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典型人物事迹有哪些?

如题所述

1、毛丰美

30多年前被称为穷山沟的大梨树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美丽乡村”。就在大梨树风景区9米高的山门不远处,有一座不足1米高的小土包,没有墓碑、甚至没有名字,但全村的人都知道那是为村里人过上好日子而累死的老书记毛丰美的长眠之地。

在毛丰美走后一年里,这座无名墓上常出现美丽的鲜花和各种祭品,散发着全村人对他无尽的思念。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凭着一生的忠诚和坚守,在百姓心中矗立起了一座丰碑!“让咱村里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是他毕生的追求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大梨树村,“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村干部工资靠社员交”。很多村民一年到头吃不上一顿猪肉、买不上一件新衣服。当时31岁的毛丰美已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兽医,看着乡亲们过的苦日子,他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毅然接受上级的要求担任生产大队长和党支部书记。

在村口的小广场,瘦小但结实的毛丰美顶着大雪发表就职演说:“咱们村虽然现在是山穷水尽,只要大家肯干,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向大家保证,一定让咱村里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这句话成了他毕生的追求。

这年冬天,村民们还习惯在家猫冬时,毛丰美揣着四处筹借的4万元钱,领着村干部,北上吉林、黑龙江,蹲车站、啃饼子、喝凉水,倒腾回小米和土豆,顶着寒风沿街售卖。

1985年中央出台了活跃农村经济的政策,毛丰美贷款进城建了凤城第一座宾馆;1992年春天,受小平“南巡”讲话鼓舞,毛丰美又建起了辽东地区最大的封闭式贸易市场,此后建万亩果园、旅游风景区。

毛丰美以敢想敢闯的精神和劲头,硬是在既无资源也无区位优势的山沟里,走出一条农、工、商、贸、旅一体化发展道路。

2014年,村集体总资产超过4亿元,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村里先后投入1.5亿元新建村民新区、文体宫等基础设施,实现集中供电、供水、供热,大梨树人初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吴栋材

吴栋材,男,汉族,1935年8月生,江苏省苏州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自1978年以来,吴栋材带领永联村全体村民,将一个当时只有816人、人均年收入68元、集体负债高达6万余元的苏州第一穷村,打造成了村民10400余人、人均年收入28766元、村级可用财力近1亿元、经济实力雄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1978年,他乘着改革开放春风,来到全县最小、最穷的永联村任党支部书记。他大胆开拓,以30万元起家创办了永联轧钢厂,并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带领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993年底,以永联轧钢厂为核心组建成立了江苏永钢集团。目前,集团拥有员工12000余人,总资产350亿元,2012年销售收入380亿元,利税18亿元,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8位。

吴栋材始终把群众利益装在心里举过头顶,甘当服务村民的老黄牛,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在他主持下,永联村先后5次并队扩村,全村人口由800人增至1万余人,做到“进了永联门就是永联人,凡是永联村待遇都均等”,建立健全了养老敬老、扶贫帮困、奖学助学等多项福利保障制度。

村民年人均获益6000余元,村民平等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永钢集团转制过程中,他带头让出自己一半股份,坚持为村集体保留25%的股权,以二次分配的形式,实现共建、共享、公平,让村民享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他创新社会主义道德观培育方式,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村民福利待遇挂钩,实施“文明家庭奖”考核评比,促进村民“口袋”与“脑袋”共富。

他创新新农村建设举措,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着眼于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以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规范化、收入方式多元化,实现农民、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的转变。

永联村已呈现出一幅由“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构成的“中国农村现代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