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抗战历史剧的抗战团长,李云龙能排第几?

如题所述

抗日神剧没法儿看,历史正剧不好演,比如《亮剑》就只能拍前半部,后半部估计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拍出来,而且也未必能有前半部精彩。

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抗战勇士,十不存一。有些电视剧完全违背历史真实,硬是演得好像抗日军民把鬼子按在地上摩擦了十四年,手撕包子炸,提上裤子就射箭,最后才恋恋不舍地放他们滚了——没啥可玩的了。


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穿皮大衣的半人半鬼神鹰和骑摩托坐欧式沙发的小老虎,已经成了被笑话的对象。与此同时,也有三位抗日团长走进了人们视线,并且已经深入人心,这三位团长领导者两个独立团和一个炮灰团,把人们又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三位个性鲜明的抗战团战谁最贴近历史真实,谁最能打最可敬,以李云龙的特点和战功,能在三位团长中位列第几?有人说可以排第二,有人说只能排第三,争论十分激烈,所以咱们今天就全面展示一下这三位抗战团长的特点和战功,请读者诸君做一番评判。


亮剑精神的代表: 三八六旅独立团团长李云龙

之所以先说李云龙,是因为读者诸君对他很熟悉,出场的先后,并不代表排名顺序。

李云龙的特点,按照独立团政委赵刚的说法,是“有时候凶,有时候憨,有时候还挺狡猾。”连野战医院的小护士都知道:“要是问哪位团长最能打仗,恐怕谁也说不好,但是要问谁的胆子最大,谁最能惹祸,那肯定是李云龙!”

要是没有政委赵刚拽着,李云龙能上天,一个团加上点地方武装就敢打工事坚固重兵防守的平安县城,要是给他一个师,他还真敢打太原。


认为天老大地老二旅长老三他自己老四的李云龙,战功当然是没的说,因为很多抗战名将的战功都归到了他一个人身上:正面突围,一炮干掉了坂田联队指挥部的一个大佐两个中佐一个少佐;李家坡一战,三千六百颗手榴弹把鬼子山崎大队长烧成了猪头;伏击日军战地观摩团,一勺烩了一个少将六个大佐。

抗战之后的战功就不说了,因为另外两位团长没参加,但是就凭李云龙斩将搴旗的战功,在汉朝能封侯爵,在明朝能封公爵,在唐宋,有望封王。


一颗炮弹也当宝:九纵独立团团长大本事李赤水

李云龙虽然总是哭穷,为了武器装备,他逮谁坑谁,就是因为穷怕了。跟李云龙比起来九纵独立团团长李赤水那才叫赤贫——说李赤水可能有些人会感到陌生,但是提起《永不磨灭的番号》里那个李大本事,可能就家喻户晓了。

李大本事最大的本事,就是白手起家,在这一点上,一直有兵可带的李云龙幸福多了:大本事李赤水原本就是一个民兵队长。

不想当团长的民兵队长不是好队长,于是刚当上县大队队长的李大本事就开始琢磨怎么给自己的队伍弄一个番号——最后软磨硬泡再加上战功卓著,他被口头任命为九纵独立团团长,但是上级既没有给他兵,也没有给他枪,他硬是靠着忽悠神功,拉起了一直可以跟山下奉武师团硬刚的队伍。


跟李云龙相比,李大本事“更狡猾”,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有谁不想像楚云飞那样财大气粗地跟鬼子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炮战?李大本事只有一门炮一发炮弹,就敢去拔鬼子据点,其实是在拿性命去拼。

李云龙笑到了换装授衔,肩膀上扛着闪亮的金星,而李大本事没有熬到那一天,伴随着激昂的冲锋号,擎起九纵独立团战旗,李大本事带着仅有的几个兄弟,挺起刺刀向鬼子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在某些人眼里,李大本事没啥真本事。但是事实证明,就是这样一群“没文化”“没本事”的人,昂起了头颅挺起了脊梁,才没有让那些喷子们改姓山(忘)本、龟(跪)田(舔)、御手洗(意思跟厕所差不多,但是还真有这个姓)……

说完八路军两位姓李的独立团团长,估计有很多读者要着急了:死啦死啦地龙文章哪里去了?我的团长我的团,还有比他还经典的角色和更真实可敬的团长吗?


假团长真抗日:衣服是偷的,军衔是偷得,连名字都是偷的,只有身上的血肉是父母给的

“衣服是偷的,军衔是偷得,连名字都是偷的,只有身上的血肉是父母给的。”这是龙文章形象缔造者的评价。

龙文章对自己则有另外一番评价:“我这辈子就想做人中之龙,人中之凤,可说到头,乌鸦多好,不起眼不碍眼,跟大家也混得挺熟,最要紧的,它有个巢,知道自己去哪里……”

没有人知道龙文章从哪里来,也没有人知道他最终去了何处,连他到底姓什么叫什么,我们也无从知晓,所以只能称之为“团长”。

连团长都是假的,那个团的番号,自然也无从考证,所以我们只能称之为“炮灰团”。


亮剑精神李云龙,大本事李赤水,不知真名实姓的龙文章,这三位团长的经历,恰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为这三位团长排序,我们不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