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中体现创意教学的理

如题所述

创意,引起教与学的共鸣
——如何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中体现创意教学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做到教与学的共鸣,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教师教得心情舒畅,愉快,学生学得轻松,满意。以往的课程改革大多将教师的教学作为变革的切人点,而如今新课程改革着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入手,以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为基础,推动整个教学改革,这种巨大的变化,意味着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将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创意性教学便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何为创意性教学,我认为,它是教师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渗入对音乐要素的综合感知和情感体验之中,并通过深入浅出的创意性行为,使之成为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显性行为方式,以此协助引导学生对音乐艺术形象感知和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把创意教学融入音乐学科教学的课堂中,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鼓励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从而来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意识。
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习惯于告知、告诉,缺乏“为什么教”的思考,缺失教学创意的灵性,缺少给同学们亲自探究的机会。
把体验引入课堂,就要设计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体验;留出空隙,让学生有时间体验;提出要求,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把学生的体验作为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从体验中感受学习乐趣,从体验中寻找情感共鸣,从体验中感悟探索发现。

一、情境创意激发学习的欲望
情境陶冶的过程正是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形成的过程。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的本质就是在于情境感染。我在实践教学中常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有:
1、情感共鸣入情入境
音乐教师要想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师生一起进入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并融洽、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必须对教材、对教学、对学生富有感情,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如在上第五册《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首歌曲时,我没有喋喋不休地向学生讲歌曲的情绪和内容,而是设计了朗读一封孩子写给妈妈的信,我用强弱交替、快慢相宜、抑扬顿挫的语言,同时又配上音乐,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把自己当作是信中的“孩子”,这样的教学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探究歌曲的旋律、情绪、意境等,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
2、氛围创设妙趣横生,场景烘托其乐融融
创意教学我的理解就是教师把教学活动精心地加工,使其变得更加立体、生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我在《美丽的夏牧场》一课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例:《美丽的夏牧场》歌曲处理环节中,学生的演唱方法一般运用连音唱法(圆润连贯)来表现天山的美。但我认为应有断音唱法(充满弹性的声音)加入,“连”“断”结合,才能有变化对比,使歌曲避免拖沓冗长,更加好听。那么在哪句加入断音处理,又如何避免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充满热情地自己去发现、去参与设计呢?我想到了把歌词描述的景物让学生区分静态与动态,那么同学很容易就把“红梅朵朵开,绿水绕毡房,远处是冰峰,近处有牛羊。”中的“绿水”“牛羊”划分为动态的美,继而说出运用断音唱法演唱这两句。这样的分析处理歌曲,打破了以往只根据音符排列密疏来处理,密集的运用跳音,稀疏的长时值音符运用连音的固有模式。根据歌词来分析歌曲唱法还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大大提高了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可谓是一举双得。本课例还在区研讨课上做了展示。在那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不时地尝试着根据歌词内容来运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来表现歌曲。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构想,今后还要在创意教学中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二、平台创意,开放学习的空间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它的创作自由度在众多艺术门类中是最高的。这就表示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学生对音乐认识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音乐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探究的音乐学习环境。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
1、在音乐与生活相结合中激发学生的热情 音乐教学要充分解放孩子的头脑、脚、双手,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激发他们的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如教学《郊游》一课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以“生活”为情境。带着全班学生去小区的花园里郊游,他们一路欢歌,非常兴奋,我们来到草地上、小树旁,凉亭下,围成圈,躺下来倾听大自然中的声音。他们还在交流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郊游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歌曲的热情。
2、让音乐成为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 在低段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最喜欢的就是唱游教学了。音乐课堂教育应当是一种无权威的学习园地,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与学生的角色,放下架子,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如在教唱歌曲《拉勾勾》的一课中,我从讲台上走下来,随意拉住一位同学,用甜美的歌声和动作示范给全体同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象大姐姐一样和我们一起来表演,这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增,赶紧选择好自己的表演小伙伴,并在老师引导下,创造出新的表演形式,如变换小伙伴,围圈圈。在此基础上,不仅很快学会了歌曲,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自然地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于,教师把教的过程融入与学生的活动之中,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形成了师与生之间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经历创意,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在实践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把答案或结论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应把“书本的音乐”变为“活动的音乐”。新课程提出的过程性目标,就是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音乐的过程,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并以自己的喜欢方式表现出来,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1、器乐进课堂培养孩子音乐审美
在学生的眼里,音乐课是很轻松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他们总是喜欢东摸摸西敲敲,转来转去的。我就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丰富教学实践活动,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才能,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广受学生欢迎的音乐活动,甚至那些被认为音乐天赋不好的学生,也非常喜欢。
在学唱《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歌曲后,我拿出了事先准备了许多的乐器:口琴、三角铁、双响筒、小铃,让学生自己挑选,有的学生选了口风琴,有的选了打击乐器,并且邀请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学生担任指挥家和歌手,然后在指挥家的指挥下,他们一起唱起了歌、奏起了乐,课堂上歌声乐器演奏声相互交融在一起,热烈而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沉浸在美的音乐形象中,在体验人们喜悦心情的同时,也获得表演成功的自信和欢愉,还能感受到一般演唱所感受不到的音响效果。
器乐进课堂这个活动的开展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克服音乐课单调的形式,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使学生加深了对节奏的印象,增进学生对音色的了解,掌握乐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奏出富有变化的节奏和音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锻炼其音乐想象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2、“我是艺术家”歌舞画创编活动
这是一个学科综合的尝试。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按照歌曲旋律、节奏创编歌词。这样学生的演唱兴趣大大提高,同时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释放。比如我先教会学生们歌曲《我们的田野》之后,我尝试着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并改编歌词,要求做到“字音对位,语言流畅”。同学们在分组创编过程中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大家根据原来的曲调,创作新的歌词,最后创作了许多内容、题材不一的歌词。如:“我们的学校,美丽的家园,盛开的樱花,融入生命的智美,智美的生命,我们和谐的发展…”等等。歌词创作出来后,学生们一起唱,喜欢美术的同学可以把这种情境画出来,爱舞蹈的同学再将其表演出来,课堂上气氛很活跃。学生唱着自编的歌词,神情特别投入,表演得特别认真。直到下课还意犹未尽。还有《在农场里》《北京四合院》等等很多歌曲都做了尝试,效果良好。
总之,面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课程,不仅需要我们有一种积极面对的心态,还需要我们有不断挖掘其中无穷意蕴的决心。正如曹理老师所说:“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程序和固定模式,只有通过音乐教师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
曲丽娜 2016-1-19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