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类风湿需要体检哪些项目

如题所述

 一、实验室检查由于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医诊断风湿类疾病,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可以不过问实验室检查指标,而是必须作为风湿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因此,在有条件的医院,必须的实验室检查是必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是一种口球蛋白,在正常血清中使用一般方法不易测出,标准的测定方法是毛细血管测定试验,反应结果为“02++++”。如急性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活动期均可呈阳性反应。
  2、红细胞沉降率【ESR】
  红细胞沉降率又叫血沉。血沉增快是因为血浆内大而不对称的分子如纤维蛋白原、口球蛋白等的增加,加速了红细胞的沉降。它是测试风湿病和关节炎变活动程度的比较可靠的方法。如关节红肿热痛明显。血沉增快,如关节红肿热痛消失,则血沉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3、抗核抗体抗核抗体是指能与细胞核或核的组成成分发生反应的一类抗体。在机体免疫功能失常的时候,体内衰老变性的细胞核由于不能被清除而成为自体抗原,这些核抗原所产生的抗体就是抗核抗体。
  4、狼疮细胞测定血清中的抗核抗体与白细胞接触,白细胞破碎溶解形成苏木素小体,小体被中性粒细胞吞噬,即称为狼疮细胞(LE)。LE细胞的发现表示有抗核抗体存在。LE细胞见于20%的狼疮病人,但仍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特异性诊断依据。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都可能在10%左右的病人找到狼疮细胞。
  5、类风湿因子(1lF)测定类风湿因子是机体针对自身的变性IgG而生成的自身免疫性抗体,这些抗体还包括IgA、IgM、IgG等免疫球蛋白。目前临床使用的测定方法都是测定IgG类风湿因子,而一部分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血清中存在的IgG、IgA类风湿因子,不能用目前的方法测出,因此约有30%的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其类风湿因子始终保持阴性。
  类风湿关节炎约70%左右的患者类风湿因子可呈阳性反应,并且类风湿因子的效价与病程的进展和治愈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很多医生都把类风湿因子作为临床观察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但类风湿因子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方法,所以在类风湿因子呈阳性的病例,并不一定是类风湿关节炎。
  6、链球菌抗体(抗“o”
  对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的测定,是诊断急性风湿热的重要实验根据,抗链球菌“O”滴度在l:
  200以上者为阳性。风湿热的阳性率可达70%~80%且滴度较高。抗“O”测定对类风湿关节炎无多大参考价值。
  7、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结核相类似的一组血清球蛋白。可分为IgG、IgA、IgM、IgD、IgE五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8
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生化(肝、肾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补体等。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RF-IgM)、抗环状瓜氨酸(CCP)抗体、类风湿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以及抗核抗体、抗ENA抗体等。
第2个回答  2020-12-14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查项目主要是包括常规实验室方面的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和其他的辅助检查。比如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自身抗体的检测,包括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谱、抗ena系列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以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还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的检测。如果能够抽取关节腔积液,也需要做关节腔积液的相关检查,针对关节还需要做b超检查,或者x线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也需要做胸部CT检查。
第3个回答  2019-07-18
你好,类风湿关节炎常用的检查有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风湿联检、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等。
第4个回答  2021-10-18
  类风湿关节炎如果为了明确诊断,首先,应该进行血液检查,比如血沉和C-反应蛋白,看看炎症指标是否升高。其次,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非常特异的抗体,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是非常有价值。除了血液检查外,类风湿关节炎还应该进行影像学检查,比如手关节的X线片以及关节超声,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还需要进行关节磁共振检查。总之,类风湿关节炎为了明确诊断,应该去风湿免疫科进行系统检查,大部分患者早期诊断以及治疗,病情会得到完全的控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