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学院代码是什么?

如题所述

西昌学院代码是10628。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代号编排

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西昌学院坐落在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四川省西昌市。学校肇始于1939年北洋工学院内迁西昌创建的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昌农专、西昌师专、凉山大学、凉山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5年2月,学校被列为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学校。

学校环境优美,截至2020年11月27日,西昌学院有北、南、西三校区,占地1900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20401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专任教师820人,其中正高职称110人、副高职称23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省突出贡献专家及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0人;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等60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3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师德标兵7人。

院系设置

截至2017年5月,学校设置16个二级学院和1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开设64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等九大学科门类。

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截至2019年8月,创立并实践“本科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教改成效突出。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56项。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个。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学团队4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特色专业6个、应用型示范专业3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卓越培养计划项目”8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共21门。

科研平台

学校高度重视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重点开展了以凉山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为主的自然科学研究和以民族文化资源和边远地区管理为主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截至2017年5月,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工作。重点开展了以凉山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为主的自然科学研究和以民族文化资源和边远地区管理为主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建有各类科研平台14个,其中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9个,与四川大学联合共建实验室1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

截至2017年5月,学校承担国家、省、州、企业等各类科研项目996项。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43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项,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12项,凉山州科技进步奖61项,凉山州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10项。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936篇,出版科技专著197部。选育作物新品种21个,获国家专利117项。推广转化科技成果68项。


                                   

学校积极拓展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其中2014年获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特等奖一项、2015年获四川省第二届青年创业大赛一等奖一项,并获创业基金奖励;2005-2011年被评为“四川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图书馆馆舍面积26684平方米,有南、北校区两馆,有3695个阅览座位。图书总量为209万余册,电子图书62万余册,期刊9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55个,自建数据库4个。可提供读者直接利用的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达12000余种。并依托学校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自建特色书库3个:彝族文献特色书库、攀西农业特色书库、古籍典藏特色书库。图书馆馆藏文献结构日趋合理,已基本形成以理、工、农、牧医、文、管理、少数民族教育等等学科文献资源为主,并兼顾其它学科的综合性藏书体系,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构建了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在农学、彝族等学科文献收藏较完整较有特色,建有“攀西农业特色文献”和“凉山彝族特色文献”特色库。是攀西地区文献种类最多、馆藏量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图书馆对全校师生实行全开架图书资源借阅服务,建立了各分馆之间的通借系统,如:超星、爱墨瑞德、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VIP、读秀数字图书馆等,此外自建特色数据库5个。2017年图书馆获得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图书馆”和凉山州图书馆学会“先进集体”。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的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有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巴西、秘鲁、菲律宾、巴基斯坦、刚果、也门、卢旺达、赤道几内亚等18国留学生在校就读。2005年,被评为“四川省教育外事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党的领导,秉承“审慎明笃”的治学精神,以“明德、乐学、求实、至善”为校训,坚持“应用性、地方性、民族性”办学特色,积极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全面实施转型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服务地方等工作,努力把学校建成全国民族地区知名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技术大学。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省级特色专业:农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水利水电工程、动物医学、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家民委一级重点学科:作物学、民族学

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点:畜牧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