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外部性的影响

如题所述

现代经济学原理表明,不管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其结果都会导致经济活动缺乏效率或使资源配置远离最优状态,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行为主体不能将经济活动的消极或积极的后果完全内部化。因而,区域经济活动的好的结果可能被另一些并没有作出任何投入的主体分享,而一部分坏的结果却由其他主体承担。实践中,外部性往往是区际矛盾的直接原因。
中国西部地区是当今世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区域”,地位重要,区情特殊。特殊在于,西部地区既是资源富集区、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既是大江大河水源涵养区,又是生态脆弱区和环境敏感区。富饶与贫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在西部地区特定时空条件下, 演化成了“经济社会落后———破坏性开发———生态环境恶化———经济社会再落后”的恶性循环。在严峻的经济和环境形势面前,人们已经进行了大量努力,从生态环境看,局部虽有改善,但整体恶化趋势尚未扭转,环境专家认为,西部地区生态系统呈现由结构性破坏到功能性紊乱演变的发展态势,西部地区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重建的双重历史使命。
以长江上游地区林木砍伐和植树造林为例。右图图1中曲线D代表长江上游地区整个社会对林木的需求曲线,即边际社会收益曲线。MC表示长江上游砍伐的边际成本,也即林业产业供给曲线,MEC是上游砍伐林木对下游造成的危害即边际外部成本,MSC曲线是上游砍伐的边际成本与边际外部成本之和,即边际社会成本,有MSC =MC+MEC。
无疑,上游地区根据自己的边际成本进行砍伐,即由MC与需求曲线决定的Q点;但从整个长江流域来看,有效的树木砍伐量应该是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时的树木砍伐量,即MSC曲线与需求曲线D的交点决定的有效树木砍伐量Q1。显然与林木砍伐的社会需求相比,由于区域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效应,长江上游地区林木砍伐导致的社会成本大于对自身区域产生的成本,上游地区基于地区利益考虑会砍伐林木。
长江上游地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对整个社会来讲是一件好事。问题在于,由于区域经济活动正外部性的存在,使长江上游地区植树造林活动动机不足。在右图的图2中,MC代表上游地区植树造林的边际成本,D是其边际收益曲线,MEB是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对下游所产生的边际外部收益。MSB曲线代表上游植树造林对整个长江流域的收益,即MSB =D +MEB。长江上游地区将选择在其边际收益曲线D与边际成本曲线MC相交处进行Q水平的造林。但对于整个流域来讲,有效的造林水平应该是MSB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Q1。显然,与社会对林业和生态的需求相比,造林不足,即长江上游地区植树造林的正外部性导致了造林水平太低和生态供给不足。
经济活动外部性在利益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不同的目标和利益追求将导致博弈各方出现利益冲突及行为不一致,诱发经济体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引发区际冲突,破坏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