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一)、政治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列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通过选举,委托代表行使国家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人民代表大会的首要特征。如果不是民主选举产生的会议,就不能称为人民代表大会。这种选举,实质是一种委托,即把本来属于人民的权力,委托给自己选出的代表,再由这些代表,代表他们去行使国家权力。可见,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极其重要的内容,它表明了人民代表大会权力的渊源,即这种权力来自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的监督。“ 一府两院”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一府两院”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实施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这个前提下,明确划分了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使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审判、检察机关能够协调一致地工作。国家机构的这种合理分工,既可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又可以使国家的各项工作协调有效地进行。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这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即实行适当分权,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与国务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领导关系不同之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并非领导关系,而是法律监督关系、工作联系关系和一定的指导关系(主要指选举工作)。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决定了的事情,地方必须遵照执行,同时给地方以充分自主权。这样,既有利于统一领导,又便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3)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国家机构职权进行划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国家机构的职权进行划分。按照这种划分,在法律的制定和国家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必须由国家权力机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集体决定问题,以真正集中人民的共同意志,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法律和决定的贯彻执行上,必须实行严格责任制,主要由“一府两院”依法各负其责。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战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其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各民族之间虽有战有和,有统有分,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认同自己是中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始终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
  第二,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近代以来,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的浴血斗争中,中国人民体会到,各族人民只有紧密地团结和联合起来,才能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只有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繁荣富强,各民族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平等、发展和进步。
  第三,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5.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首先必须保证他们在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中当好家作好主,这是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基础。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二)、经济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包括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性质、基本方向、基本宗旨以及由此决定所必须采取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分配方式、发展方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确定。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
  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
   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 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⑶社会主义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宏观调控;
   ⑷共产党和人民政权的领导的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
   ⑴微观主体:公有制为主体现代企业制度;
   ⑵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 ⑶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 ⑷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 ⑸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是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三)、文化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特点:
  1、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文化;
  2、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的文化;
  3、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大众的文化;
  4、民族性与开放性,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文化。
  党的十五大明确地提出了把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规定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其内涵是:
  (1)有理想,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科学信念。
  (2)有道德,是指要遵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并使“五爱”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体现出来。
  (3)有文化,是指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具有良好的社会文化素质,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
  (4)有纪律,是指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增强法纪观念,自觉地遵纪守法。
  “四有”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其中理想是目标,道德是基础,法律是保证,文化是条件。“四有”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化建设对全体公民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素养,法制纪律观念等全面发展的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9
发展经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