化活动,而不是宗教活动
祭祖主要是两项内容:一是纪念先人在民族历史发展中的贡献;二是回顾民族历史,
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发扬光大。祭祀活动促进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社会进步。祭祀虽
与宗教活动相似,但宗教有一定数量的宗教人士、严格的程序,引导人们对偶像的崇拜,
乞求神像保护,进一步促进对宗教的信仰。而祭祖活动有更广泛的群众性。
(三)祭祖旅游多在先人事迹载体的墓地或诞生地
世界华人祭祖过去和现在都在陕西黄陵县桥山黄帝陵举行,而诞生地曲阜寿丘,由于
景灵宫被破坏,很少有人问津,甚至在他的广大后代中,也不知黄帝生于何方。如果将黄
帝诞生地(曲阜)、黄帝部落中心地(新郑)和黄帝陵地(黄陵)连在一起将成为完整的
祭祖旅游线。
祭祖旅游活动具有历史功能,能够引导人们对自己民族历史的研究,使子子孙孙牢记
祖先的创造和功德,并预见未来的发展;其次是教育功能,因为祭祖活动是社会群体行为,
扎根在群众土壤之中,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通过活动可以培养一代代人的健康、正直、
向上的伦理道德,培养道德情操,增强对生活的勇气、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
二、鲁南有着丰富的祭租旅游资源
鲁南地区的曲阜“三孔”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级旅游区,以曲阜文化
节为中心的观光、修学等旅游,每年的旅游者达200多万人次。近几年,曲阜又以宣传孔子
思想为中心,建论语碑苑、六艺城和修复鲁国故城。但与旅游相配套的祭祖旅游也应进一
步发掘,开发祭祖旅游资源,其中主要是伏羲女娲庙、黄帝诞生地和少吴陵。
(一)东方人文初祖伏羲、女娲长眠处
1、 生动感人的创世说比西方上帝创造世界、亚当夏娃繁衍后代传说更为古老的是东
方创世说:盘古开天地,伏羲、女娲兄妹留传后代。西方的创世说在天上,都是神;而东
方传说是在地上,是实实在在的人。一些故事情节更具有历史性和人民性,在华夏大地广
为流传。
伏羲、女娲传说大体是这样:早在远古洪荒时代,天塌地陷,洪水泛滥,到处是一片
汪洋,天水相连,世上大部分人都在灾难中死去,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俩。为了繁衍人
类,盘古命其兄妹结为夫妻,他俩不肯,后来想个占卜的办法,让伏羲、女娲各在东、西
一个山头上,每人持一扇磨,从不同的方向往下滚,如果到一起,就担任起传留后代的任
务。开始两扇磨一个向东、一个向西,但到山下两扇磨却改变了方向,在两山之间洼地处
相合在一起。伏羲、女娲不敢违反上天的旨意,于是结为夫妇,生了许多儿女,成为我们
的祖先。人祖奶奶女蜗,为了让儿孙们安居乐业,又不辞辛苦,炼五彩石,补被共工所撞
破的西北天。这一美丽的传说,在中华大地到处都有流传,但发祥地在哪,其说不一。后
经我们研究,在鲁南地区更有其说服力。这个事件和传说的两个山头就在济宁东南的邹城
东凫山、西凫山。这里有伏羲庙、伏羲墓和女娲墓,还有老磨台遗址和爷娘庙。
2、古地理环境分析鲁南地区的华夏大地大约在21亿年前转化成陆地,构成中国大地最
古老的骨架。而鲁南广大丘陵在2亿--1.7亿年间的古生代,地壳缓慢升降,时海时陆,时
为一个个孤岛,时为广阔的陆地。至200万年前第四纪基本形成现在轮廓,其间经历世界性
气候四次冷暖的变化:寒冷时期,冰期到来,海水下降,陆地广阔;温暖时期,冰川融化,
海水上涨,低洼区一片汪洋。最后一次冰期为大理冰期。冰期后1万年以来,气候转暖后年
均气温高于现在2-3℃,海水上涨,华北低洼地区被海水淹没。这一时期大约在6000年前,
正是伏羲、女娲时代,也就是原始社会的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相当于考古发现
的大汶口时代。现在凫山一带人民流传着一首歌谣:东凫山、西凫山,天连水来水连天,
多暂哭到洪水干,洪水干了立人烟。”即为大理冰期后鲁南一带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在
当时凫山一带有风姓伏羲部落和女娲部落,因而,其山为伏山。后来由于海水退后残留大
片沼泽地,多凫鸟栖居,伏山演化为现在的“凫山”。东凫山海拔233米,西凫山海拔224
米。两山虽不高,但在洪水泛滥时是原始人生活的中心,是人祖的故乡。在《诗经·鲁颂
》中,介绍鲁国山川形胜时,继“泰山岩岩”和“奄有龟蒙”之后,有“保有凫峰”,说
