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人裹脚的由来,和历史?

如题所述

旧时一种陋习,用长布条把女孩子的脚紧紧地缠住,为使脚纤小,而造成脚骨畸形。
  裹脚也叫缠足,始于五代末。从地下发掘的文物和古文献知道,五代以前男女的鞋子是同一形制,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期间,一味沉湎于声色、诗词、歌舞之中,整日与后妃们饮酒取乐。宫中有一位叫窅娘的嫔妃,原是官宦人家女儿,后因家势破败,沦为金陵歌妓。她生得苗条,善于歌舞,受李煜的宠爱。李煜诏令筑金莲台,高六尺,饰以珍宝,网带缨络,台中设置各色瑞莲。令窅娘以帛缠足,屈上作新月状,著素袜舞于莲中,回旋有凌云之态。李煜看了,喜不自禁。此后,窅娘为了保持和提高这种舞蹈的绝技,以稳固受宠的地位,便常用白绫紧裹双足,久而久之,便把脚裹成了“红菱形”,“新月型”,其舞姿也更为自然,美不胜收了 。时人竞相仿效,五代之后逐渐形成风气,风靡整个社会。
  北宋时期,太平老人著<<袖中锦>>中更进一步评论说:“近世有古所不及三事:‘洛花、建茶、妇人脚’。”可见北宋时期已经把女人裹小脚与洛阳艳丽的牡丹、建州馨郁的香茗并指为天下之奇!南宋初年,赵令时撰词《浣溪沙》,其中一句:“稳小弓鞋三寸罗。”从此,“三寸金莲”成为妇女小脚的代称。到南宋末年,妇女裹脚已经比较普遍。到元代,竟使妇女以不裹足为耻辱了。 女人裹脚不是从清代开始的,一直上推,大约产生于五代或宋初。反正,唐朝人不裹脚。裹脚之风兴盛于明清。
  宋朝时只有高贵女人才裹脚,普通妇女是不裹的。而且当时对裹脚的要求只是纤直,还不至于到后世伤筋动骨那么厉害。
  据说,古代女人裹脚是因为南唐后主李煜喜欢观看女人在“金制的莲花”上跳舞,由于金制的莲花太小,舞女便将脚白绸裹起来致脚弯曲立在上面,跳舞时就显得婀娜多姿,轻柔曼妙,本来是一种舞蹈装束,后来慢慢地从后宫向上流社会流传,在以后,民间女子纷纷仿效,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习俗,成为一种病态的审美。
  对女子来说,美是重要的。是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至于能不能走路,谁在乎呢?
  为什么中国会流行裹脚呢?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统治者的意志对天下百姓的影响,另外就是文化人欣赏和赞美。裹脚就起源,就与统治者相关。据说裹脚是起源于那位吟唱“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南唐后主李煜,他的嫔妃们用布把脚缠成新月形,在用黄金做成的莲花上跳舞,李后主认为这是至美,于是后宫中就开始缠足,后来又流传到民间。只要皇帝喜欢什么,民间一定会流行什么,唐代的皇帝喜好道教文化,唐玄宗甚至号称自己是道教皇帝,所以,道教在唐朝达到了发展的颠峰,乾隆皇帝酷爱书法,所有推动了书法的发展,李后主喜欢小足女人,所有就流行了裹脚。关于裹脚的起源,还有几个说法,有说是起于南朝齐废帝妃潘玉奴,有说是起于唐末,有说是起与隋炀帝等等,但是无一例外地都与统治者们发生了关系,这也说明了这个原因。
  除了统治者的意志之外,那就是文人对社会风俗的影响。古代妇女很注重头饰,然后就脚了,成语“品头论足”、“品头题足”都有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的含义,头和足,成为文化人眼里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化人有很多对小脚的赞美之词,什么“金莲”、“三寸金莲”、“香钩”等等,都是文化人赋予小脚的赞美之词,苏东坡《菩萨蛮》咏足词云“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甚至还制定出了小脚美的七个标准:瘦、小、 尖、 弯、 香、 软、 正,又总结出了小脚的“七美”:形、质、资、神、肥、软、秀,真是博大精深。
