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美男是那几位?

如题所述

潘安、曹植、沈约和卫玠。
1、潘安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祖籍河南中牟县大潘庄。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岳二十岁,时晋武帝躬耕藉田,岳作赋以美其事,洒洒千言,辞藻优美,为众所疾,遂十年不得升迁。岳三十余岁出为河阳县令,令全县种桃花,遂有"河阳一县花"之典故。有政绩,太傅杨骏引岳为太傅主簿。杨骏被诛,被除名。他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首。孙秀当政,遂夷三族。
潘安在文学上往往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试图远离政治纷纭,全性保真而萌生淡泊名利,亲近自然,渴望自由,向往隐逸,享受闲居之乐的高雅情怀。
2、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也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3、沈约
沈约(公元441~公元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沈约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
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在沈约的少年时代,他白天读的书,夜间一定要温习。母亲担心他的身体支持不了这样刻苦的学习,常常减少他的灯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时期的沈约,已经“博通群籍”,写得一手好文章。

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在齐仕著作郎、尚书左丞、骠骑司马将军,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家令,“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之士,沈约为“竟陵八友”之一,与谢朓交好。齐梁禅代之际,他帮助梁武帝萧衍谋划并夺取南齐,建立梁朝。曾为武帝连夜草就即位诏书。萧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萧衍封他建昌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晚年与梁武帝产生嫌隙。十二年(513年),忧惧而卒,时年七十三。诏赠本官,赐钱五万,布百匹。有司谥请谥沈约为“文”,梁武帝道:“怀情不尽曰隐。”故改谥为“隐”。
著有《晋书》一百一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明人由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有《沈隐侯集》。
4、卫玠
卫玠(286年-312年),字叔宝,小字虎,河东安邑(今山西运城一带)人。晋朝第一美男子。生于西晋武帝太康七年(286年),风采极佳,为众人所仰慕。
卫玠出身于名门世家。祖父是西晋权臣卫瓘,曾卫玠经斩杀过邓艾。卫玠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出落得秀美动人。这个小少爷坐敞篷车到洛阳市区闲逛时,看见他的人都感叹这孩子是个“璧人”,招呼亲朋好友来夹道观摩,据《晋史》说“观之者倾都。”成人以后,更是饱受夸奖,有人说他像雨一样圆润,又有人说跟他走在一起,仿佛身边有一颗明珠,把自己映衬得像个猪头。光是俊美,还不足以构成一个偶像明星。晋朝人不像现代人那样迷恋流行歌曲,他们喜欢凑在一起聊天,所以晋朝的偶像一定要会夸夸其谈。卫玠很会谈天,说得非常动听,而且似乎有和别人畅谈人生哲理的瘾。但他的身体非常虚弱,是古代病才子的典型,话说多了都能病倒。他母亲为他的身体担忧,不许他和人随意聊天。碰到特别隆重的日子,大家凑在一起,恭请他破例发言,他俯顺众情,当以通说,听众无不欢喜赞叹。名士琅邪王澄,也是个谈玄说道的高手,听到卫玠一通侃侃而谈,就当场“叹息绝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3
潘安、曹植、沈约和卫玠。
1、潘安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祖籍河南中牟县大潘庄。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岳二十岁,时晋武帝躬耕藉田,岳作赋以美其事,洒洒千言,辞藻优美,为众所疾,遂十年不得升迁。岳三十余岁出为河阳县令,令全县种桃花,遂有"河阳一县花"之典故。有政绩,太傅杨骏引岳为太傅主簿。杨骏被诛,被除名。他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首。孙秀当政,遂夷三族。
潘安在文学上往往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试图远离政治纷纭,全性保真而萌生淡泊名利,亲近自然,渴望自由,向往隐逸,享受闲居之乐的高雅情怀。
2、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也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3、沈约
沈约(公元441~公元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沈约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
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在沈约的少年时代,他白天读的书,夜间一定要温习。母亲担心他的身体支持不了这样刻苦的学习,常常减少他的灯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时期的沈约,已经“博通群籍”,写得一手好文章。

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在齐仕著作郎、尚书左丞、骠骑司马将军,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家令,“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之士,沈约为“竟陵八友”之一,与谢朓交好。齐梁禅代之际,他帮助梁武帝萧衍谋划并夺取南齐,建立梁朝。曾为武帝连夜草就即位诏书。萧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萧衍封他建昌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晚年与梁武帝产生嫌隙。十二年(513年),忧惧而卒,时年七十三。诏赠本官,赐钱五万,布百匹。有司谥请谥沈约为“文”,梁武帝道:“怀情不尽曰隐。”故改谥为“隐”。
著有《晋书》一百一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明人由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有《沈隐侯集》。
4、卫玠
卫玠(286年-312年),字叔宝,小字虎,河东安邑(今山西运城一带)人。晋朝第一美男子。生于西晋武帝太康七年(286年),风采极佳,为众人所仰慕。
卫玠出身于名门世家。祖父是西晋权臣卫瓘,曾卫玠经斩杀过邓艾。卫玠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出落得秀美动人。这个小少爷坐敞篷车到洛阳市区闲逛时,看见他的人都感叹这孩子是个“璧人”,招呼亲朋好友来夹道观摩,据《晋史》说“观之者倾都。”成人以后,更是饱受夸奖,有人说他像雨一样圆润,又有人说跟他走在一起,仿佛身边有一颗明珠,把自己映衬得像个猪头。光是俊美,还不足以构成一个偶像明星。晋朝人不像现代人那样迷恋流行歌曲,他们喜欢凑在一起聊天,所以晋朝的偶像一定要会夸夸其谈。卫玠很会谈天,说得非常动听,而且似乎有和别人畅谈人生哲理的瘾。但他的身体非常虚弱,是古代病才子的典型,话说多了都能病倒。他母亲为他的身体担忧,不许他和人随意聊天。碰到特别隆重的日子,大家凑在一起,恭请他破例发言,他俯顺众情,当以通说,听众无不欢喜赞叹。名士琅邪王澄,也是个谈玄说道的高手,听到卫玠一通侃侃而谈,就当场“叹息绝倒”。
第2个回答  2017-10-23
最常见的说法是: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

第二种说法是:潘安、兰陵王、嵇康、卫玠;
这些美男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才貌双全,或文学、音乐修养极高,或文治武功威震华夏。据说这些人出行的时候都曾造成万人空巷,争相目睹的场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0-23
潘安 兰陵王 卫王介 宋玉
第4个回答  2020-11-14

卫玠(285-314)字叔宝,小字虎,河东安邑人。 他的祖父,卫瓘,因为没能在晋武帝死时成为顾命大臣,又曾质疑过晋惠帝的智商,在皇后贾南风操纵的宫廷政变中被斩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