明鲁中、鲁南,凫山同泰山、龟山、蒙山和峄山并列,并成为古徐国与邹国的天然屏障。
3、历史记载和考证关于伏羲、女娲活动遗迹、纪念性伏羲庙和伏羲墓、女娲墓,在文
献中早有记载,并被历代历史学家考证并做了解释和说明。
对伏羲、女娲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唐朝史学家司马贞和现代的王献唐先生。但以前史书
上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皓与
有济之事”,这是说,太皓,即伏羲,属风姓,在济宁一带,其后裔有任(济宁)、宿(
东平一带,后南迁宿迁)、须句(邹县南)、颛臾(费县)四个小国。鲁僖公母亲属风姓,
告诉僖公保护好四个小国,管好对太皓的祭祀。因此僖公二十九年(公元前631年)重修伏
羲庙。可见伏羲在春秋时代已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信仰。
唐代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皓庖牺氏,风姓,代燧入氏继天而王,母
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伏羲“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
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
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庖牺、宓牺即伏羲,又称太昊。庖牺、宓牺说明伏羲是
以渔牧为主。昊字通皓、皓,意为光明浩白,指日东升。因为伏羲生于太阳升起来的东方,
又是风姓部落首领。他在人类历史上重要的贡献是推演八卦,因西凫山有八个山脚,启发
他的灵感创造了八卦。《舆地志》记载:“凫山在邹县,接鱼台界,形如凫飞,世传伏羲
画卦于此。”伏羲死后葬于“山阳高平”。高平,即今天邹城凫山一带。
在《补史记三皇本纪》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有:“女娲亦风姓,蛇身人首,代宓牺立,
号曰女帝。”这就是说,女娲亦是风姓的一个部落,伏羲死后代羲而立。据地震资料分析,
鲁南是郯庐断裂通过处,
在6000年前,曾发生一次大的地震,所谓“炼石补天”就是女娲带领人民进行抗灾斗
争。在汉代《元和志》中对女娲有进一步的说明:“相传女娲生于承注山,下有女娲庙。
”承注山,即凫山主峰。
上述分析说明,伏羲和女娲是人类远古时代华北地区东部的风姓氏族,以蛇为图腾,
他们活动中心就在鲁南的凫山,他们推演八卦,结绳记事,实行对偶婚姻,教民打渔、游
牧,并在大地震后进行了抗灾斗争,这些事迹逐渐以游牧形式传播到中原广大地区,因而
到处有他们的传说。然而晚年他们又回到故里,并长眠在凫山脚下。所以在凫山有他们的
故冢和纪念寺庙。近几年考古发掘的汉画像石,上面即有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尾部相交图。
远古人对蛇的崇拜后来逐渐演化成龙,成为华夏民族的图腾。
4、在鲁南一带,伏羲、女如娲传说流传广、纪念遗迹多 伏羲、女娲纪念遗迹在鲁南
沿微山湖东侧不足100里的范围内就有8处,即邹城街内的爷娘庙,峄山的女娲洞,凫山的
爷娘庙、伏羲墓和女娲墓,两城的伏羲庙,滕州的八卦台,峄城的女娲冢。伏羲、女娲遗
迹分布密度这样大,在全国其它地区也是罕见的。其中东凫山西麓下的爷娘庙占地130庙,
庙宇40多栋,碑刻20多块,古柏300多棵,在中轴线上建筑有金水桥--午朝门--朝王殿--人
祖庙--妈妈殿--团圆宫,长达200多米。人祖庙是主体建筑,五楹三进,歇山斗拱结构,金
碧辉煌。内供伏羲和女娲神像。西侧有卧奶奶庙,东侧有玉皇殿、五岳庙、王母殿。现保
存完好的纲鉴碑和杏祥碑高达6.2米。伏羲庙规模之大全国也不多见。每年阴历三月三和
十月一是爷娘庙会,游客多达万人,盛况空前。
(二)华人祖先黄帝的诞生地
据史料记载,黄帝是风姓部落后裔,生于曲阜东北4公里的寿丘,即现在的曲阜市旧城。
他是少典部族子孙,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氏。青少年时西迁,在姬水长大,因此又称
黄帝为姬姓,他一生下来就有灵性。聪明机敏,长大诚实勤奋,成年后,见闻广博,对事
物看得清楚。他成为部落领袖后,在轩辕丘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变化,种植五
谷,深得民心,各路诸侯纷纷来归,因此又称黄帝为轩辕氏。他先后在河北阪泉同炎帝打
