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的庙号才能称祖,顺治不是开国皇帝,为何能称世祖呢?

如题所述

庙号起源于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所以,和谥号一样,庙号也是评价皇帝生平的重要形式。其中,就开国皇帝来说,一般使用太祖或者高祖这两个庙号。就太祖来说,自从汉太祖刘邦以后开始大规模使用的开国皇帝的庙号,刘邦最初的庙号是“高祖”,后来汉景帝即位后为刘邦重上庙号“太祖”,自此“太祖”便成为开国皇帝惯用的庙号,而就高祖来说,也有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开国皇帝使用。进一步来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通常来说,开国皇帝的庙号才能称祖。那么,问题来了,顺治不是清朝的开国皇帝,为何他的庙号会带“祖”字?

首先,根据《清史稿》、《清世祖实录》等史料的记载,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终年24岁。庙号世祖,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也即康熙皇帝。由此,不管是从后金的努尔哈赤算起,还是从皇太极开始算起,爱新觉罗·福临都不能称之为开国皇帝。但是,对于清朝第三位皇帝的顺治,却获得了“世祖”这一庙号。对此,在笔者看来,顺治皇帝之所以被获得了清世祖这一庙号,显然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具体来说,在顺治皇帝之前,也即努尔哈赤、皇太极在位时,后金和清朝都是偏居一方的诸侯。

爱新觉罗·福临六岁登基,由叔父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入主中原。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顺治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也即在顺治之前,后金和清朝相对于明朝,只能说是一方诸侯。

但是,自从清朝大军获得吴三桂的协助,得以入主中原之后,清朝和明朝之间的关系,显然逆转了,也即此时的南明也好,李自成建立的大顺也罢,逐渐成为一方诸侯了。在此基础上,虽然清朝能够夺取天下的功劳,和顺治的关系不是太大,也即是建立在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基础上,并且多尔衮更是出力不少,但是,顺治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自然配得上“世祖”这一庙号。

同时,打个比方,就蜀汉后主刘禅来说,如果其在位期间,诸葛亮真的成功击败曹魏,匡扶汉室,促使偏居一隅的蜀汉,得以入主中原、夺取天下的话,那么,蜀汉后主刘禅,也完全有资格使用带有“祖”字的庙号。

进一步来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之所以开国皇帝可以使用太祖或者高祖的庙号,是因为一般来说,开国皇帝在位期间,基本上夺取了天下,比如汉太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但是,如果开国皇帝没有夺取天下,并且后面的皇帝成功夺取了天下,那么,这后面的皇帝无疑承担了部分开国皇帝的工作和任务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