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菩提心是什么?胜义菩提心是什么

如题所述

  什么是世俗菩提心? 

    达真堪布解答:从发心本体的角度来分,菩提心可以分两种:一个是世俗菩提心,一个是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是登地菩萨以下的发心,胜义菩提心是登地菩萨以上的发心。世俗菩提心可以分两个:一个是愿菩提心,一个是行菩提心。对于初学者来说,世俗菩提心特别重要,尤其是愿菩提心。我们天天讲法、闻法前念的,“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这就是愿菩提心;“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这就是行菩提心。一个是为果而发誓,一个是为因而发誓。我们一定要反复地这样发愿发誓,直到有一天在我们的相续中自然而然就有这个念头、这个想法的时候,我们才算发出了世俗菩提心。

 


菩提心有胜义谛的菩提心和世俗谛的菩提心,它们都有各自的法相,应该以各自的法相去衡量和判断。

 

登地以上的菩萨远离一切戏论的智慧境界,这就是胜义谛的菩提心,也可以说是胜义谛菩提心的法相。若具足这个法相的,就是胜义谛的菩提心;若未具备这个法相的,就不是胜义谛的菩提心。登地以上的菩萨远离一切戏论的智慧境界,就是现量见到诸法的究竟实相,即一真法界。

 

胜义谛菩提心的分类,一地到十地共有十种,十一地就是佛的境界——遍知之智慧,也属于胜义谛的菩提心。在佛的境界里,只有胜义谛的菩提心,没有世俗谛的菩提心。菩萨入定的时候是胜义谛的菩提心,出定的时候是世俗谛的菩提心。但是佛没有入定和出定,始终是入定的,所以佛的境界里只有胜义谛的菩提心,没有世俗谛的菩提心。

 

菩萨的入定智慧也叫根本慧,这个是胜义谛;菩萨出定后具有的智慧叫后得智慧,这个是世俗谛的菩提心。也可以说,现量证悟远离八边戏论的大空性——诸法的究竟实相,就是胜义谛的菩提心。

 

一地到十地的境界不同,智慧不同,因为都有各自的所断、所证,所以都有不同的断证功德。层次越高,断证的功德越增长,最终成佛的时候,就是断证的功德彻底圆满了。

 

总之,一地到十地可以分成十种胜义谛的菩提心,第十一地是佛的境界、佛的智慧,也是胜义谛的菩提心,所以也可以说是十一种。

 

所谓“一真法界”或“诸法的究竟实相”,从它自己的角度来说,它的本体是不能分别的,法界本身是不能分的;但是一地到十地以及十一地,这些登位的菩萨、佛的境界和智慧是有分别的,所以就以此进行分类。

 

 

——摘自《入菩萨行论》讲记7



若以菩提心的本质来分,可分为“世俗”和“胜义”两种菩提心。所谓世俗,就原文来说,具有“一切都是假象”的涵义。胜义则有真实、神圣的涵义。

而“谛”是指真理。所以,“世俗谛”是假象的存有,是不究竟的真理。“胜义谛”是存有的实相,是神圣的究竟真理。

世俗菩提心又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寂天大师说过,愿和行的差别,有如“想走”与“正在走”的不同。

如果要从你家到印度菩提迦耶去朝圣,必须先有“我要去印度朝圣,要下定决心,绝对要到达目的地。”的想法,这种想法就是愿力。与此类似,佛弟子要想,“我一定要去利益众生。”发这样的愿,就是愿菩提心。

“愿”只是想,有动作才是“行”。比如,要去菩提迦耶朝圣,一定要先准备钱、买机票、打包行李,并搭上飞机前往目的地。当这些动作已经确切地实行了,称为“行”。

同理,行菩提心不只是“想”利益众生,还要实际付出行动。当念经、持咒、守戒、上供诸佛菩萨,下施六道众生或闻思修佛法等。你已在生活中如实地修学,便称为行菩萨道。

为了利益众生,我应该去付出的菩提心,要长时间地在心中产生。而且为了让发心不是只单纯地思惟,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付诸行动。久而久之,我们对愿、行菩提心就会很熟悉,会习惯于利他的思想和行为。

透过实修,渐渐的你会对所要度的众生、能度众生的自己、诸佛菩萨的净土(所要到达的地方)或娑婆世界(所要离开的地方),以及让众生成佛的妙法等等。从执着这些为“实有”,慢慢开始淡化、放下,到后来可以如梦如幻去看待。

目前我们大部分都走在资粮道上,只能以如梦如幻的方式行菩萨道。这样的愿和行,在世俗谛上,无论努力付出多少,所成熟的福报都是有漏的。但是,在真正理解空性正见——胜义谛之前,这就叫世俗的空性。

这个过程所累积的福报就是资粮,当这些资粮越来越充实时,就将进入加行道。之后,当你能理解这些都没有实体性,也就是对空性有所证悟了解时,称为见道。

“见”是指见一切诸法的本质,一切诸法皆空的道理,这才是胜义。一直到离所有言语戏论可以形容的空性智慧,赤裸裸地显现在心性上时,称为胜义菩提心。

寂天菩萨云:“世俗与胜义,许之为二谛;胜义非心境,说心是世俗。”而真正的胜义菩提心,靠世俗中的愿与行菩提心而证得。

吉美林巴大师说:“要累积无边资粮,清净自己的业力,并依赖成就的上师,才能理解真正的胜义,依靠其它方法是愚昧的。”

当我们的业力尚未清净,资粮不具足时,任何成就都达不到。佛说《总集经》中提到:“在福慧二资粮未圆满前,无法证悟神圣胜义空性。”

就像大乘的六波罗密,念佛往生西方净土等法门,也要累积无边善根。而这些善根,就是因累积广大资粮得以增长的。因此,要真实理解胜义,当然需要足够的资粮和福报。

寂天菩萨云:“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因此,胜义是无法靠言语说明的。若想用世间的言语讲解让你透彻了悟胜义,是不可能的事。

自古亦云:“要讲此胜义,佛舌也难言。”胜义可以比喻,可以讲解,而一般语言能表达的如梦如幻看待所有一切,只是象征性的胜义。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而言,会以为这就是胜义。然而,这并非是真正究竟的啊。

真要彻底在个人心灵上悟得究竟胜义,先要靠理解,并以如梦如幻的方式看待万物世事之后。再在清净传承的具德上师之慈悲教授下,精勤于自己的实修,方可证得。(文:嘎玛仁波切,信息来源:新浪佛学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