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安全行为习惯的培养重点从哪些方面着手?

如题所述

一、 家园结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

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况且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可以制定家园联系表、家园信箱,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

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

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榜样激励。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用照相机拍照下来,然后在班级的小红花园地里展览。

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三、科学引导。幼儿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

例如,有的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教师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幼儿安全行为习惯的培养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幼儿的安全行为从日常生活做起,让他们远离有危险的物品,比如带尖的物品,防止幼儿被扎伤,并且让他们认识一些常见的危险物品。还要让他们认识到电的危害性,不要随意地去触碰用电产品。防止幼儿触电在幼儿玩玩具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用太小的物品,让幼儿玩,防止幼儿吞咽。
二、培养幼儿对陌生人的防范意识,让幼儿与陌生人少接触,不要让他们和人都有自来熟的感觉,对陌生人的适当拒绝是一种安全的行为,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亲人才是值得信赖的,对于其他人给的东西不要随意的吃。
三、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通过讲故事看图画的方式让幼儿对坏人有初步的认识提高他们的防范性。
总之,幼儿安全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入手,家长要留心生活中对幼儿产生危害的各种行为,及时的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培养。让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2个回答  2020-09-20
常言道:“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事故是最大的浪费”,可见安全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安全就是生命,安全教育一直是幼儿园高度关注的问题,有时可能也是最头痛的问题。

一、幼儿安全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3—6岁的幼儿正是身心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协调性较差,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的问题,作为新一代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教授给幼儿安全知识,让他们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让他们学会如何远离危险,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

二、当前幼儿园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保护轻教育

家长和教师偏重对幼儿采取全方位的保护,认为少活动就可以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有的幼儿园甚至减少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剥夺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虽然教师和家长在竭尽全力地呵护幼儿,已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成人对孩子的保护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关注和保护孩子的同时,更重要的应该是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二)重安全知识的灌输,轻安全行为的训练。

日常进行安全教育时大部分是保教人员对幼儿进行“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教育,忽视逃生教育和避难技巧训练活动。这种教育方式属于灌输式的被动教育,幼儿常常是“左耳进,右耳出”,其效果可想而知。从知到行之间有一段距离,幼儿知道怎么做,但如果不加以实践、练习和巩固,他们是不会自动产生相应的安全行为的,按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行为不会自动产生,也不能由教师或父母传授而获得,只能通过儿童的主动建构而内化到他们的认知结构中。

(三)部分家长对幼儿安全问题麻痹大意。

部分家长对幼儿园安全教育认识不够,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万事大吉,忽略了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家园共育以及幼儿监护人的角色转换,不论什么事情幼儿园理应承担责任。

三、如何抓好幼儿安全

(一)培养幼儿安全行为习惯。

1、在愉快的游戏中有意识的学习。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通过各种不同的游戏自然融入安全教育的内容,在有趣、愉快的游戏中尝试解决各种问题,不仅使幼儿从中获得力所能及的防灾、避害和逃生,自救的方法以及保护自己的经验,也可满足幼儿情感的需要,获得成功和信心。

角色游戏:

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性的反应现实生活,教师要充分挖掘角色游戏中的安全教育因素,尤其是蕴含其中的安全行为方面的表现,发挥其安全教育的作用。例如,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老师一方面要创设自由、宽松、温馨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一方面可有意识的发展出“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等游戏情节等有关规则。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吸收了丰富的安全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游戏性质的角色表演,获得了深刻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了自我保护行为的锻炼。

情境游戏:

师幼共同创设一种模拟意外或灾难的特定情境,让幼儿设想、体验身临其境时的正确应对方法,它具有仿真性、情景性和角色性的特征,例如创设一个“火场逃生”的场景,某处发生火灾了,旁边有水、毛巾、被子、衣服、门窗等多种物品,幼儿当场进行保护自己的逃生演练,通过情境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从小具有灾难自救的意识,并能想出一定的办法解决,遇到有关灾难自救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幼儿战胜灾难的勇气、信心和智慧。

体育游戏:

生活中的意外事故防不胜防,幼儿反应的敏捷性,动作的协调性及手臂小腿肌肉的力量,影响着幼儿安全自护,可以通过“顶锅盖”、“猫和老鼠”、“抓尾巴”、“大风和树叶”等有趣的游戏,增强幼儿躲闪,呼喊等快速反应能力,还可以设计专门的体育游戏演习求救技能,如尝试越过障碍物,通过这些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提高幼儿的行动反应力,一旦面临相应的危险事情时,经过训练的孩子因为有行为和心理的准备,自救逃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2、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安全行为习惯。如入园——不带零食、钱、小刀、扣子等危险物品进园,进餐——安静进餐,细嚼慢咽,不说笑(以免食物进入气管),睡眠——正确睡姿,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不含着东西睡觉,行走——行走时抬头挺胸,手前后自然摆动,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以免碰撞、摔倒);游戏活动——遵守游戏规则和集体纪律,专题或渗透性的安全教育活动——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行为,离园——有序活动,静待家长,安全返家等等。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差,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的。因此,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方法外,还要经常提醒,不断强化逐步形成幼儿的自觉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3、在防患未然的演习中实践。开展常态化的模拟演习活动,如防拐骗、防火、防陌生人、防拐骗、防雷电、防地震、防溺水、防食物中毒,虽然有些自然灾害是人力所无法控制的,但如何把伤害减至最轻种度呢?通过组织模拟演习活动,教育幼儿在突发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逃生时避免混乱和人踩人等,如模拟演习活动,地震时听到警报声,告诉幼儿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的下楼,逃生时不扭头向后看,要快速跑到平担的广场,远离高楼等建筑物。如针对恶性伤害的“恐怖事件”幼儿园也要组织相应的演练,告诉幼儿万一遇到恐怖事件时,要冷静,该吃的吃,该喝的喝,麻痹敌人,不要大哭大叫,要保持体力,然后找机会逃离,模拟演习活动能使孩子掌握在突发情况下有序逃生的方法,当灾难发生时,能冷静正确地保护自己,经过多次的模拟演练,幼儿自救意识增强了,自救动作更迅速。

