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课文作者会面时需要提的问题

明天要与课文《台阶》的作者面对面,各位大虾帮帮我
《台阶》这篇课文去看一下再回答

第8课 台阶 教学目标1.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2理解、积累“尴尬、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等词语。 3把握课文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教学重、难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们曾透过饱含作者对父亲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体会到父亲对儿女那深沉而厚实的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体会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去感受父辈那深沉的精神世界。 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为了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都父亲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父亲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 台阶 5.“文眼”是什么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三、研读赏析 1、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2.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3.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却感到怎样为什麽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不对劲。台阶底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4.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第三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5.“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画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6.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父亲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7.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8.第30段的含义 神态描写——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父亲已老了同时表达了我对父亲劳碌终生而感到悲伤进一步为全文笼罩上一层凄凉、忧伤之情。 9.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你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四、比较《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选材上的异同之处。 同都是表现父亲的文章都是抓住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 异《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突出了父亲的背影突出了父爱给人深刻的印象让人强烈地感受父爱。 《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建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则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五、课堂小结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对高” 三级台阶 老屋 九级台阶 新屋 要求地位 尊重 父亲要强 老实厚道 愚公移山的精神 坚忍不拔的毅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12
台阶
李森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复述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合作、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父亲的感情,体会作者对土地家园和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
(2)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教法与学法指导
朗读法、导引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台阶,导入课文
出示幻灯片“台阶”,看到这样的台阶你想到了什么?如果让你以“台阶”为题作文,你打算写哪些内容?
(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指名回答,教者点评)
导入:同学们写的台阶各有特色,让我们与当代小说家李森祥笔下的《台阶》比一比,看看我们的文笔如何?
-
(二)踏上台阶,走近父亲
1、速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学生自主合作解决为主)
2、整体把握,复述故事情节。
提示:(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学生复述后出示幻灯片: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
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
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三)凝望台阶,感受父亲
1、再读课文,讨论父亲的形象。(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并讨论)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新台阶砌好了”,父亲有什么样的感受吗?为什么?
(3)“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
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5)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6)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你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以学生自己找,小组讨论为主;思考题是学生可能找的句子,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分析、理解。教师可以在讨论时投影出示)
2、学生讨论分析父亲的形象,教师引导。
父亲:淳朴、谦卑、有理想、敢于拼搏、不怕吃苦、坚忍不拔、渴望得到尊重等等。
(播放歌曲《父亲》,感受父亲的伟大)
(四)回首台阶,探究父亲
在台阶是三级的时候,父亲凝望别人家的台阶心情是一种渴望;但是当父亲耗尽大半生心血造起九级高台阶的新屋时,他会想什么?
思考并讨论:
1、父亲一辈子艰苦创业的结果不过是一间普通的房屋,只不过台阶高些罢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2、父亲这样做究竟值不值?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
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4、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通过问题,让学生讨论、体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详略的重要)
(五)比较台阶,理解父亲。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女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
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请同学们将自己写的《台阶》和作家笔下的《台阶》进行比较。
思考:1、你的文章中有细节描写吗?你认为细节描写有什么好处?
2、你认为作家笔下的台阶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对自己所写的文章还需作哪些修改?
(六)回味台阶,描写父亲

同学们,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父亲建造高台阶新屋的感人故事,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文章的魅力决不仅仅在于赞美父亲的美好品质,其感
人之处更在于文章深蕴的那种淡淡的凄楚与辛酸。我们在探究本文的文学魅力的同时,更应关注一下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现状。我们应将亿万农民的希
望铭记在心,发奋图强才是!
播放歌曲《愚公移山》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课外完成作文,注意选材和立意(任选一题):
1、由《背影》和《台阶》两篇写父亲的文章,回忆自己的爸爸,抓住爸爸某一个令你难忘、让你感动的特点,要求描述清楚、生动、突出重点。
2、走访身边的贫困家庭写一篇文章,激励他们走出困境。

*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台阶高,主人的地位就高
老屋:三级台阶
新屋:九级台阶
父亲:拼命硬干、坚韧不拔、艰苦创业(愚公移山的精神)
*课后记:
本教案的设计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引导完成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人物形象的分析,以阅读带动写作。本教案的特点在于通过问题组,引导学生层层分析故
事的特色,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将学法的指导贯穿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之中。
台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