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彻底杜绝拖沓的习惯?

如题所述

办事拖延,是人的通病。因为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懒惰的因子,办事总喜欢不停地拖延,今天拖到明天,明天拖到后天。这种行为看似影响不大,实则危害无穷。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待到头白日,万事成蹉跎。时间拖得太久,等于一事无成。

每个人的一生中总有许多事情要办,有许多计划需要完成。假使我们能够认认真真地抓住一切机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严格执行每一项计划,那我们事业上的成就真不知要有多么伟大!然而,我们偏偏没有抓住那些本应抓住的机会,没有利用好那些本应利用的时间,结果坐视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计划不能完成。而追查起罪魁祸首来,都是拖延惹的祸。说起来,成功并不难,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只想不干,想的多干的少,一味拖延。

沙诺门一直说要写一本小说。他满腔兴奋,说自己想到了一个不错的题材,如果写出来,一定会非常轰动。他兴致勃勃地向人们谈着他的构思和观点,大家也认为这个构想确实不错,就问他:“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动笔呢?”

“唔,这个,我最近比较忙,要等忙完这阵子再说。”沙诺门煞有介事地说。

半年后,当人们再次见到沙诺门时,问他小说是否已经完成,沙诺门挠了挠头说:“前阵子我出去旅游了,这几天休息一下再写。”

又过了半年,当人们再问,沙诺门又有别的理由。

大家知道,沙诺门拖延的毛病又犯了,并对他的写书计划不抱多大希望。果然,两年后,当有人再见到沙诺门时,他仍然说:“过了这段时间就写。”

很多事情,当我们最初决定要做时,总是对之充满热情。但由于拖延的坏习惯,总是不立刻去做,今天拖到明天,明天拖到后天,结果往往是一直拖到对这件事没有热情与兴趣,最后不了了之。即使是拖到无法再拖,硬着头皮完成了,效果也大不相同。对一件事情充满兴趣、热情的时候去做,与你在兴趣、热情消失之后去做,其难易、苦乐是不能等同而语的。因为当你充满兴趣、热情时,做事是一种喜悦;而当兴趣、热情消失时,做事是一种痛苦。

搁下今天的事不做,而想留待明天再做,其实在这种拖延中所耗去的时间、精力,已经足以将那件事做好。办理以前积累下来的事情,每个人都会觉得不愉快而讨厌!本来当初一下子就可以很愉快、很容易做好的事,拖延了几天、几星期之后,就显得讨厌与困难了。以接到信件为例,当时立刻回复最为容易,而一旦搁置,就很难再提起笔来。为此,有的公司定下规则:对任何来函都不得等到第二天才回复。

有了计划而不去执行,使它白白消逝,这对于我们自身的品格和力量也有不良的影响。有计划并且努力执行,这才能增进我们的品格和力量。有计划不算什么,付诸实施才算可贵。

我们都知道,对于作家、艺术家来说,无比重要的灵感是稍纵即逝的,要及时捕捉、及时再现,才能成就优秀的作品,而当灵感闪现时,如果一味拖延,则会使灵感的火花消逝尽净:一个神奇美妙的印象突然闪电般地袭人一位艺术家的脑海,但是他如不立刻提起画笔,将那不朽的印象展现在画布上,最后这幅神奇的图画会渐渐地从他的脑海中消失!一个生动而强烈的意象、观念突然闪人一位作家的脑海,使他生出一种不可阻遏的冲动,想要提起笔来,却没有立刻就写,拖延了下来,结果那意象会逐渐地模糊、褪色,终至整个消失!

塞万提斯说:“取道于‘等一会’之街,人将走人‘永不’之室!”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

那么,如何克服拖延的毛病呢?没有其他良策,唯一的办法就是立刻动手去做。多拖延一分,就足以使事情难做一分。因此,你应该努力改掉拖沓的习惯。

1.确定此事是否必办。有时,我们感到一项工作不重要,于是做起来就拖拖拉拉。如果这项工作真的不重要,就把它取消;如果重要,则立刻去做。

2.知道此事的意义。我们往往因为看不到完成一项任务有什么意义而拖拖拉拉,也就是说,我们完成这项任务时付出的代价似乎高于做完工作后得到的益处。应付这个问题的最佳办法,是从自己的目标与理想的角度分析这项工作。如果你有重大的目标,那是比较容易拿出干劲儿去完成有助于你达到目标的工作的。

3.养成雷厉风行的习惯。如果你有拖沓这个毛病,就要重新训练自己,用好习惯取代这个坏习惯。每当你发现自己有拖沓的倾向时,要静下心来想一想,确定你的行动方向,然后再想想最快能在什么时候完成这个任务,定出一个最后期限,然后努力遵守。渐渐地,你的工作模式就会发生变化,拖延这种消极的工作模式就会被马上去做的积极工作模式所取代。

切勿“万事不求人”

