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四个等级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05

科举制度,是古代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1300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从地方到中央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4级: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义,以“五经”或“四书”文句命题,阐释义理。“五经”题须依据宋元人的注疏,“四书”题则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并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1.童试:也叫“童生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明代由提学官主持考试,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考试。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考试地点分别在县、府、州。院试三年内举行两次,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2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或京城举行的考试,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主考官由皇帝委派。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3.会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考试。会试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4.殿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皇宫殿廷举行的考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常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二甲、三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以上便是明清时期科举的全过程,从考取童生开始,到最终高中进士,对于每一位学子而言都不是一条简单的路,其中既有满头白发的童生,终生难以考中秀才,同样也有二十余岁便高中进士,进而闻名天下者

第2个回答  2023-03-02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历史悠久,从隋朝开始,直到清朝结束。科举考试的等级分为四个等级,依次为举人、贡士、进士、探花,下面对每个等级进行详细介绍:

1. 举人

举人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一个等级,是初级士官的称号。考试时间为三天,内容包括四书五经等基础知识,以及一篇八股文的作文。在明清两朝,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选拔出的考生获得举人称号,可以担任一些地方官职。

2. 贡士

贡士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二个等级,是中级士官的称号。贡士考试分为会试和殿试两个阶段,会试主要考察文化素质,殿试主要考察政治素质。贡士的选拔比例较低,明清两朝每三年乡试选拔出来的举人只有少数能够晋升为贡士,通常只有每百名举人中才有一人能够晋升为贡士。

3. 进士

进士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三个等级,是高级士官的称号。进士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选拔比例极低。明清两朝每三年乡试选拔出来的举人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能够晋升为进士。进士合格后可任命为中央政府官员或者地方政府高级官员。

4. 探花

探花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等级,相当于今天的状元,是制度上的荣誉称号。探花是在进士中表现最为优异的人选,通常由殿试成绩最高者获得。探花在官场上地位尊崇,能够晋升到最高层级的官员,如太子太保、侍讲、内阁学士等。

总之,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考试制度,四个等级分别为举人、贡士、进士、探花,依次递增,选拔比例越来越低,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3个回答  2021-02-17
童生试(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
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
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
殿试(皇帝主试的考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