4、在适度的自然后果法中内化。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自然后果法,即让幼儿从行为的自然后果中获得经验和教训,使孩子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负责。自然后果法可能帮助幼儿从自己的教训中学习,他们在自己的不恰当,甚至危险行为导致的后果中获得体验,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例如,孩子在追赶时摔破皮了,知道会疼,以后走路就会小心。

(二)提高家园幼儿安全教育意识。

首先,全体教职工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及丰富的安全知识,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不可大意。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专题活动”“宣传讲座”“ 让孩子安全回家”等形式为幼儿及家长进行生动的自我保护知识宣传,只有通过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向家长介绍一些“安全自救”的知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提高家长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

如新的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希望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把下面的小歌谣、小警语教给我们的孩子,让孩子们都学会了,碰到各种状况懂得该怎么办。比如说不和陌生人说话,我们叫警语:小白兔,上学校,见生人,有礼貌。不说话,笑一笑,蹦蹦跳跳快走掉,这样小朋友就不会被坏人纠缠住,就减少了许多上当受骗的危险。比如说下面还有一首:我家有个小花狗,生人接它它不走,摇摇头呀,摆摆手,见了妈妈我才走。这些都是父母必须要教给孩子的。再如:一个人上学校,问我什么不知道,低下头,快点走,前面追上小朋友,或者教孩子如果碰到陌生人套近乎,告诉他一个明明白白的假名字,如小红帽、大白兔、黑猫警长……

除了上面的安全小歌谣,小警语,家长还要教给孩子们去认识一下方位,分出东南西北,有辨认道路的能力,如:街道门派要记清,清晨太阳升在东,夜里马勺北斗星,会认东南西北,孩子明白这些就知道方位,万一碰到什么状况可能就排上用场。

家长除了教孩子辨认方位外,还必须教孩子熟记家长电话,邻居电话,老师电话和朋友电话,就是爸爸的电话号码是什么,妈妈的电话号码是什么,还要找一个号邻居的电话号码,如果孩子知道了这些电话号码,一旦他有个什么意想不到的紧急情况,一旦他遇到什么危险,他就能够尽快通知别人,所以说这是防患于未然,这事看似很小,关键时刻却能够起救命的招。

如果晚上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每天讲一个安全童话。如:人多的地方也有大灰狼,有毒的蘑菇,都知道与不知道,圣诞节的礼物,小猴哥哥……让孩子牢记这些小故事,不和陌生人说话,多说几句不知道,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多说几句不知道,一辈子受益不尽。

作为父母我们还要教给孩子一个叫四不原则。即,不和陌生人交谈,不把财富来显现,不在半夜进酒店,不能离开小伙伴,就是当危险还没有侵害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家长要教孩子们知道,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显弱,不要露富,比如穿件一千多的衣服,穿双耐克鞋很名贵,背个名牌书包几百块,这样的事情要尽量避免,不要半夜进酒店,晚上能让孩子出入娱乐场所,再有不能离开小伙伴,要和大家呆在一起,不要给坏人留有机会。

如果万一坏人把你的孩子骗走了、拐走了,危机已经发生,你该怎么办?教孩子:“以逸待劳,吃喝睡,养精蓄锐,保持体力”即平时不惹事,但是有了事咱不能怕,照样该吃的吃,该喝的喝,争取同情适度,学会留下小标记,教他一有风吹草动,瞅准时机赶紧跑出去。

(三)开展幼儿安全教育活动

1、防拐骗、防走失主题活动。采用看图片、念儿歌、谈话、讲故事、看电视录像及角色游戏活动等直观形式进行,可开展“陌生人来了怎么办”、“不吃陌生人的食物”、“不随便跟陌生人走”、“找不到家怎么办”、“被别人拐骗怎么办”等主题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教会幼儿防走失、防拐骗等自我保护技能,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让幼儿真实体验安全的重要,真正提高幼儿的自我防护能力,有效地防止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

2、“防溺水、防洪、防汛、防雷”主题活动。首先,幼儿园加强与家长联系,向家长发放《防溺水安全教育致家长一封信》,提高家长对防涨水安全的警惕性,增强家长对孩子的责任意识和安全保
第3个回答  2020-09-20
对于幼儿来说,安全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首先孩子在玩的时候。老师要及时的发现,要。注意提醒他们做一个监督员。可以在实践中演习。加强他们对安全行为的训练培养和提高。也可以从游戏中。去培养他们的安全行为习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