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亚洲第一科技强国还是日本吗?

如题所述

世界十大科技强国都是谁、都有哪些厉害之处?

一、中国。中国当今科技拥有全球无敌的十项逆天工程及大型制造。这些工程在世界上具有很大影响力,获得极高的国际声誉及人气。


第一个:探月工程。2018年,嫦娥四号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历史的第一次。嫦娥四号先后四次完成探月收集数据以及完成登陆,第一次和第二次进行了绕月数据采集,而第三次和第四次完成了背面软着陆。预计今年年底前,我国将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力争实现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第二个:全球超级计算机领域。超级计算机世界上大国之间竞争的焦点。中国的“天河二号”和“神威.太湖之光”两大超级计算机多次位列全球超级计算机百强榜首。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实力及水平处于世界领先第一阵容。

根据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介绍,其神威太湖之光的峰值计算速度达每秒12.54亿亿次(1分钟计算能力相当于全球72亿人同时用计算器不间断计算32年),持续计算速度每秒9.3亿亿次,性能功耗比为每瓦60.51亿次,三项关键指标均排名世界第一。

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连续六次称霸全球,在“神威·太湖之光”出现并接力后,中国已实现超级计算机“七连冠”。


第三个:5G通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通讯公司华为,中国的5G技术在世界上傲视群雄。甚至于美国川普都说:“5G竞赛是一场美国必须赢的竞赛。我们不能休息,竞争还远没有结束。美国公司必须在蜂窝移动通讯技术方面领先世界。”这句话充分说明其承认了美国在5G技术上处于落后水平。

第四个: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2016年,我国在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建成了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俗称天眼。据统计,在天文学诺贝尔奖领域,射电望远镜一直都是获奖大户。近十年的天文学奖中,大约有六个是和射电望远镜有关。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后,也意味着中国势必成为该奖项及该领域的最强大的竞争者。


在中国天眼横空出世之前,美国Arecibo射电望远镜一直是该领域的霸主,口径为300米。而中国天眼是500米,比美国多出了200米。虽然仅200米差距,科技上却是一个巨大的鸿沟。专家预测,在未来20年,中国都会在此领域处于霸主地位,无人能撼动。

第五个:人工智能AI。中国在虚拟货币支付上,我国敢说第二,无人敢说第一。中国在虚拟货币支付上处于世界上遥遥领先水平。

还有人脸识别技术,现在已经运用到各大工作生活场景中。


央行正试行数字货币可以作为稳定币,如果中国的货币早一点步向全世界。如果全世界的币圈人都在用央行数字货币作为稳定币交易 ,DECP一旦能够取代USDT,这将有可能打破美元的垄断地位,中国在世界货币中将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第六个:量子通信。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具领先优势,特别是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基础科研成果走在世界前列。比如2016年8月,中国成功发射人类历史上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再比如2017年,星地量子密钥分发的成码率已达到10kbps量级,成功验证了星地量子密钥分发的可行性。目前经过系统优化,密钥分发成码率已能够达到100kbps量级,具备了初步的实用价值。据业内专家预测,中国在卫星量子通信方向领先欧美发达国家大约五年左右。

第七个:天鲲号挖泥船。天鲲号从设计到制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内第一艘采用全电力驱动型的自航绞吸挖泥船。其挖掘能力位居世界先进行列,特别是输送能力达到世界第一! 天鲲号在适应恶劣海况能力方面全球最强,拥有国际领先的自航绞吸船智能集成控制系统。

天鲲号绞吸挖泥船是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所设计,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启东公司建造。根据“天航局”方面提供的数据资料,“天鲲号”船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深35米,总装机功率25843千瓦,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绞刀功率6600千瓦。

在2017年11月3日,被誉为“造岛神器”的亚洲最大绞吸挖泥船“天鲲号”在江苏启东下水。船体配备了油缸式柔性重型钢桩台车系统,可适应3米高的波浪。


第八个:中国的“人造太阳”,是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太阳”。中国的“人造太阳”,全称是“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它可以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2017年7月,“东方超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5000万度等离子体持续放电101.2秒的高约束运行,实现了从60秒到百秒量级的跨越,创造了核聚变的世界纪录。

根据国内媒体报道,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西南物理研究所所长段旭儒在2019年中国聚变能源大会上宣布,我国新一代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简称HL-2M),将于2020年投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实现热核聚变,就意味着要把氘、氚的等离子体瞬间加热到1亿摄氏度,并至少持续1000秒,才能形成持续不断反应。而这正是“东方超环”EAST的目的。因此,达到上亿摄氏度和零下269摄氏度,每一个极限都是高、精、尖难题、意味着挑战人类及科学极限。

据专家称,中国人造太阳的温度比真正太阳的温度还高,产生的能量更大。据悉,中国人造太阳的温度可以达到惊人的2亿度,是现在太阳温度的4倍。如果说夏天40度气温很难让人忍受,那么2亿度,意味着任何物体都会瞬间被气化。如果将人造太阳投入日常生活,今后不论春夏秋冬,黑夜变成白昼,老百姓及社会工业的耗电量也会大幅减少。

