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跨境购人寿保险是否可行

如题所述

你好,关于你这个问题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北京晚报3月14报道称,从3月14日起境内居民通过跨境电子支付购买人寿保险、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产品被叫停,而意外保险、医疗保险单笔支付金额不可超过3万元人民币。
仔细看完报道,并不是来自监管部门的统一指令,而是个别保险公司下发的通知。比如:中银人寿通知保险专属代理部及企业营销部,由2016年3月14日起,暂停内地人士通过银联信用卡或银联户口以“通联支付”方式缴保费,直至另行通告。此外,友邦及中国人寿的客户之前采用“广州跨境”的方式支付保费,每张保单的刷卡金额上限为100万港元,该支付管道同时被叫停。
不过,无论如何都或有官方背后的“旨意”。因为,叫停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外汇管制,防止外汇借道去香港买保险而流出。这种分析主要基于两种原因:
一是香港保单不仅收益高、保障全面,而且挂钩美元,香港保险的优惠都针对港币及美元保单,随着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内地投资渠道减少,投资风险增大,即所谓的资产配置慌,同时,央行不断放水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资产配置荒”愈加凸显,促使香港保单越发炙手可热。
二是这次叫停的都是投资型保险,比如投资型返还分红类保险产品,被限制的是大额万能险保单。而部分香港保险公司的大额万能险产品,保单价值较高,第二年即可取出。香港保单更大的优势是,投保人还可以利用保单贷款,而采用保单贷款支付保费亦可以,每年的收益可超过利息。内地保险公司虽然多年力推保单抵押贷款,但效果几乎没有。
一方面香港投资型保单到期收益率较高,而且既是不到期其变现方式和渠道较多,比如方便的保单抵押贷款等,另一方面香港保单到期可以直接变成美元资产,而香港是人民币主要的、最大的离岸市场。而离岸市场人民币贬值速度快于在岸,贬值幅度大于在岸。在今年1月份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差额高达1000多个基点,在干预下至今虽有较大幅度缩小,但仍存在差额。也就是说,购买香港保单可以“三头赚”:一赚香港保单高于内地的收益率,二赚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带来的汇差收益,三赚在岸与离岸人民币价差套利。这是内地敏锐投资者购买香港保险特别是投资型分红险的原因。
另外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即: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必将消耗外汇储备,导致外汇流出境外。这就引起怀疑,虽是个别保险公司叫停香港投资型保险,对其他险种购买限制一定限额,其背后必然有“官方旨意”的原因。
包括外汇监管部门以及内地保险公司,都应该抱着“开放经济”的思维来对待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
一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或者说人民币无限制地自由兑换和使用改革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香港又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是人民币最大的离岸市场,何不率先在内地与香港实行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使用呢?
二是既然内地出现“资产配置荒”,内地居民投资渠道少而风险较大,那么,像以前一样不限制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是给内地百姓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实惠事。突然叫停和限制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不利于拓展内地百姓投资渠道,打压和损失的是内地百姓的财富。
三是叫停和限制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虽然是个别保险公司所谓,但是给全球投资者的印象是,中国开始利用行政手段管制外汇,收紧百姓使用外汇政策了。这与中国承诺的推进改革背道而驰,必将给国际社会以口实。如此匆忙叫停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得不偿失。
以开放经济思维不限制内地居民通过电子商务、银联等渠道购买香港保险有利于内地保险行业的发展。给内地保险行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外部压力,倒逼内地保险公司产品升级、加大创新力度,给投保人提供更高回报、更强保障能力的保险品种。
目前,随着网络大发展,跨境支付结算渠道越来越多,个别保险公司叫停或者限制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或不一定能够限制住。从宏观政策大趋势上看,鼓励企业走出去,鼓励居民海外投资是宏观政策大方向,这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被扭转或背道而驰。
从微观层面来说,很多内地顾客已在香港开立银行账户,加上有其他支付工具选择,对内地居民在香港买保险影响或不大。同时,由于银联没有就每年用卡次数设限,保险公司可将保单收费分拆多次处理,也不受单次限额影响。
当然,与其这样遮遮掩掩,给内地居民带来如此麻烦和交易成本,倒不如与以前一样完全放开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同时,放开内地居民购买和投资香港其他投资品和理财产品,让内地百姓光明正大、堂堂正正通过跨境网络交易渠道、银联平台等身在内地就可以无限制地购买香港保险,投资理财,分享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红利。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