  最标准型的是3厘米宽 10厘米长 [就是所谓三寸金莲]
  一双裹了的脚,如果大于4寸,就叫“铁莲”;在4寸之内,就叫“银莲”;小到只有3寸,才能称为“金莲”。
  受尽折磨的裹脚女人,只有用一种叫做“水晶凤花”的叶子,敷在腐烂了的肉上,稍微缓解痛楚,
  裹脚,在古时,一般是在五岁左右就开始,因为那时骨头很嫩,没有定型,以脚大拇指来尖,其它四指向里使劲裹,等成型后,脚呈粽子形状(所以很多人认为端午节是裹脚的黄道吉日)。还要在裹脚布里缠上碎的陶瓷片,再缠紧,直到渗血为好,早晚一次,坚持到女子出嫁。一旦裹上就不可以再去掉了,因为这也是一保护。
  裹足是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是被封建统治者所扭曲了的社会思想畸形的表现之一。太平天国政权建立后,颁布了解放缠足令。
  在中国十三亿人口中,仍然在世的裹脚女人,不足100万,她们散播在中国不同的省份,在现今的云南省六一村,可能是世界上最多裹脚女人的地方。六一村至今仍然居住着大约二十二位裹脚的婆婆。据说是因为六一村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当她们还小时不知道中国政府在1928年已经严禁妇女裹脚,所以依然裹脚。
  再过二十年,裹脚这种残忍的风俗可能会在中国完全消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3
在其他地方看关于裹脚的争论,真是看得我一肚子火,可老给屏蔽掉。国内关于过去历史文化的东西,网友总是充满大量幼稚荒谬的言论,信息错乱得可笑,全都是看点一爪片鳞就轻率下结论。国内反传统的风气,严重矫枉过正。没有严谨调查,大多凭主观臆想,自动脑补,开口就喷粪,而且动辄就上纲上线,啥都上升国家民族高度,动辄又是啥只有中国人才干得出来,这是劣根性,儒学毁灭人性,习惯性自我矮化和胡乱栽赃,都是很非黑即白的幼稚思维,脱离实际,实在很幼稚可笑。
裹脚到底源自何时,争议太大,有很多种说法,无法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唐朝以前是不裹脚的,很多人望文生义,把行缠绑腿等等,和后世那种残忍的裹小脚陋习混为一谈。《汉杂事秘辛》已经给证实是明朝文人伪作的。目前最给认可的说法是始于五代南唐后主李煜,逐渐流入民间。但由于没有明确的记载,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个事件中,窅娘只是跳舞时裹脚表演。并不是伤筋动骨,搞得脚骨畸形。那种小脚难以支撑身体,根本不可能跳舞好看。
古人以女子脚娇小为美,有脚大的女人为了某些原因,开始将脚硬塞在小鞋中。这种情况进一步发展,就演变成后来缠小脚的恶俗。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人把小鞋或尖头鞋、厚底鞋看做是缠脚的产物,这里其实有先后颠倒之嫌。
裹小脚,归根到底是种封建时代,男权主义,欲望的产物。是有钱人为了女儿,嫁入好人家,迎合上流社会的变态时尚但必须说明。全世界的封建时代都是男尊女卑,总是有很多荒谬残忍的陋习。不是汉族才有陋习,其他民族也难免会有些陋习。也不是汉族女人都那样裹脚。穷人很少裹脚,客家女人不裹脚,啥渔民牧民山民也不裹脚,国内其他民族也不裹脚。
