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如题所述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突出

自1999年扩招政策出台后, 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据统计,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560万, 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了 800万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高 达 834万人,而2020年预计达到 874万。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社会需求却没有相应增长,特别是有效需求短期内增长十分有限。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自身素质不高、求职技巧缺乏

首先,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期望值过高。由于受传统的就业观念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偏差,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很多毕业生认为只有在比较高的层次就业,留在大城市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愿意到大城市、到沿海发达地区,而不愿意到到中小企业、到基层和农村去就业。

其次,自身素质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有部分毕业生对自身定位很高,过高估计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但事实上又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责任心差、忠诚度低,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最后,学生缺乏求职技巧。有些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很不自信,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无法真正展示自己的实力。

2、扩招政策导致毕业生人数增多

高校扩招是基于增加高级人才供给量,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而采取的战略政策。但其短期效益并不理想。自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出台后,我国适龄青年大学入学率逐年增加,导致毕业生逐年增多。

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115万,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高达874万。如此庞大的人群,必然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

3、高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忽视

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不能有效地按市场需求来调适。往往是所开的专业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不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调整。

根据自身师资条件,专业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无法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相适应;又或者是按招生当年的市场需要大规模的扩招某些专业的学生,几年以后市场是否能完全吸纳则很难把握。这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忽视也不容小觑。目前,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很多高校只是对学生进行一些专业课的教学,对其他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心理素质差,无法适应社会要求,由此也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大学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首先,大学毕业生应该正视现实,对自己进行正确的社会定位,对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降低求职的心理预期,充分利用各方面渠道尽快就业。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与专业相关或与未来从事的行业有关的工作,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弥补自己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做好准备。

此外,大学生还应该做好自我职业规划。大学生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找出想做的而又能做的,分析自己的实力、价值和需要,然后考虑可行性,这就是通常说的“职业规划”。大学生应该从一踏进大学校门就应该开始职业规划,为自己的发展设定长远的目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09

       大学生就业难,分为多种情况,但总体上就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看不上工作,而另一类则是工作看不上自己。

就业难

       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数的头脑里还带有学生的思维模式,认为只要是自己能力足够高就能够胜任一切,能力是一方面,但是在就业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关系”,谁的关系过硬谁就能在就业汇总化解种种不利因素,而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就业就比较困难了。但是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大学生所拥有的热血,耿直,还需要在社会中不断的磨练,将棱角打磨的圆滑一些,在找工作过程中,常常认为自己的工作应该怎样怎样,如何如何,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所以在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学习为人处世,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应该眼高手低,先去做,然后在去想接下来该怎么做,无论做什么都是在积累经验。

        还有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问一问自己,自己看对的那份工作为什么要来找你,你的能力足够接下这份工作工作吗,相信很多同学在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所以,在为了自己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就要好好的提升自己的水平,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知识,还要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目前,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迫切需要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强的毕业生,所以要好好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好让自己能够有能够拿出手的东西来,而且,在选择工作的时候,要明确自身,不要只看重薪酬、待遇和工作地区,那些都不符合实际,而且在我国东部大城市的就业需求较少,在中西部的一些二三线小城市却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这些观念需要改变一下,对自己有所认知。

正确认知就业

第2个回答  2017-03-11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定位不清,目标不明。大量的求职者,包括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市场感到茫然,不知道要做什么工作 ,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做不久,做不长,工作频繁变动。这客观上导致了大量的磨擦性失业;

  2、缺乏核心能力,就业竞争力弱。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大量求职群体跟不上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都不能满足岗位所需,永远处于被市场淘汰的边缘;

  3、工作主动性弱,不热爱自己的职业。相当部分的求职者职业素养太差,对工作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

  4、不想吃苦,没有准备吃苦的精神,总认为我是一个大学生,不想到基层第一线去工作,怕苦怕累。

  5、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为此,解决就业难,就必须解决目前存在于个人求职者身上的种种问题。

  首先,大学生就业者必须明确自身定位和目标。许多人在选择职业前没有很好的自我定位,也不了解社会需要的是什么人才。在学校的时候,别人去考日语,我也去考日语,随大流。结果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也造成了社会上热门职业越热,冷门职业越冷的社会现象。等找不到热门工作后才去随便找个工作,结果造成的情况是个人痛苦,企业也为难,个人频繁跳槽,累积不了相关经验,而企业则缺少经验丰富的职员。

  其次,个人对就业单位的选择要明确。作为就业主体的个人要想就业,想工作。一定要了解个人对工作的需求,明确个人的选择方向,要了解你所选择的就业单位的情况。目前许多大学生太多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希望付出立即就有回报,然而,职场之道很大程度上在于:你实际所创造的价值跟你的回报是成正比的,而在一个人创造较大的价值之前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历练,一段时间的学习,一段时间的积累。而很多人的价值观恰恰与此相悖,人们追求轻松的工作,喜欢安逸的环境,期望更高的回报,但却不愿意付出更多。特别是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很多人在职场中遇到困难,想到的更多是逃避,所以我们身边出现了很多的“啃老族”。

  要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在政府及社会的大力帮助下,不断地拓展就业渠道外,还必须使大学生放下眼高手低的择业的心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第3个回答  2017-03-11
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实际情况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严峻.随着高校扩招后的首届学生毕业,今年的形势更
不容乐观,供求总量失衡、结构矛盾突出,据估计,今年社会用人需求并没有增加,总体上只与往年基本持平,但高校毕业生却比去年增加47万人。其中,专科毕业生超过70万人,与去年相比增幅大。有关专家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将是基层和中小企业,建议他们根据人才供需的总体形势,尽快降低就业期望值。同时,有关部门要及早取消对学生就业的种种人为限制,为高校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也有不少有利的条件,预计今后5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将达到560万以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增加,这都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生对工作岗位目标期望值太高。另一方面,内地毕业生地大量涌入东南沿海城市,致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时下大学生就业难,既是一个社会关心,媒体关注的间热门话题,又包含着学界智仁份说的解释。如今的社会趋势,我们大学生必须放下者曰:“天子娇子”之尊,正确、理实地看待就业。分析大学生就业难,尽管
大学扩招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不平衡是一大原因,但以大学毕业仅占我国劳动力5%比例,及经济增长对未来变素质劳动需求看,培养更多大学生是符合社会长期发展要求的。问题

是就短期看,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出现。“供需不平衡”,在深层次上集中反映了我们高速发展中的两个不平衡,,一是经济增长中的结构不平稀,出现了经济增长与就来增长脱节的困境。比如持续上涨的房价,也使城市第三产业培育、转型,增长缓慢。而第三产业弹性系数高达0.57,远高于
第二产业的0.34,由此出现了就业弹性系数明显下降。二是社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尽管“西部大开发”战略,从长期看有助于缓解这种不平衡。但从短期看,高等教育投资个人化的改革,事实上带来了就业机会成本增加的结果,使得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当所有毕业生就业的指向性,选择性发生集中时,短期性和结构性的劳动力供给就会出现明显过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7-06

1、我国人口基数大,随时国家的发展,人才需要不断夸大,大学也都在扩招,遍地都是大学生,面试的场景可是人山人海,人挤人的场景。

面试的场面

2、对于自己,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不够出众,在众多的大学生中不够优秀。有的人嫌弃工作薪资低,大家要认清现实,大学生出去实习的时候基本工资都不会高,除非自己够突出,足以让外企看上的,才会薪资高些。

3、社会发展不平衡,对于部分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岗位提供不多,竞争更强,更难得到岗位。在发达城市的岗位虽然相对多些,但是那些地方的人会更多的,也就是只有自己掌握的才能足够多才能竞选上相应的岗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