要办事,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往力不从心,这时就有必要向他人求助。俗话说,皇帝还有求人的时候呢。没有人可以不依靠他人而独立地存活于世。即使你能耐再大,也要承认在某些方面自己必须求助于人。如果过于强调个人的能力,即使遭遇失败也绝不向人求助,坚决不依靠他人,不仅难把事情办成功,也会给人留下心胸狭隘的印象。

必须承认,任何人的力量、能力和才智都是有限的,不可能达到十全十美的程度,在某些方面总有不及别人的地方。当遇到能力不及、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就应该虚心向他人请教。

然而,很多人却自命清高,低不下头,总觉得依赖他人有一种被施舍的感觉,是对自己形象的损害。许多人把这种“万事不求人”的昂首哲学当作“优秀”的“品格”来标榜,自以为是,自以为能。殊不知,说穿了,这些人却缺少一种气度,正因如此,他们自身的才能很难得到更大幅度提升,最终也很难成就什么事业。

放弃个人英雄主义,学会向别人求助,不仅会使你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也能表现出你的超人气度。

行为学家研究发现,大凡成功人士,往往都有谦逊的美德,能够保持一种低姿态,虚心向他人学习请教,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这往往使他们显得比别人更聪明,更有智慧和才华。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修炼依赖他人的气度,养成求助他人的品行,这对于事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史得芬是一家公司市场营销部的业务员,近来心情特别烦,因为连着四个月的业绩评比表,他都排在斯林娜之下。史得芬很不服气,他认为自己功夫下得不比斯林娜少,资历也比斯林娜深,怎么可能落在这个进公司还不到三年的小姑娘后面呢?斯林娜掌握的客户资源为什么竟然接近自己的2倍?

史得芬百思不得其解,可是又不肯屈尊去向斯林娜请教,认为这样会伤了一个老业务员的面子。于是,他想方设法进入了斯林娜的电脑系统,查看她的客户分布,结果被斯林娜发现。斯林娜立即提出严重警告:再这样下去,别怪我不照顾你老前辈的面子啊!两人的关系因此搞得很僵。

史得芬又做了许多努力,可业绩仍然比不上斯林娜。他沉下心来仔细地想了又想,心头豁然开朗:现在的年轻人性格直爽,只要我放得下架子,不耻下问,她便可能尽释前嫌,并把发展客户资源的技巧告诉我。问题一想通,史得芬心头轻松多了,他特意邀请斯林娜共进晚餐,诚恳请教。这倒让斯林娜不好意思了,她说:“以前我对你的态度有些过分,请多谅解。”然后谈了自己做营销的一些心得:“其实也没什么,只不过是看书多、上网多、领悟快、进步大一些而已。做营销,发展客户是一条路,而盘活老客户更重要,因为老客户感觉到你的诚信和友善,他自己会把亲朋好友拉来做你的新客户。我特别准备了一个笔记本,记录客户的特殊情况,在细微处做文章,比如出差时看望他刚刚考入该地某个大学的孩子,比如送一份礼物给他的父母,替他挑一些鲜花带给老人家……我从不认为这是工作以外的事,相反,干这个工作就要有‘功夫在事外’的精神。我为每位老客户设立了生日档案,他们过生日,我会亲自做一张精致的贺卡,并配上小礼物邮寄给他们。很多客户收到时都深受感动,特意打电话致谢……”

史得芬听了这些,恍然大悟。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也用起了这几招,果然业绩迅速窜升,与斯林娜旗鼓相当了。更为可喜的是,他与斯林娜的关系也更友好了,合作起来也更愉快了。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如果你是某一个领域的专家,或者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当有人向你请教时,也应表现出宽阔的心胸,积极认真地解答问题,传授方法,万万不可害怕别人把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学去,赶超自己,而不肯给别人求教的机会。同样,如果有人得罪了你,甚至给你造成了伤害,当他向你求助时,你也要表现出应有的大度,宽容待人。如果你乐意帮助他人,提携新人,你就会赢得他人的尊重,他人也会在将来适宜的时机报答你。这正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如今的社会,早已走出了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圈子,踏上了全球化的道路。今天,任何人、任何家庭、任何国家,都只有依靠别人才能生存。谁还想“自给自足”,肯定行不通。抱着不求人的信条,只能搞得自己诸事不成功。在这种情况下,请教别人,有事请别人帮助,应该成为生活、工作的常杰.根本不牵涉什么要面子的事情。如果谁还高高地昂着“万事不求人”的头颅,不仅自己难以成功,和身边亲友、同事的关系也会因他的“高傲”和固执而不那么融洽,关上了大家与他合作的大门。

实际上,大多数时候,别人是十分乐意帮助我们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对他的信任和尊重。但同时,许多人又对主动提供帮助有所顾虑,担心碰到“万事不求人”的人。那么,在我们需要帮助、别人也做好了帮助我们的准备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说一声:“拉兄弟一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