北宋由于经济文化繁荣,安逸太久,文人地位高,士大夫待遇好,奢侈腐化,逐渐产生了不少病态审美观,逐渐兴起对小脚的爱好。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但那主要还是欣赏天然小脚,最初流行于妓女圈,然后逐渐流行于官宦之家,主要流行于上流社会的小部分人家,也仅是让脚变纤直,没有到后来从小就得包扎伤筋骨的变态地步。而且跟大家想象中不同的是,其实那时很多文人对此是持批判态度,程朱理学并不赞成裹脚。宋代车若永在其《脚气集》里对此提出质疑:“夫人缠足,不知始于何时?小儿未四五岁,无罪无辜,而使之受无限之苦:缠得小柬,不知何用?”自从清末以来,很多人一方面大肆诋毁理学,另一方面叙述却又自相矛盾。理学固然过于极端,矫枉过正,有点走邪路意思。但必须明确理学是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也有提倡忠君爱国的成分,对于塑造当时国人的民族气节,矫正奢侈腐化风气,抵抗外来宗教思想泛滥,有相当重要作用。也正是如此,宋朝也是刚烈文人最多的时代,诸如文天祥等文人,是誓死抵抗到底的。
《中华全国风俗志》作者是清末学者胡朴安,他对各地方志和古今笔记、刊物中所载风俗进行了汇编,记录各地的风俗人情。在《福建2》中有“漳州女子之枚林”的记载,相传是朱熹在福建做官时,因为那边的女子性子太野,下令缠足。对于这个记载,认为时间已过去很久,一不足信,世间各地风俗多有往名人身上扯的例子,这是二不足信。跟宋朝其他记载矛盾,宋朝应该是封建时代里,最人性化的时代,妇女可以主动提出离婚,可以分得家产,像李清照那样女词人,甚至可以在晚上大醉而归,没人骂她。朱熹不太可能公然违反儒家教义和整个社会价值观,公然对人民做如此残忍的事情。那所谓裹脚,应该是后人理解错了,朱熹当时看到那些女人性子野,走路大步走,还经常赤足,很不雅观,仅是要她们拿布包裹脚,相当于穿袜子而已。跟后世那种从小就拿瓦片刮破皮,还畸形脚骨的裹小脚,完全是两回事。直接的证据也有,朱熹的再传弟子车若水在《脚气集》中写到,“妇女缠脚的习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孩从四五岁就要受这种无穷无尽的苦,不知道所为何来。有人借口说这是汉朝的传统,根本站不住脚,还有人说是从杨贵妃开始,也找不到证据。”清末康有为也有写到,“宋人有记载说,程颐(朱熹的师承)一家都不裹足”。元末明初的《辍耕录》中也提到,宋神宗元丰以前,裹脚的人还不多,到宋末时,天然大脚已经开始受到鄙视。北宋诗词中也有例子,《咏蔡家妇女诗》,“但知勤四肢,不知裹两足”。可见,朱熹之前就已经有缠足的现象了,而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颐也是明确反对这一陋习的。很多人习惯把私德和公德混为一谈,认为三妻四妾,家里有钱,就是人渣,就是两面三刀,只要一夫一妻,家里很穷就一定是好人,这是很幼稚的。别忘了,清末很多革命家也同样是三妻四妾,家里也很有钱,吃喝也很奢侈。
到了元朝,因为元朝统治者为了统治目的,拉拢文人,大力鼓励汉族女子裹小脚,裹小脚的陋习开始广泛的蔓延。元代妇女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但这时不缠足者仍很多,特别是南方江浙、岭南地区,元代末年甚至出现了以不缠足为耻的观念。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虽然是大脚,但当时缠足风气由于还没有这么明显,朱元璋并没有意识到缠足对妇女危害,并没有因此去禁止。反而因为受蒙古人蛮风影响,朱元璋恢复了些陋习,比如人殉制度。
