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热是什么原因??

如题所述

您应该问的是 下焦湿热吧....

病因
1.大肠湿热
多由饮食不节,恣食厚味醇酒,或夏月暑湿、疫毒之邪侵及肠道所致,为邪实之证,病位在大肠。因湿热毒邪内结大肠,下焦气机壅滞,传导失常,气血瘀滞,当瘀热阻于肠道时,可致腑气不通、热结旁流,而见呕吐、腹痛、痢疾、泄泻、痔疮等。
2.膀胱湿热
常因恣食肥甘辛热之品,或嗜酒,酿成湿热内生,或湿热秽浊之邪外侵,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无以分清别浊,开合失司以及灼伤络脉而致。
3.胞宫湿热
多因湿热邪毒侵及盆腔,气血瘀滞所致。本病的成因,主要是邪毒侵入胞脉后,与败血搏结,进一步发展所致。由于邪气盛实,瘀热内结,正邪交争剧烈,而致腹痛较重,并有高热、寒战。

临床表现
1.大肠湿热
腹痛,里急后重,下利黏液或便脓血:或暴注下泄,肛门灼热,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或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并见发热汗出,午后热盛,胸脘满闷,肢体沉重,纳呆呕恶,小便短赤,脉象滑数,舌苔黄腻。
2.膀胱湿热
小便短数,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尿道口红肿,并有秽物,伴口干口苦不思饮,食欲不振等。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3.胞宫湿热
低热起伏,少腹坠胀疼痛,腰酸纳差,带下色黄,质稠臭秽,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辨证施治
1.大肠湿热
证候: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治则:清大肠湿热,解毒。主方:葛根芩连汤加味。方药:葛根、黄芩、黄连、甘草、银花、茯苓、木通、车前子。
2.膀胱湿热(初期)
证候: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漓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利湿。主方:八正散加减。方药:扁蓄、翟麦、木通、车前子、滑石、大黄、山栀、甘草。
若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黄,必要时加用枳实,以通腑泄热。若湿热伤阴者去大黄,加生地、知母、白茅根等以养阴清热。
3.胞宫湿热
证候:头痛目赤,胁痛口苦,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短黄、或淋浊,舌苔黄腻。治则:清热化湿。主方:二妙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02
内火太旺 建议清肺热,下内火,食用点百合粉可以 效果挺好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