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12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如题所述

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动态要素:

收入、费用、利润

静态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0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的经济业务和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法律证据为依据,反映进入市场时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其内容真实、准确、准确。数字准确,数据可靠。客观性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2、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应当能够满足所有相关方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核算所产生的数据应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

3、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按照规定的处理方法进行。这意味着会计信息具有相同的口径,可以相互比较。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

4、一贯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必须前后一致,在正常情况下不得随意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一致性原则是基于可比性原则,是实现可比性原则的保证。

5、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工作要切实可行,会计处理要及时进行,会计信息要及时使用。

6、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报表应清晰、简洁、易于理解和使用。

7、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以实际发生和影响为基础。本期已实现和已经发生或应当承担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收入和费用的核算能够准确反映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8、配比原则

匹配原则是指企业的收入与相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协调。要求在同一会计期间内确认和计量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种收入和相关成本和费用,并要求企业根据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因果关系,确认和计量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一定时期内的费用。坚持配比原则有利于正确计算和评估经营成果。

9、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全部财产和材料,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入账。所谓的历史成本是指在购买或制造房产时支付的实际现金和其他等价物。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资产、负债和权益的计量应以实际交易价格或经济业务成本为基础,不考虑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时,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账面价值。

10、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在会计分期的前提下,会计核算应遵循收入支出和资本支出的划分原则。利润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划分原则是会计核算要严格区分利润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正确计算企业的当期损益。支出的效益与本会计年度有关的,视同盈利性支出。支出效益与多个会计年度有关的,视同资本性支出。

11.谨慎原则

谨慎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对某项经纪业务或会计有不同处理方法和程序的会计人员。应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会计处理要谨慎、谨慎,对风险和损失要有充分的估计,尽量少或无可能的收益。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或决策者应警惕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并尽可能避免这些变化。风险将其限制在最低限度。坏账准备和减值准备反映了谨慎性原则。

12、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当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区分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重要性。按照重要性原则,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如与业务决策有关或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当分别核算、共享和响应,力求准确,并在会计信息披露中突出。

并在会计报告中作重点说明;这些次要会计项目不应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性别的情况下,会计可以适当简化,并在组合中反映出来。


扩展资料:

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现代会计只有综合运用这七种方法才能顺利进行。

在实际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复式记账是处理经济业务的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和填制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的中间过程,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诸方法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正确的科学手段,而编制报表是一个会计期间工作的终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核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核算方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10

1、客观性——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作为依据。

2、可比性——按规定方法,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3、一贯性——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一致,如有变更应在附注中说明信息质量。

4、相关性——提供的信息应反映企业情况,满足使用者要求。

5、及时性——会计核算应及时,不允许提前或延迟。

6、明晰性——会计报告应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7、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相对应,当期收入或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计入当期;反之则不计入。

8、配比原则—— 核算时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费用相互配比,两层含义:因果配比和时间配比确认计量 历史成本原则——各项资产在取得时按实际成本计量。

9、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期间的,作为收益性支出;反之,作为资本性支出。

10、谨慎性——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秘密准备修正作用。

11、重要性——核算中区分重要程度,次要会计事项可简化处理。

12、实质重于形式——按经济实质而不应仅仅按法律形式为核算依据。

扩展资料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规范》第三十九条重申,各单位的“会计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会计年度是在会计核算中划定的会计期间,通常以公历年度的12个月份为一个会计年度。确定会计年度是会计核算的持续经营和权责发生制基本假定的要求,其目的在于,当一个单位的生产经营或业务管理活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的时候,为了能够及时了解这个单位的净收益、经营收支结果或预算执行情况,要人为地按照一个相等的会计期间进行财务决算;

以便对该会计期间的经营管理活动加以总结,对所取得的财务成果进行分配和对不同会计期间的财务成果进行分析比较。只有确定了会计年度,才能分清本期与他期,才能建立起应收与应付、预收与预付和待摊与预提等概念,使会计核算的精度大大提高。

会计年度可以按照单位的经营周期确定,也可以按照单位的纳税年度确定,还可以按照国家的财政年度确定,依单位的性质和法律上的要求而定。由于《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都对会计年度作出了明确的具体规定,各单位在会计年度的确定上不享有选择的权利。

但有的单位只在形式上遵守有关会计年度的法律规定,他们或者是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者是推迟或提前计列费用,人为地进行收入和成本费用的跨年度调节,实际上已构成违反有关会计年度的法律规定的行为。

为了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的方便,在会计年度内一般还需按照季度和月份进行结账和编制财务报告,以便更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核算

第3个回答  2019-03-20

1、真实性

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

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

算的依据。

3、有用性

有用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

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4、一致性

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5、可比性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6、及时性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使

会计信息失去时效。

7、清晰性

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都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能清楚的反映企业经济活

动的来龙去脉及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8、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即收入或费用是否计入

某会计期间,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

果、费用是否由该期间负担来确定。

9、配比性

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

配比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即将收入与对应的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即将一定

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

10、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原则,亦称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

如有变动,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起账面价值。

1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12、谨慎性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

压低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争力。

13、重要性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经济业务

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

扩展资料

把握会计准则,还应当注意会计准则具有“四性”

1、规范性。每个企业有着变化多端的经济业务,而不同行业的企业又有各自的特殊性。而有了会计

准则,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就有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各行各业的会计工作可在同一标准

的基础上进行。

2、权威性。会计准则的制定、发布和实施要通过一定的权威机构,这些权威机构可以是国家的立法

或行政部门,也可以是由其授权的会计职业团体。会计准则之所以能够作为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

的规范和处理会计业务的准绳。

3、发展性。会计准则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会计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概括而形成的。

会计准则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计准则也要随之变化,进行相应的

修改、充实和淘汰。

4、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性。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实践的理论依据,同时会计准则又是会计理论与会计

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准则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7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十三项吧(1) 真实性原则:又称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3) 有用性原则:也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4) 一致性原则:又称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5)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核算,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6)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会计信息应当及时提供。
(7) 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能清楚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及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8) 权责发生制原则:又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是指收入或费用的确认应在实际发生或影响期间而非现金收付期间予以确认。
(9) 配比原则: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经营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10) 实际成本原则:又称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各项财产物资都应当按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11)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收益性支出是指该项支出的发生是为了取得本会计年度收益,即支出的效益仅仅与本会计年度有关的支出,如已销售商品的材料费用、工资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等。资本性支出是指与几个会计年度效益相关的支出,如固定资产购建支出等。 (12)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合理估计,并登记入帐,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13)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分其重要程度,分别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和程序。
会计信息质量原则:真实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有用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
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实际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
修正性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