满清入关,要求剃发易服,满人是东北森林渔猎民族,马背长大,不裹脚。也多次下令废除裹脚,但由于没啥效果,反而引起很多人不满,结果不了了之。对皇帝跪拜,却又死命坚持不肯废缠足,也就是所谓的“男服女不服,头服脚不服”。其实说到底,还是某些男人的畸形性嗜好,难以割舍,找好听点的借口,精神胜利法而已,是大男人主义和男尊女卑的体现。
因为裹脚后,女人走路需要绷紧双腿肌肉行走,进而对阴道起到收紧作用。亦即无形中做了缩阴锻炼。男人喜欢小足,只是一种说辞。把玩小脚固然爽,其实男人真正更喜欢的,是小而紧窄的阴道。
但是根据在乾隆时期,英国使者马格尔尼的记载,看到大脚下层妇女健步如飞,不同于那些行动不便的小脚贵妇,让马格尔尼大为惊奇,问了清朝官僚才知道,仅是京城附近比较流行裹小脚,而且仅流行于有钱人家,南北各省,还是很少有妇女裹小脚的。乾隆也曾经多次下令严禁裹小脚,刹住了旗人女子缠足的风气,但并没有彻底扭转这种陋习在民间逐渐泛滥。裹小脚之风真正大盛,是在晚清,也是清朝最腐败的时期。到慈禧那时,又再次下令全面废除缠足。
民国建立后,也下令严禁缠足,反帝反封建之风大盛,还搞了啥新生活运动,但仍未彻底废除了裹小脚这种陋习,在某些偏远地区,这种陋习依然根深蒂固。共和国建立后,又两次全面解放妇女,才真正彻底废除这些陋习。
由于近代以来,晚清丧权辱国,人民丧失了对满清认同感,也开始反思,但乱反思,反思过头了,乱找原因。这个反封建之风的过程中,很多人把裹小脚等封建礼教陋习,完全归咎于儒家,甚至完全一面倒批判所有儒者,还把罪过全归咎于孔子身上,极其错误的,这根本不是儒家传统,也根本不是程朱理学提倡的,这属于找原因找错了。裹小脚,最初既有女人的自动追求,也有男人的性压迫,主要还是那种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封建礼教的产物,原本的思想已经给歪曲改造得不像样了,导致日趋迂腐僵化。
为啥会这样,两大原因,一是水平不够,听错理解错了,二是故意歪曲原意。第二种情况更多。历史上很多人,包括皇帝和酸腐文人,经常歪曲经典,为自己的各种自私行为找借口。说白了,就是大男人主义和流氓无赖,专制霸道。比如说歧视女人贬低女人,就说“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现在发掘到西汉关于论语的竹简,其实应该是“唯汝子与小人难养也“才对,意思是说唯有你们这些人和小人一样难以教化。 要清楚孔子是私生子,是他妈拉扯大的,提倡孝道,一辈子也有一个老婆不离不弃,怎么可能去歧视女性呢?孟子也是他妈拉扯大,也提倡孝道,虽然说不孝有三,但又提倡民贵君轻。自朱元璋开始,出于私心,刻意删除民贵君轻,过分强调愚忠愚孝,还实行八股取士,严重限制科举考试内容,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作答,严重束缚文人思维。清朝更变本加厉,乾隆更是大肆篡改典籍,毁书甚于修书,大兴文字狱,也是正是乾隆时期,君主专制达到最巅峰。整个清朝,思想文化都是很压抑的。这也是明清两代,情色小说和志怪小说盛行的根本原因,文人心理太压抑了,太需要精神宣泄。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8
在其他地方看关于裹脚的争论,真是看得我一肚子火,可老给屏蔽掉。国内关于过去历史文化的东西,网友总是充满大量幼稚荒谬的言论,信息错乱得可笑,全都是看点一爪片鳞就轻率下结论。国内反传统的风气,严重矫枉过正。没有严谨调查,大多凭主观臆想,自动脑补,开口就喷粪,而且动辄就上纲上线,啥都上升国家民族高度,动辄又是啥只有中国人才干得出来,这是劣根性,儒学毁灭人性,习惯性自我矮化和胡乱栽赃,都是很非黑即白的幼稚思维,脱离实际,实在很幼稚可笑。
