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初中生的政治学习兴趣

如题所述

初中思想品德课因其课程特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说教性,如果只是单纯地按照课本的内容去讲,照本宣科,采取空洞的说教,对教材内容不作深层次的开发和挖掘,学生很容易觉得教师是在讲大道理,教条主义,不喜欢听,从而逐渐失去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致使课堂气氛沉闷,死气沉沉,有些老师不由得感慨道:“上思想品德课难,把思想品德课上好更难。”
或许,只要我们转变一下思路,从固有的思维模式当中跳出来,打破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窠臼,大胆的创新和实践,把历史、文学知识等和思想品德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就有可能推陈出新、另辟蹊径,给思想品德课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但这需要教师要喜欢学习,博览群书,唯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唯有不断的学习,教师也才有望拥有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此外,还要多听其他教师的课,虚心地向同行请教和学习,只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才能在讲台上做到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我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从心灵深处塑造学生的灵魂,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人。一路摸着石头过河、一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其中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和彷徨,也有过“聊暗花明又一村”的欣慰和喜悦。下面,我把自己一路摸爬滚打得来的点滴经验写出来,不妥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用美德故事塑造学生的心灵
上课之前,教师应该抓住初中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准备一两个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的故事,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比如在讲到有关诚实的内容时,可以给学生讲林肯小时候的故事:林肯小时候曾经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的一家小店里当营业员,一次,有个老婆婆买了东西走后,林肯才发现她少拿了一角二分钱,便到处打听老婆婆的下落,知道她的住址后,第二天一早,就亲自把钱送去。老婆婆非常高兴,夸奖他是一个诚实的青年。后来,林肯又到了镇上的一个邮局里上班,这个邮局就他一个人,可是,两个月后,这个邮局就停办了,停办后并不要求他清理账目。但林肯却把账目清理完后,把账本和钞票都放在一只破袜里,吊在他家的房梁上。一年以后,林肯在路上遇到邮政部门的一个官员,就把他拉到家里,爬上梯子,慎重地交给了他。大家知道后,都十分敬佩林肯,从此,人们都亲切地叫他“诚实的林肯。”讲到这里的时候,教师应不失时机、趁热打铁地讲道:由于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获得了大家的信任,林肯后来才能一步步走向政坛,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可见,有些人所说的老实人吃亏是不对的,诚实守信才是人生的大智慧。因为,我们只有赢得别人的信赖,才能为自己的成才创造机会。那种喜欢说谎、喜欢欺骗别人、喜欢耍小聪明的人,一旦被人识破,就会成为别人眼里不值得信赖的人,碰到难得的机会,也不放心交给你去做,因此,最终的结果只会是老鼠拉秤砣——自塞门路。讲到这里,就会看到学生在下面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可见,林肯的故事起作用了。这些故事就像纯洁的山泉一样,在涤荡着学生的心灵。
二、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课的过程中,适当的穿插进去一些历史故事,不仅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一些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讲得具体生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趣味盎然。比如,在讲到有关学习的内容时,可以给学生讲讲赵匡胤的故事:赵匡胤在周世宗柴荣手下当将军的时候,每次行军打仗,他都要拉一车书,只要有机会就读读书,有个不明真相的人就去周世宗那里告赵匡胤的状,说赵匡胤太贪财,每次行军打仗都要拉一车金银财宝,周世宗信以为真,立刻派人去查,不料查出来的却是一车书。周世宗柴荣知道这个结果后,觉得很好奇,就派人把赵匡胤带回来,亲自问他说:一个将军只要能带兵打仗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读书呢?赵匡胤回答说:皇上对我恩重如山,我只有好好读书,才能增长智慧,才能指挥部队打更多的胜仗,更好的报答皇上啊!周世宗听了赵匡胤的这番回答,自然是龙颜大悦,也对赵匡胤的这种远见卓识、深谋远虑感到由衷的敬佩。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也十分爱读书,当上皇帝后,一有时间便手不释卷,他的宰相赵普劝他说:皇上日理万机,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国家大事,还是要以身体为重,尽量少读书。赵光义回答:“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不仅不听赵普的劝告,还劝赵普以后也要多读书。学生听了这些故事,感动之余很容易懂得读书的重要性,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三、用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教材跟历史和文学都有很大的联系,上课的过程中,适当的引用一些文学知识,不仅能增强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还能使上课的过程流到着一种诗意,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比如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情趣源于兴趣”这一框中,说“一个人只要有高雅的生活情趣,那么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对于这句话,教师可以给学生举《论语》里面的两句话: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是一句古文,还需要给学生翻译一下: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起胳膊垫着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品德好呀,颜回啊!一竹筒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狭小的巷子里,一般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品德好呀,颜回啊!翻译完后,要不失时机的教育学生,孔子和颜回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因为热爱学习,有远大的抱负,因此能够安贫乐道,过得很愉快,我们今天的条件要比他们好得多,更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讲解,不仅能让学生透彻理解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心灵也是一种洗礼。
