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电算化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如题所述

会计发展史
摘要:会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应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按照会计发展过程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本文通过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会计的发展史。
1.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分为会计的核算职能和会计的监督职能。(一)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帐、算帐、报帐,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确认,是运用特定会计方法,确定经济业务发生与否,并用文字和金额同时描述某一交易,使其金额反映在特定主体财务报表中的会计程序。计量,是确定会计确认中用以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金额的会计程序。 记录,是指在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中采用一事实上的记帐方法,在帐薄中进行登记的会计程序。报告,是指在确认、计量和记录的基础上,对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方面报告。(二)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会计随着历史的发展也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同时,会计技术和会计观念也不断变化着,有些观念也许在现在已经不适应,但是仍有些一直适应社会发展,在会计史中发生着重要的作用。
2.会计的起源与产生
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劳动产品 。财产私有制的出现强化了在产品交换中等价交换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形成了对会计的现实需求。随着劳动生产水平提高,人们对生产过程的了解。就需要经常对剩余劳动产品的储存和保管,也需要经常清点与计数,由实物记事到绘画记事,结绳记事,刻契记事等这些计量的方法也代表着那一时期会计的行为。这一时期的记录行为是会计萌芽状态的表现形式,成为会计的直接渊源。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生产创造出逐渐稳固的社会物质基础,也提供了会计产生的可能性。会计在大约公元前1100 年到公元前770 年之间的西周时就已经出现了。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有为王朝服务的会计,有专职官吏专司其事。早在西周时代就设有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的官职——司会,并对财物收支采取了“月计岁会”的方法。
3.会计的发展
(一)古代会计
古代会计的发展面貌重现于世是随着大批原始社会历史遗址的发掘,大量存在于壁画和陶罐上的“以网计数”“以绳计数”图,生产者在生产时间外附带的用绳子,木棒来记录日常生活。充分反映了先民们在无意识的前提下有意识的推动了早期会计的萌芽。进入我国西周时期,更是在中央层面出现了第一个“会计”的官职--“司会”,管理方面涉及到财务出纳与出支核算,并且成为政府重要部门之一,其组织也在记录方面也不断探索。随着战乱到秦汉大一统,封建经济的发展与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新兴国家机器也对财政记录和会计形态也做出了全新要求,并对全国各地的账簿记载进行了核算和案例巡查制。并与当时的监察御史形成合力,将地方的经济收支情况以“月会”“年会”的方式进行审查,使中央对地方得到极大控制。隋唐时期中华民族空前大一统,封建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在时间、空间得到极大拓展。对会计及国库资金的核算出纳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更在唐代,草市、夜市和大量商业性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涌起,水陆交通的发达,人民的碎片化增强,商品的流通性增快,飞钱出现,货币交易日常化,增加了会计在现金上的审核功能,并与户部一起管理资金的发放以及在市场上货币流通转换的监督,并且设立了崭新的中央部门--度支部,职掌财政预算和全国的会计核算,相应的审计机构--比部,审计之权通达国家财政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会计报告送达的程限和申报内容均有严格规定。建立了以“量入为出”为原则的年度预算机制。在这一过程中,以“四柱清册”为核心的会计收支审查制度成为中式会计的精髓。无论历朝历代,“会计”这一必要功能形式都为中央政府所重视并服务于经济
(二)近代会计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后的民族大战,使中国大批有志之士开始把视野转向西方,在会计方面,也出现了结构方面的改良与变化。具有代表性的清末人士蔡锡勇著有《连环帐谱》一书,其中,他积极推广借贷复式薄记,以改革中国会计形态。20世纪初,原本农业市场的解体,资本市场的兴起,资金流通与贮藏机构即银行金融业的建立,以现金收支为中心的复式记账法被广泛采纳,复式薄记也随之并存,此乃中国会计改良之新风。但在近代战乱和中西碰撞的大背景下,官僚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夹压下,会计始终无法发挥出应有功能为经济服务。
(三)现代中国
1.新中国至改革开放前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时段,受冷战国际思维的影响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此时新中国的会计制度广泛的向苏联学习,引进苏联会计经验,将统一的会计管理权限划归到政务院财政部,由财政部全权负责组织和领导。随着新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大建设的开展,企业特别是国营企业对会计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增大。因此,企业与会计联系更为密切,也使得会计对企业管理,财务收发及日程流转做出了巨大推动力。在会计资源本身,由中央统一规定和发放会计资格证,审批合格的会计机构。会计师成为所尊重的人力资源,会计学开始在高校大量普及。
2改革开放至现今
我国由计划经济转步为商品经济,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政治上的法制与科学化,大批民营与私营制企业进行高速期,会计行业人力日益庞大,为充分为会计体系发展提供法律法规上的保障,于1985年全国人大专门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成为会计史第一部国家性法律文件,后一系列颁布了《审计法》《企业所得税法》等一系列法律。在评定职称上,中央将会计师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类,初级职称助理会计师,中级职称有会计师,高级职称有高级会计师。自从2001中国加入世贸以来,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且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将企业的国际化,市场化,股份制改造的转变都推向尖端,对传统会计理念与价值造成冲击。如今是大数据的时代,市场对于精通网络的尖端性会计师的需求量极大,中国也形成了以瑞华为代表的会计事务所正在蓬勃发展,会计正在努力去“改变”市场,做到与市场同步创新,使其增强稳健的货币增值力和在非货币交易时反映帐面价值。2006年,国家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会计行业走向世界,为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方向,充分利用国际会计报告准则,将会计行业列成一套单独的信息控制系统和“集成显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者认定经营者的责任与权利,维护所有者权益,以及实行科学、严格的会计制度,已成为行业自规。
(四)总论
会计的发展过程,经久不绝。始终服务于经济,并为政府、市场、企业提供了资本统计和监督审查渠道,而会计行业也在不断创新,不断向前。中国的会计体系正在繁荣扩大阶段,无论是从人力资源,还是科学知识架构上。适应社会需要,推动经济发展。会计才不枉此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经历了三个阶段:
每一阶段,1980-1989年,是社会自发性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阶段。
每二阶段,1989-1998年,是会计电算化行政推动管理的快速普及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1998年以后商品化、市场化、自由大发展时期。

望楼主采纳

沈阳金蝶财务为您解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2-13
三个阶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