裹脚到底源自何时,争议太大,有很多种说法,无法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唐朝以前是不裹脚的,很多人望文生义,把行缠绑腿等等,和后世那种残忍的裹小脚陋习混为一谈。《汉杂事秘辛》已经给证实是明朝文人伪作的。目前最给认可的说法是始于五代南唐后主李煜,逐渐流入民间。但由于没有明确的记载,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个事件中,窅娘只是跳舞时裹脚表演。并不是伤筋动骨,搞得脚骨畸形。那种小脚难以支撑身体,根本不可能跳舞好看。
古人以女子脚娇小为美,有脚大的女人为了某些原因,开始将脚硬塞在小鞋中。这种情况进一步发展,就演变成后来缠小脚的恶俗。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人把小鞋或尖头鞋、厚底鞋看做是缠脚的产物,这里其实有先后颠倒之嫌。
裹小脚,归根到底是种封建时代,男权主义,欲望的产物。是有钱人为了女儿,嫁入好人家,迎合上流社会的变态时尚但必须说明。全世界的封建时代都是男尊女卑,总是有很多荒谬残忍的陋习。不是汉族才有陋习,其他民族也难免会有些陋习。也不是汉族女人都那样裹脚。穷人很少裹脚,客家女人不裹脚,啥渔民牧民山民也不裹脚,国内其他民族也不裹脚。
北宋由于经济文化繁荣,安逸太久,文人地位高,士大夫待遇好,奢侈腐化,逐渐产生了不少病态审美观,逐渐兴起对小脚的爱好。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但那主要还是欣赏天然小脚,最初流行于妓女圈,然后逐渐流行于官宦之家,主要流行于上流社会的小部分人家,也仅是让脚变纤直,没有到后来从小就得包扎伤筋骨的变态地步。而且跟大家想象中不同的是,其实那时很多文人对此是持批判态度,程朱理学并不赞成裹脚。宋代车若永在其《脚气集》里对此提出质疑:“夫人缠足,不知始于何时?小儿未四五岁,无罪无辜,而使之受无限之苦:缠得小柬,不知何用?”自从清末以来,很多人一方面大肆诋毁理学,另一方面叙述却又自相矛盾。理学固然过于极端,矫枉过正,有点走邪路意思。但必须明确理学是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也有提倡忠君爱国的成分,对于塑造当时国人的民族气节,矫正奢侈腐化风气,抵抗外来宗教思想泛滥,有相当重要作用。也正是如此,宋朝也是刚烈文人最多的时代,诸如文天祥等文人,是誓死抵抗到底的。
《中华全国风俗志》作者是清末学者胡朴安,他对各地方志和古今笔记、刊物中所载风俗进行了汇编,记录各地的风俗人情。在《福建2》中有“漳州女子之枚林”的记载,相传是朱熹在福建做官时,因为那边的女子性子太野,下令缠足。对于这个记载,认为时间已过去很久,一不足信,世间各地风俗多有往名人身上扯的例子,这是二不足信。跟宋朝其他记载矛盾,宋朝应该是封建时代里,最人性化的时代,妇女可以主动提出离婚,可以分得家产,像李清照那样女词人,甚至可以在晚上大醉而归,没人骂她。朱熹不太可能公然违反儒家教义和整个社会价值观,公然对人民做如此残忍的事情。那所谓裹脚,应该是后人理解错了,朱熹当时看到那些女人性子野,走路大步走,还经常赤足,很不雅观,仅是要她们拿布包裹脚,相当于穿袜子而已。跟后世那种从小就拿瓦片刮破皮,还畸形脚骨的裹小脚,完全是两回事。直接的证据也有,朱熹的再传弟子车若水在《脚气集》中写到,“妇女缠脚的习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孩从四五岁就要受这种无穷无尽的苦,不知道所为何来。有人借口说这是汉朝的传统,根本站不住脚,还有人说是从杨贵妃开始,也找不到证据。”清末康有为也有写到,“宋人有记载说,程颐(朱熹的师承)一家都不裹足”。