四、用名人读书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部分学生不懂得珍惜时间,虚度光阴的问题,我们在讲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在讲到有关义务教育的内容时,可以给学生讲闻一多的故事:闻一多结婚当天,新娘和客人都来了,却找不到新郎闻一多,后来,才在楼上找到了他,原来他一个人悄悄地躲在楼上读书,结果入了迷,竟然忘了自己的大喜日子。闻一多就是靠着对读书的这份痴迷,成了一个学贯中西,才华横溢的人。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劝学生好好学习,即使教师磨破嘴皮,学生也未必领情。甚至讲多了,学生反而觉得教师婆婆妈妈,只会老调重弹,他们的耳朵都要听出老茧了,更是充耳不闻。因此,我们需要多讲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不动声色、旁敲侧击,通过这些故事使学生逐渐感悟和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用名人的幽默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都喜欢风趣幽默的老师,因此,我们上课也不妨幽默一点,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当中也能够放松心情,开开心心的笑一笑。不过,教师在备课时,要对名人的幽默故事进行精心地选择,才能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使学生深受教育。比如在讲到七年级上册中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的相关内容时,可以讲这样一个幽默故事:罗斯福还未当上美国总统之前,家中遭窃,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回信说:谢谢你的来信,我现在心中很平静,因为:第一、窃贼只偷去我的财物,并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窃贼只偷走部分的东西,而非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幽默故事告诉学生以下的道理:一、即使身处逆境,遭遇不幸,也要保持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二、生命比金钱更重要。三、任何时候都要遵纪守法,不要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
当然,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下面加强阅读,博览群书,看到好东西要及时记录下来,无论是古人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还是今天我们说的好记忆不如烂笔头都是同样的道理,教师只有积累丰富的知识,讲起课来才能信手拈来、旁征博引,使自己的课堂妙趣横生,使学生受益匪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24
(一)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不少学生在方法上听其自然,看不到科学学习方法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尝到正确方法所带来的甜头,以为磨刀误了砍柴工,因而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和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
(二)对学习特点认识不足
前面讲到学习方法具有适应性,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适应各阶段、各学科的学习特点。这就需要学生对目前的学习有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科学的方法。
较大的变化——初中的课程内容相对简单,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知识更加抽象、深入;初中生的学习对老师依赖性大,老师指导也很具体,而高中生的学习则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如果学生看不到这些变化,就有可能造成方法的不适应。
外语学习的特点——学习一门语言,需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记,而记外语单词又是一种机械记忆,这就和其他科目形成了区别。学习数学的方法就不适应于外语学习。
(三)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
学习方法除了要适应学习特点外,还要适应个体特征。
学习状况——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太好而妄自菲薄、过于谦单,认为自己一无所长、无可救药。也有的学生因为学习良好而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些不客观的认识会使学生在运用学习方法的时候发生失误。如自以为是的学生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往往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个性特征——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状况、生物周期等都有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个性。属于“百灵鸟型”的,可多利用白天;属于“猫头鹰型”的,可多利用晚上。
(四)学习动机缺乏
动机缺乏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其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表现在方法上,必然会死记硬背、投机取巧、没有计划。一个丧失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丧失深究学习方法的兴趣。因此,那些在学习中无精打采、大叫“没劲”的学生,十有八九方法不当。
(五)意志薄弱
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时,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别是纠正一些不良的、已经形成习惯的学习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有的学生有掌握科学方法的愿望,但在运用过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废,造成有目标无结果,有计划无行动。在学习上跟着感觉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学习效果也会糟糕得多。因此,学生在运用科学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家长或同学多鼓励、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持来克服意志的薄弱状态。
(六)缺乏指导与训练
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对什么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学习中也不能自觉地加以运用。即使有的学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大都是走了很多弯路之后形成的,并且是零散的。科学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很难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应该接受专门的指导与训练。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有关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课。作为学生自己,也应该多阅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积极主动地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