仗,在巨鹿同九黎首领蚩尤作战,统一各部族,尊他为各族首领。死后葬于陕西桥山,即
今天黄陵县黄陵。
黄帝元妃嫘祖,次妃方累、彤雷,大约有13个妻子,说明当时已进入父系时代,而且
是一夫多妻制。他有子25人,得姓14人。嫘主生长子玄嚣,嚣孙高辛(帝喾),辛子挚和
放勋(尧);次子昌意,意子高阳(颛顼),阳六代孙重华(舜)。黄帝、帝喾、颛顼、
少昊、尧、舜,均得帝位,再加伏羲、神农,成为中华民族祖先五帝传说中的人物。五帝
一说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一说是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一说是少昊、
颛顼、帝喾、尧、舜。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为了开展纪念黄帝活动,于寿丘建景灵宫奉圣
祖轩辕黄帝,建太极殿奉圣母嫘祖,房间1320楹,辉煌壮丽,其规模远远大于现在的孔府
和孔庙。后因金兵入侵在战火中被毁。目前还保存两块巨碑,高15.87米,宽3.76米,厚
1.2米,是国内最大的石碑。
(三)五帝之一,东夷族首领少昊的活动中心
少昊,有的说是玄嚣,也有的说是挚。少昊,号金天氏,建都穷桑(曲阜),为东夷
族首领,以大鸟为图腾。死后葬于黄帝诞生地寿丘。现保存用巨石垒成覆斗状、坡高15米、
阔28.5米的墓地,人称“东方金字塔”。
三、祭祖旅游的开发
鲁南地区将祭祖旅游开发起来,会促进该地区旅游与经济的发展。这里要解决好对祭
祖旅游重要性的认识问题,处理好同儒学文化旅游、节庆旅游、名人旅游等的关系。
(一)祭祖旅游是鲁南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
济宁是三皇五帝中伏羲、女娲、黄帝、少昊的故乡,又有伏羲墓、女娲墓、少昊陵,
规模宏大的景灵宫、太极殿和爷娘庙遗址,以及传说中的老磨台遗址、盘古碑,炼石补天
遗留下的“峄山”等。从历史、考古到传说,形成中华民族文化发祥的中心地带。经过修
复,会对十多亿国民和3000多万海外华人产生很大的吸引力。祭祖旅游的开展将成为鲁南
旅游业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同时,以鲁南济宁为起点,同河南新郑(轩辕丘)、陕西黄陵(黄帝陵)连接起来,
成为一条华人祭祖旅游线,并带动三者旅游业的发展。
(二)祭祖旅游同孔孟文化旅游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增加旅游新内容,扩大鲁南文化
旅游区的范围,产生规模效应
目前开展的“三孔”文化旅游,成为济宁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但还不能带动整个
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如将祭祖旅游资源开发起来,使曲阜、邹城、济宁成为鲁南文化旅游
中心区,扩大旅游区的规模,同时,使旅游者了解到孔孟的儒学的创立不是孤立的、偶然
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伏羲、女娲、黄帝、炎帝、少昊,以及商、周文化的继承
和发展。鲁南是东方文化的源头,儒家文化的源头。这样,祭祖旅游与孔孟文化旅游构成
一体,对国内外旅游市场会有更大的吸引力。
(三)祭祖旅游同各地节庆旅游、名人旅游连成一体
鲁南地区由于是5000年前中华文化的故乡,历史上多出名人。如曲阜是圣人故乡,先
后诞生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和圣柳下惠;滕州是墨子
故里;东明是老子故里;临沂是诸葛亮和王羲之的故里;微山有微子墓、仲子墓和张良墓;
东平有蚩尤墓;苍山有荀子墓;枣庄有匡衡墓等。与此同时,各地开展节庆活动,即菏泽
的牡丹花会、枣庄的石榴节、微山的荷花节和梁山武术节。如果将祭祖旅游同上述节庆活
动和名人观光旅游结合起来,鲁南将成为山东重要的文化旅游区,并带动鲁南经济的整体
发展。
为了推动鲁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发挥济宁的中心辐射作用,关键的一点是向世界人
民宣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故此应宣传凫山
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恢复邹城的爷娘庙,修复伏羲墓、女娲墓,开展对伏羲、女娲历史
和传说的研究,向国内外推出祭祖旅游。