第九个:中国高铁。中国高铁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高铁涉及到五大系统高科技技术,中国高铁掌握了设计施工、装备制造、系统集成、车辆控制、运营管理、安全保障于一体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及核心。

比如中国高铁在世界先进的无砟轨道的施工技术上进行了创新,路基不用碎石,铁轨、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路上,轨道铺设精度达到1毫米,路基沉降不超过15毫米,创造了世界铁路技术史上的新记录。还有就是在已建成的线路上安装了700多公里长的融雪专利技术装置,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可以做到自动启动;

中国自主研发了高铁列车控制系统专利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先进水平。这个系统实行无线、有线“双保险”监控,这个监控可及时发现铁轨上几毫米的变形和下沉。同时该系统可以在32公里范围内互通信息数据,并自动保持14公里的安全车距。

截至目前,我国在高铁自主研发技术上已申请中国专利946件。

第十个、港珠澳大桥。英媒《卫报》称之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是在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

吉尼斯世界纪录数据显示,它是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总长度是48.3千米(30.01英里)(非大桥工程实际长度)。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沉管隧道最长、寿命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大桥工程的技术及设备规模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该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港珠澳大桥实施了300多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超过500篇(科技论文235篇)、出版专著18部、编制标准和指南30项、软件著作权11项;创新项目超过1000个、创建工法40多项,形成63份技术标准、创造600多项专利(中国国内专利授权53项);


港珠澳大桥被外国工程师感叹工程难度“直逼技术极限”的海上“巨龙”——能抗16级台风、8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 超出目前世界上跨海大桥普遍的设计使用寿命20年,这个数字成就了港珠澳大桥在当今世界大桥建设史上的多个第一。

古代中国为人类世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著名四大发明——造纸术、雕版印刷、指南针、火药。还有影响世界的地动仪、丝绸、瓷器、能打开收回的伞、石油井、纸币、火柴、漆器、风筝、热气球、连弩及青铜器等。、中国在天文、数学、医药、机械、冶金、陶瓷、纺织、建筑等众多方面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先进成果及创新。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所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和美国科学史家罗伯特·坦普尔所著的《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中列举了中国领先于当时世界的多项创造发明。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科技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在航空航天、高速铁路、复合材料、电子技术、核技术、替代能源、生物工程学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在5G科技领域遥遥领先。


除了科技,需要说一下中国的制造业。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制造业大国、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制造业产业链。因为制造业极为普通而又极为重要、一个国家没有制造业就没有发展基础。

全球百位思想家之一瓦科拉夫・斯米尔《美国制造:国家繁荣为什么离不开制造业》书中写道:“如果没有一个强大而且极具创新性的制造业体系,以及它所创造的就业机会,那么,任何一个先进的经济体都不可能繁荣发展。”


中国制造业在2004年超过了德国、2006年超过了日本,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更令美国及俄罗斯震撼的是中国的制造业产业链门类是全世界最强大的!

中国制造业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树一帜而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因此,中国制造业不但世界第一、而且完整齐全、所有门类“通吃”。

根据2018年数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制造业新增产值40027亿美元,美国制造业产值21733亿美元(2017年),日本10073亿美元(2017年),德国8324亿美元,韩国4409亿美元。中国制造业产值分别是美国的184%,日本的397%,德国的481%,韩国的908%。

显然,中国制造业其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产值全球最多,增速也最高,远远超过美国、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强国。


中国制造不夸张说是“席卷全球”,并且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在2018年中国汽车产量就超过2780万辆,占全球的30%,连续十年蝉联全球第一。

虽然如此,中国在其他科技领域也在与发达国家逐渐缩小差距。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在北京联合向全球发布了《2019研究前沿》报告和《2019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显示,2019年,在十大学科领域整体层面,美国最为活跃,位居全球首位,中美差距正进一步缩小。

《2019研究前沿热度指数》评估了世界主要国家在上述前沿领域中的研究活跃程度。报告显示,2019年,在十大学科领域整体层面,美国最为活跃,位居全球首位。中国位居第二,英国、德国和法国分别第三、第四和第五。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


在全部137个前沿中,美国排名第一的前沿有80个,占全部137个前沿的58.39%(约五分之三),中国排名第一的前沿数为33个,约占24.09%。英国有7个前沿排名第一,德国和法国分别有1个前沿排名第一。

从十大领域来看,美国除了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和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学领域和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在其他七个领域的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得分均排名第一,美国领先的优势非常明显。

中国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学领域以及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这三个领域排名第一;在农业、植物学和动物学领域、地球科学领域、生物科学领域、物理领域和经济学、心理学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等五个领域排名在第2名,整体表现突出,但在临床医学领域和天文学与天体物理领域这两个领域仅分别排名第9名和第11名,与美国差异悬殊,短板依十分明显。

因此,中国科技有引以为豪的一面,也有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的一面,要认识差距、埋头苦干、未来迎头赶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