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种做法

如题所述

一、重视养成教育,教学生做人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们作为一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经常地教给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要将这些道理通过日常小事,自身垂范,落实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做一个懂得爱、懂得感恩的人
现在的许多孩子只知享受爱,却不懂得感恩和回报。缺乏爱心的孩子也就缺少做人的根基。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健康身心、健全人格的地方。
2、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有责任感,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负责的人。
3、做一个能够承受困难和挫折、勇于进取的人
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面对困难时会产生挫折感、失落感,精神萎靡不振。
4、做一个文明人
文明礼貌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
二、规范养成教育,重习惯培养
初中年级的学生宛如有着蓬勃生命力的小树,充满渴望地向着蓝天生长,憧憬着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有一句印度谚语就曾这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由此可见,习惯的培养是多么重要。
1、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现着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而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它能影响人的一生。
2、学习习惯
在学习上有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指导。
三、深化养成教育,促自主管理
“独木不成树,独树不成林。”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同学都是这个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班主任应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自觉、主动地管理班集体,自主的约束自己的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