元末明初的《辍耕录》中也提到,宋神宗元丰以前,裹脚的人还不多,到宋末时,天然大脚已经开始受到鄙视。北宋诗词中也有例子,《咏蔡家妇女诗》,“但知勤四肢,不知裹两足”。可见,朱熹之前就已经有缠足的现象了,而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颐也是明确反对这一陋习的。很多人习惯把私德和公德混为一谈,认为三妻四妾,家里有钱,就是人渣,就是两面三刀,只要一夫一妻,家里很穷就一定是好人,这是很幼稚的。别忘了,清末很多革命家也同样是三妻四妾,家里也很有钱,吃喝也很奢侈。
到了元朝,因为元朝统治者为了统治目的,拉拢文人,大力鼓励汉族女子裹小脚,裹小脚的陋习开始广泛的蔓延。元代妇女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但这时不缠足者仍很多,特别是南方江浙、岭南地区,元代末年甚至出现了以不缠足为耻的观念。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虽然是大脚,但当时缠足风气由于还没有这么明显,朱元璋并没有意识到缠足对妇女危害,并没有因此去禁止。反而因为受蒙古人蛮风影响,朱元璋恢复了些陋习,比如人殉制度。
满清入关,要求剃发易服,满人是东北森林渔猎民族,马背长大,不裹脚。也多次下令废除裹脚,但由于没啥效果,反而引起很多人不满,结果不了了之。对皇帝跪拜,却又死命坚持不肯废缠足,也就是所谓的“男服女不服,头服脚不服”。其实说到底,还是某些男人的畸形性嗜好,难以割舍,找好听点的借口,精神胜利法而已,是大男人主义和男尊女卑的体现。
因为裹脚后,女人走路需要绷紧双腿肌肉行走,进而对阴道起到收紧作用。亦即无形中做了缩阴锻炼。男人喜欢小足,只是一种说辞。把玩小脚固然爽,其实男人真正更喜欢的,是小而紧窄的阴道。
但是根据在乾隆时期,英国使者马格尔尼的记载,看到大脚下层妇女健步如飞,不同于那些行动不便的小脚贵妇,让马格尔尼大为惊奇,问了清朝官僚才知道,仅是京城附近比较流行裹小脚,而且仅流行于有钱人家,南北各省,还是很少有妇女裹小脚的。乾隆也曾经多次下令严禁裹小脚,刹住了旗人女子缠足的风气,但并没有彻底扭转这种陋习在民间逐渐泛滥。裹小脚之风真正大盛,是在晚清,也是清朝最腐败的时期。到慈禧那时,又再次下令全面废除缠足。
民国建立后,也下令严禁缠足,反帝反封建之风大盛,还搞了啥新生活运动,但仍未彻底废除了裹小脚这种陋习,在某些偏远地区,这种陋习依然根深蒂固。共和国建立后,又两次全面解放妇女,才真正彻底废除这些陋习。
由于近代以来,晚清丧权辱国,人民丧失了对满清认同感,也开始反思,但乱反思,反思过头了,乱找原因。这个反封建之风的过程中,很多人把裹小脚等封建礼教陋习,完全归咎于儒家,甚至完全一面倒批判所有儒者,还把罪过全归咎于孔子身上,极其错误的,这根本不是儒家传统,也根本不是程朱理学提倡的,这属于找原因找错了。裹小脚,最初既有女人的自动追求,也有男人的性压迫,主要还是那种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封建礼教的产物,原本的思想已经给歪曲改造得不像样了,导致日趋迂腐僵化。
为啥会这样,两大原因,一是水平不够,听错理解错了,二是故意歪曲原意。第二种情况更多。历史上很多人,包括皇帝和酸腐文人,经常歪曲经典,为自己的各种自私行为找借口。说白了,就是大男人主义和流氓无赖,专制霸道。比如说歧视女人贬低女人,就说“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现在发掘到西汉关于论语的竹简,其实应该是“唯汝子与小人难养也“才对,意思是说唯有你们这些人和小人一样难以教化。 要清楚孔子是私生子,是他妈拉扯大的,提倡孝道,一辈子也有一个老婆不离不弃,怎么可能去歧视女性呢?