主要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
2四书五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04
  1.祀祖的起源:

  按竹书纪年所记:“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仗而庙祀之。”这便是祀祖的滥觞,从此以后,历代的帝王,都根据此种意义,而发生祖宗的祭祀。

  2.祖与宗的分别:

  祖与宗原是一种祭祀的名称,所谓“祖有功,宗有德”,郑玄注:“有虞氏以上尚德,禘郊祖宗,配用有德者而已,自夏以下,稍用其姓氏之先后次第。”这说明最初的祀祖,并不以血统为标准,乃是以功德为标准,如有虞氏所祖宗的不是有虞氏血统上的亲属。

  舜父是瞽瞍,祖是桥牛,何以不宗瞽瞍而独崇尧,不祖桥牛而祖颛顼呢?此乃尚功德,不尚血统之最好说明,到了夏后氏以后,方开始祖宗血统。如郊鲧而宗禹,周代也祖文王而宗武王,从此对于祖宗的祭祀,看得非常重要,甚至与祭天并列,所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而成为中国古代报本返始的宗教祭祀观。

  3.祭祖的目的:

  祀祖与祀天并重的风尚,乃中国过去宗法社会骨干,藉祭祖的方法来亲睦九族,结成一个宗法团体。此在古代社会思想中,未始不有相当的价值,但流传既久,渐失去祭祖的原意,乃因守着狭隘的家族观念,其流弊所及,反而减损了人心上的家国情怀。

  4.祭祖之变异:

  祭祀之原始意义,乃是敬天、明德、教孝、报本返始,夫上天之载,无声无臭,祭神之外又须祭先,如云:“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祀先之礼,必须要“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故备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明乎郊社礼,禘尝之义,这些都是古代天祖崇拜的遗传,为子思所特别注重。

  佛教(小乘)传入中土,重乎对死人之祭祀,其意义在乎超荐其上度西天,不复有我国古代祀天祭祖之意义,故自随唐以还烧纸人、纸屋、纸衣、纸具,以供死人在阴间之用度,乃成习惯,此并非中华民族原始的习尚,不可不察。

  而烧纸具在乎向死人祈福、护庇、求其轮回超度,其目的在乎功利并非孝思。故梁朝范缜所着神灭论乃欲在根本上推翻小乘教义之迷信处,范缜特别强调古人为宗庙祭祀,乃圣人从孝子之心,所以设教,并不是真为了祭祀鬼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1-17
楼上的太厉害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