孟子也是他妈拉扯大,也提倡孝道,虽然说不孝有三,但又提倡民贵君轻。自朱元璋开始,出于私心,刻意删除民贵君轻,过分强调愚忠愚孝,还实行八股取士,严重限制科举考试内容,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作答,严重束缚文人思维。清朝更变本加厉,乾隆更是大肆篡改典籍,毁书甚于修书,大兴文字狱,也是正是乾隆时期,君主专制达到最巅峰。整个清朝,思想文化都是很压抑的。这也是明清两代,情色小说和志怪小说盛行的根本原因,文人心理太压抑了,太需要精神宣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8-21
裹脚是清廷迫害汉人的残酷手段!所谓“屡禁不止”也是Da清的措辞,明着禁止,暗中提倡,让一些迂腐文人写文赞美,灌输概念,发动舆论引导,“男降女不服”就是满清自己放的舆论,剃发易服都做到了,它们根本不在乎汉人的死活,杀绝了它们才高兴!要是真想禁止裹脚早禁了!害怕自己族人听信自己的妖言,在禁止裹脚这件事上可是毫不手软,最严是死罪。所谓裹脚起源于夏朝、商朝、隋朝什么的都是清廷的谎言!宋代、明代的所谓裹脚是用布条缠住足部,以显的瘦长而己,有出土过清代以前裹脚女子尸骨吗?我们看下宋代和明代出土的为数不多的疑似“裹脚”文物。
1988年9月,德安南宋周氏的大红楠木棺打开后,所有的专家学者惊呆了。在一幅彩绘星宿图下面,一位身缚素罗的女子静静地躺了700多年!周氏的独特缠足方式让人大惑不解,因为她的脚拇指既不是朝下也不是朝前,而是人为的上翘,似乎是顺应宋代妇女的“桃脸艳,柳腰纤,窄弓弓半弯罗袜尖”的自我审观,但完全不是清代的裹脚。
还有明代出土的孝端皇后的陪葬品“高跟凤头鞋”,鞋尖上翘,鞋底厚而短,鞋邦长于厚底,和清宫里女人穿的“花盆底”(旗鞋)类似,难道旗人也裹脚?清廷还自圆其说“屡禁不止”,剃发易服不惜把汉人杀绝都要推行,裹脚就禁不住了?清廷时期文字狱那么厉害,既然要禁止裹足为什么同时期又出现那么多赞美裹足的文章?这些“反”政策的文章不但不被禁,还大肆流行,被禁的偏偏是《永乐大典》、《天工开物》……为什禁裹脚的政策对汉人如此松懈,对满人却严格禁止,以死相逼?!既然汉人如此“愚昧”,裹脚这么“根深蒂固”的陋俗为什么在民国政府时期就基本废止了哪?
这些足以证明裹脚就是清廷迫害汉人女子的手段!裹脚的直接后果就是女性再也不能习武了,间接后果是母亲体质差,生出的孩子也越来越弱!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弱化人数众多的汉民,以方便清廷的奴役统治。清代中期以后再没有出现过女兵、女将,连女侠也绝种了!退一万步讲“屡禁不止”,为什么清廷被推翻后那么容易就禁止掉这种“陋俗”了呢?也没有通过屠杀来禁止啊!中国古代女性地位并不低,是佛教(不是佛学)的兴起和渗入最早让中国人产生了“男尊女卑”的观念,宋代的程朱理学开始了对女性的迫害,而鞑清一朝更是将各种对女性的迫害发挥到了极至!并用做奴役国人的政治手段!这个邪恶的政权让中国经历了近300年的文化大倒退,它不能代表中国古代!同样的,满清≠满族同胞,满清是一个政权,满人百姓在当时也同样深受其害。Da=鞑。
第4个回答  2018-12-20
有一种说法为较多人接受,即缠足始于五代时期南唐国主李煜,宫嫔窅娘纤丽善舞,他曾令其以帛绕脚,纤小作新月状,众人皆效之,此即传统的始于五代说,因而认为李后主作为缠足的始作俑者,荒淫无耻,是千古罪人。也有学者对以上说法持怀疑态度,认为唐以前无缠足,缠足之风始于宋,“三寸金莲”成于明, 缠足之研究亦始于宋, 盛于清。“三寸金莲”是近千年来汉族妇女及士大夫们美的追求和变态心理发展的结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